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奝然獻書——名留青史的入宋僧

宋元時代,中日之間雖然基本上沒有正式使臣互聘,但是民間貿易和僧侶往來卻十分活躍,兩國也通過這些途徑進行官方聯繫和文化交流,尤其是僧人,在宋元時代的中日文化交流中充當了重要角色。宋初來華的日本僧奝〔diao刁〕然即是其中的典型人物。中國官修正史《宋史》的《日本傳》,竟有一大半篇幅是記載奝然入宋經過及其獻書內容的。

奝然(公元938—1016年),出身藤原氏,家世顯貴,其父曾官至五位。他幼時即入奈良東大寺為僧,隨該寺高僧學佛經,又從石山寺高僧學習密教,後升到大法位之職。983年8月,奝然及其徒弟成算、嘉應等六人,搭乘宋商陳仁爽、徐仁滿等回國的商船赴中國。他們在浙江台州附近上岸,10月獲得准許進京,並由台州使者陪同出發。途中在揚州逗留,奝然一行曾住開化寺地藏院,並訪問了鑒真和尚住過的龍興寺,還拜謁了佛牙。12月到達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984年初,宋太宗趙光義親自召見了奝然師徒。奝然首先呈獻日本銅器10餘件及本國書籍《王代年記》與《職員令》各一卷,還有中國的佚書《孝經鄭氏注》等二卷,宋太宗向他垂問日本各方面的情況。奝然雖然不會講漢語,但卻擅長漢字隸書,便在紙上一一筆答。太宗對他甚為器重,賜以中國三品以上的高官才准穿戴的紫衣袍,這是很高的榮譽。後來還授以奝然法濟大師稱號,並讓他們住進汴京太平興國寺。

唐朝時的入唐學問僧到中國來的主要目的是求法取經,因此一到唐土,首先歷訪高僧,學習經典,力圖帶回新的教義流派到日本傳布。而宋朝時的入宋僧,卻不僅是為取經求法,更重要的目的則是為了修行而來中國朝拜聖跡的。奝然敘述自己入宋的心愿時,就強調自己從天祿以來就有心渡海,可是日本已久停遣使,只好搭乘宋朝的貿易商船赴宋,以遂此願。當有中國人問奝然來華目的時,他回答道:「為求法不來,為修行即來也。」他表示到中國最大的願望首先是要參拜日本佛教徒嚮往的聖地五台山,「欲逢文殊之即身」。其次是拜謁中天竺,「欲禮釋迦之遺迹」。因此他謁見宋太宗時,也當面要求朝拜五台山,獲得朝廷批准並賜以執照。奝然一行在巡禮了汴京大小寺院後,便前去參拜五台山國清寺,禮拜智者大師真身堂。他們還到洛陽白馬寺訪謁東漢時迦葉摩騰、竺法蘭等印度高僧傳播佛教的道場,並參觀了洛陽龍門大石佛。在華期間,奝然還在汴梁太平興國寺向印度那爛陀寺的三藏法天學習悉曇梵書,並從梵文直接翻譯佛經。

奝然晉謁宋太宗時,介紹了日本的國情,增加了中國人對日本的認識,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所以《宋史·日本傳》不厭其煩地用一千多字詳細記錄了奝然介紹的日本知識。奝然通過漢文筆談告訴宋太宗,日本國中有五經書及佛經。還特別提到《白居易集》70卷,都來自中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詩文集是9世紀初傳入日本的,極受日本各界人士的歡迎。據說嵯峨天皇得到一部白居易集,如獲至寶,當作「枕秘」。醍醐天皇也曾經說過:「平生所愛《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紫式部的著名小說《源氏物語》中也常常插入白居易的詩句。奝然還介紹了日本的物產、風土、人情,「土宜五穀而少麥,交易用銅錢」,「富有水牛驢羊」,「產絲蠶,多織絹,薄緻可愛」,「四時寒暑大類中國」,「東奧州(即陸奧)產黃金,西別島(應為對馬島)出白銀,以為貢賦。」(《宋史·日本傳》)

奝然所談的日本國體制度使宋太宗聽了印象很深。他介紹日本「國王以王為姓,傳襲至今六十四世,文武僚吏皆世官」。宋太宗不禁大為感慨,對宰相說:「日本只是島夷,但世祚遐〔xia俠〕久,它的臣下也能繼襲不絕,這正是上古之道也!」而我們中國雖以中華自居,然而自唐末戰亂,國內分裂割據,「大臣世襲也很難嗣續」。他表示今後要「日夜勵精圖治,以建無窮之業」。同時也為了君臣的子孫後代能世襲祿位。

奝然獻給宋太宗的《王年代記》是他參考日本史籍並在官署作了調查研究後編寫的,記錄了日本64世天皇的名字、事迹和平安時代五畿七道三島65州的地理情況。對中國人豐富對日本的認識很有價值。後來楊仁撰《太宗實錄》時,就引用了奝然的《王年代記》。《太宗實錄》今已失傳,但是元末丞相脫脫等當時正是參考了這部書來編寫《宋史·日本傳》的。另外《職員令》是701年《大寶令》中的一篇制度典籍,其中有關於日本政府二官八省以及中央和地方文武百官的職掌和員額的規定。

中國自唐末五代的動亂以後,典籍失散情況相當嚴重,所以日本入宋僧往往攜帶日本保存的中國佚書來中國補足殘缺。奝然這次也向宋太宗進獻了用金縷紅羅縹水晶軸作成的卷子本《鄭氏注孝經》一卷和《越王孝經新義第十五》一卷。中國儒家的經典《孝經》一書在日本很受重視。孝謙天皇甚至命令全國每家都要備《孝經》一部,「精勤誦習」。日本還保存了中國出版的各種《孝經》注釋書。《鄭氏注孝經》是東漢大儒鄭玄寫的孝經注釋。《越王孝經新義》則是唐太宗之子越王貞所撰。這兩部書當時在中國已經失傳,在日本也成了珍本。

奝然留宋三年,985年7月,隨台州寧海縣商人鄭仁德的赴日貿易船回國。入宋僧不但從日本帶來中國佚書,同時也從中國運回大量尚未傳入日本的佛教經典。奝然就帶回了宋太宗所賜的最新刻本《大藏經》一千多卷。中國刻印全部《大藏經》是根據宋太祖的敕命。從971年(開寶四年)起到983年共花了12年時間,才在四川成都刻成,這就是世上所稱《開寶敕版大藏經》或簡稱北宋版、蜀版《大藏經》。奝然正好在《大藏經》刻成的這一年晉謁宋太宗,所以宋太宗應奝然請求賜給他的正是敕版《大藏經》的初印本。該書錯字較少,印刷也格外清楚。奝然帶回的這部《大藏經》原收藏在京都法成寺的經藏里,後來因該寺失火被毀。這部《大藏經》被當時日本佛教界人士經常作為抄經的藍本,對日本佛典的研究、保存起了很大作用,而且推動了日本的刻版印刷事業。唐宋之間,日本的刻板印刷事業幾乎處於中斷狀態,但是從奝然回國後不久,日本的刻版印刷事業又日漸興隆起來,特別是京都的貴族們常常為了供養而印刷天台經典,如1009年就曾印刷《法華經》一千部,1041年又印《法華經》一千部。奝然還從中國帶回了宋太宗所賜的新譯經286卷,《宋史·日本傳》中遺漏了此事,而隨奝然入宋的弟子成尋在《參天台五台山記》中有記載。這些新譯經也收藏在法成寺的經藏之內。

奝然從中國帶回的物品中最珍貴的就是至今仍保存在京都嵯峨清涼寺內的旃〔zhan氈〕檀釋迦像,現已被定為日本國寶。這尊像是白檀香木精工細雕,高5.35尺,相傳同佛教始祖釋迦牟尼身高相同,形象栩栩如生。傳說這尊具有奇特印度古代藝術風格的佛像原型本是從印度經西域傳來,前秦苻堅征服西域龜茲時帶回,為中國歷代皇帝珍藏。宋太宗時甚至迎入宮內滋福殿。奝然入宋參拜後非常仰慕,迫切希望仿造一尊帶回,便請當時中國雕刻名匠張延皎仿刻一尊。奝然攜回日本後,置於清涼寺,引起日本佛教界轟動,唐招提寺、西大寺等寺廟都派人前去模刻。此佛像不僅雕刻工藝獨具一格,而且佛體內封存有大量文物,其中許多都是中國僧侶和善男信女施捨的。這是奝然於985年8月18日在台州封存的。一直到後來修理佛像時才發現。如一副絹制的人體五臟模型,是台州「妙善寺尼清曉、省榮、文慶並餘七娘舍佛的」。這副五臟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在一千多年前解剖學尚未發展的宋代實為罕見,對研究古代東洋醫學有重要價值,被定為「新國寶」。在佛體內發現還裝有秋羅、紗、文羅、綾等許多不同種類的絹片,對於研究中國北宋時代絹織品也是很有價值的文物資料。奝然還帶回了一幅十六羅漢畫,現藏清涼寺,這是最早傳入日本的羅漢畫。據說在京都清涼寺殿堂奠基時,奝然還把從中國五台山帶回的泥土和他親手繪製的五台山清涼寺的略圖埋在下面。

988年2月,奝然回國二年多以後,又遣其弟子嘉因等乘宋商貿易船來華,並帶來禮物,答謝奝然留宋期間所受款待。奝然在《謝表》中回顧自己入宋「詣中華之盛」,得到宋太宗接見,並「恣許荒外之跋涉」,「粗觀宇內之瑰奇」。「望堯雲於九禁之中」,「拜聖燈於五台之上」。「就三藏而稟學,巡數寺而優遊。」以至滿載而歸,「佛詔傳於東海之東」。表示「越山越海,敢忘帝念之深,縱粉百年之身,何報一日之惠」。(《宋史·日本傳》)所獻禮物有青木函佛經、琥珀水晶念珠、螺鈿書案,倭畫屏風、蝙蝠扇、日本刀以及日本書法家藤原佐理的手書等等。其中日本刀和日本摺扇、屏風等都是當時中國士人十分喜愛的物品。宋代有名的詩歌《日本刀歌》中曾形容「寶刀近出日本國,魚皮裝貼香木鞘,」「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rang瓤〕妖凶。」

一千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