第二部 聖阿隆素 「加勒比的獨眼鬼」

哥倫布之後的波克諾島歷史,大致能夠分為四個時代。

○1西班牙殖民地時代,1492年一1898年

○2美國自治領時代,1898年一1962年

○3共和國獨立與巴齊·阿塔·利諾獨裁,1962年一1986年

○4「波克諾革命」之後的民主化時代,1986年以後

所謂的「舊政權時代」,指的是「波克諾革命」之前,外號「加勒比的獨眼鬼」的獨裁者——安東尼·奧·巴齊·阿塔·利諾前總統,對共和國所實行的恐怖與高壓統治。

安東尼·奧·巴齊·阿塔·利諾於1962年宣布這之前,一直是美國自治領的波克諾島獨立,並成為了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加勒比的獨眼鬼」這個聽起來不怎麼友善的外號,則是因為在獨立運動中,他遭到了敵對勢力暗殺者的狙擊,而導致左眼失明。

然而,國民對於前總統的評價,卻並不怎麼樣。巴齊·阿塔·利諾原本是一個對美國俯首貼耳的保守派軍人,波克諾島的獨立,也並非就是他主動想要改變現狀。他之所以會搖身一變,成為「獨立之父」,其實根本就是基於與美國政府的秘密協定。

事情的起因是古巴革命——1959年,菲德爾·卡斯特羅與同志切·格瓦拉所率領的革命軍,推翻了巴蒂斯塔總統的軍事獨裁政權,在加勒比海建立起了新興社會主義國家。他們斷絕了以往與美國的合作,選擇了自主獨立的道路。受古巴革命的剌激,波克諾島上追求自由解放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島上各地都出現了反美勢力的游擊活動。

美國政府害怕加勒比海上出現第二、第三個古巴,便打算對波克諾島實行軍事干涉。然而,美國發動的入侵古巴的行動,卻鎩羽而歸,國內外的批判之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F·肯尼迪便判斷,很難對波克諾島出手。

不想親手剝掉自由之國——美國這層鍍金的肯尼迪,找到了親美派的巴齊·阿塔·利諾進行秘密協商。以承認波克諾島的獨立為條件,要求巴齊·阿塔·利諾將島上的反美社會主義勢力一掃而光。

和肯尼迪結下秘密盟約的安東尼·奧·巴齊·阿塔·利諾組織起祖國解放戰線,解散了自治領政府。在民眾壓倒性的支持下,眨眼間就鎮壓了波克諾全島。然後,他宣布共和國獨立,確立了自己第一任總統的地位後,「獨立之父」立刻變了臉,開始著手與美國簽訂講和條約。

這就是「加勒比的獨眼鬼」的獨裁時代的開始。

波茲教授完全沉浸在了自己新婚旅行時的回憶之中。

「當時的聖阿隆索,大街小巷,到處都貼滿了左眼戴著黑眼罩的獨裁者的海報……我想你們也知道巴齊·阿塔·利諾政權對國民,實行的是高壓恐怖統治,但是對於外國人,特別是對揣著大把美元的美國遊客,卻是十分寬容。從那時候起,波克諾島就是度蜜月的勝地,而對於我來說,更是實地考察的好機會,簡直就是一箭雙鵰的選擇。只不過學者這類人有個缺點,就是不分時間場合,總是以學術興趣優先。我撇下新娘子不管,一天到晚都熱衷於實地調查。結果遭受冷落的妻子一氣之下,留了張紙條兒在酒店裡,―個人收拾好行李,就坐上前往邁阿密的飛機,回國去了。」

「哎呀呀,紙條兒上說什麼?」

「『這島已經讓我受夠了!……』」

我聳了聳肩,和身邊的阿格妮絲對看了一眼。

「在那之後,和夫人和好了嗎?」阿格妮絲問道。

波茲教授搖了搖頭:「總嘮叨個沒完的妻子不在了後,我倍感自在,乾脆搬到一家便宜的小旅店裡,延長了在島上的逗留時間。而自那天之後,我就再也沒有見過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