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榮西——傳播飲茶之風的日本禪師

飲茶風習源於中國,早在三國兩晉時士大夫中已流行飲茶之風,盛唐時間更遍及全國。780年被尊為茶神的陸羽寫出中國第一部茶書《茶經》,詳述茶之原、茶之道與茶之具。中國茶葉在奈良時代已傳入日本,據史籍記載,聖武天皇與孝謙天皇都曾贈茶犒勞僧人。入唐僧侶永忠、最澄、空海都是中國茶的熱心傳播者。然而當時日本飲茶風習只限於宮廷貴族、留唐僧等階層,茶葉主要依賴中國輸入,很難普及到民間。9世紀後隨著停派遣唐使,從中國進口茶葉驟減,飲茶之習也逐漸衰亡。將中國茶種及茶的栽培飲用法帶回日本加以推廣,並寫出日本第一部茶書《吃茶養生記》,從而奠定了日本茶道基礎的則是被尊為日本茶祖的榮西。

榮西(公元1141—1215年),日本臨濟禪宗的創始人,俗姓賀陽,字明庵,號葉上房,後被尊稱為千光祖師。出生於備中國(今岡山縣)的一個神官家庭。自幼聰穎過人,過目成誦。八歲就在園城寺學習佛法,11歲拜安養寺靜心為師,14歲上比睿山登壇受戒,正式出家為僧,法名榮西。1162年他又去伯耆國(今島取縣)大山寺向基好法師學習天台宗密教,成為繼慈覺大師圓仁後的第11代法嗣。由於博採眾長,榮西成了當時在佛學修養上出類拔萃的人物。

為了深入學習中國佛教,榮西下決心渡海入宋。1168年他從九州博多搭乘中國赴日貿易船入宋,從明州登陸,參拜了浙江省的天台山和阿育王山。他親眼看到了以都城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宋地區禪宗的興盛。榮西回國後潛心研究十幾年,為了進一步求取佛法,復興日本佛教,榮西決定再一次到中國,並爭取從中國去天竺(印度)求法和參拜佛跡。因此榮西於1187年再度入宋,到達臨安。他要求南宋政府發給執照去天竺遭到拒絕,便到台州天台山萬年寺向臨濟宗黃龍派著名高僧虛庵禪師學習禪宗,後又隨虛庵移住天童山景德寺。榮西在南宋五年期間還為宋孝宗祈禱除災,被賜號千光大法師。他還捐贈修建天台山萬年寺三門和天童山千佛閣。

1191年榮西乘中國商船回到日本,先在九州各地建寺弘傳禪宗,遭到天台宗教徒的攻擊誹謗,朝廷召榮西到京都加以盤問,他寫了《興禪護國論》,宣傳興禪可以護國,反駁天台僧徒的誣衊。榮西還到幕府所在地鎌倉傳禪,得到將軍源賴家的支持。他在鎌倉龜谷山興建壽福寺,又在京都創立建仁寺,成為兩寺的開山祖。朝廷允許建仁寺作為官寺,同時設置天台、真言、禪三宗。後世以榮西為日本禪宗臨濟宗的創始人。1206年榮西被任命為奈良東大寺的大勸進,主持修復東大寺東塔和京都法勝寺九重塔,朝廷賜以紫衣獎賞。晚年他專心研修禪宗,1215年圓寂,享年75歲。

榮西1168年第一次入宋回國時,將中國茶籽帶回日本,首先在肥前(今佐賀縣)的背振山上進行試種,發現那裡非常適合茶樹生長,所制的岩上茶聞名日本。1207年栂尾的明惠上人高辨來向榮西問禪。榮西請他喝茶,並告之飲茶有遣困、消食、快心、提神、舒氣之功,還贈給他茶種。高辨於是就在栂尾山種植茶樹,出產珍貴的本茶,成為日本著名的產茶地,而後世有名的產茶地如宇治等地的茶種大多是從栂尾移植過來的。1191年榮西第二次入宋回國時,因風在長崎縣平戶島登陸,又將茶種播在該地富春園。次年,榮西將他所著《吃茶養生記》一書獻給幕府,這是日本第一部茶書。該書一開始就寫道:「茶也,養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采之,其人長命也。天竺唐土同貴重之,我朝日本曾嗜愛矣,古今奇特仙藥也,不可不摘。」該書引文大多引自宋代《太平御覽》等書。榮西提倡飲茶的動機,主要是為了養生、延壽和修禪。他指出修禪有三大障礙,首先就是瞌睡,而飲茶恰有「散蒙醒睡」的作用,有益於坐禪。因此飲茶風氣先是在禪僧中盛行,然後才普及到世俗社會中去。隨著茶樹栽培的普及,飲茶成為日本廣大民眾的習俗。榮西在書中介紹了茶的功能、種類,茶具,以及採茶、制茶、點茶的方法,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礎。榮西的茶道理論後來被室町時代的村田珠光、武野沼鷗等人繼承發揚,戰國時代的千利休又進一步把茶道平民化,創立了草庵茶道,使這種文化普及到城鄉平民百姓中間,追求和敬清寂,陶冶性情,成為日本各界喜愛的修養和社交的形式。

榮西還傳播中國的書法藝術,他主攻宋代書法家黃庭堅的書法,筆力挺勁,簡練有致。與其弟子明全、道元等形成黃體書法流派,一掃日本書壇的沉悶空氣,被人稱為「禪宗樣」。榮西的墨跡大多失傳,傳世墨寶有《誓願寺盂蘭盆一品經緣起》。

榮西借鑒宋代禪宗建築樣式,在鎌倉修建壽福寺,在京都興建建仁寺,把中國禪宗寺院的建築風格帶到了日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