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古代中外醫學交流 第四節 印度

古印度稱「身毒」或「天竺」。其醫術主要由僧侶和巫師掌握,所以中印醫學交流,自我國引入佛教開始。東漢明帝曾遣使者赴天竺國,得佛經及釋伽像而歸,自此中國始有佛教。東晉時,我國高僧法顯又去天竺,帶回許多佛書,於是印度醫學夾雜在佛書中,傳入我國。

古印度有「四大」學說,認為宇宙是由地、水、風、火四大要素構成。這一哲學觀念解釋人身,則認為人身是由氣、粘液、膽汁、血液組成,將這四種物質稱之為人身「四大」。認為,疾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這四種原質的失調,每一「大」有101種病,「四大」共404種病。印度醫學傳入我國時,中醫已有五行學說為指導,而且已有完整的醫學理論體系,有的學者也認為「中國藥物和診病方法遠勝天竺」,所以在理論方面對中醫的影響是有限的。如葛洪的《肘後救卒方》原86首,經陶弘景合併、增補後整理成《肘後百一方》,其意即取自佛書:「人有四大,一大輒有一百一病」之說。《千金要方》也有類似提法。但在他們討論疾病的過程中與「四大」理論毫不相干,像陶弘景的增補,不過是湊足101之數而已。

印度醫學對中醫的滲透,主要是臨床治療方面的特長,所以中國醫學對他們的葯和方很感興趣。阿魏、訶黎勒、鬱金香、豆蔻、龍腦等藥物傳入我國,一直用到今天。歷史上我國也流傳著很多專論印度醫方的方書,如《龍樹菩薩藥方》,《西域婆羅門仙人方》等,其中絕大部分已經失傳,但所幸的是有少量方劑保存在古代彙編的方書中。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眼科很高明,我國唐代王燾所撰的《外台秘要》中記載「腦流青盲眼」,「宜金篦〔bi〕決,一針之後,豁若開雲,而見白日」。這是印度傳來的眼科手術,經我國歷代眼科醫生不斷改進,成為今天仍在使用的「金針撥障術」,即白內障的手術治療法。宋代皇帝尊道抑佛,佛教在中國的衰落也使印度醫學逐漸不被人注意了。由於地理位置的因素,佛教和印度醫學傳入西藏較早,故對我國藏族醫學影響較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