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弘法大師——留唐學問僧空海

804年,日本第17次遣唐使受命西渡,大使是藤原葛野麻呂,學問僧空海與最澄及留學生橘逸勢等隨行。5月12日由唯波津(大阪)解纜出發,7月6日從九州肥前國田浦順風而行,次日晚遇風暴,空海與大使等乘坐的第一艘船與其他船隻失去聯繫,顛簸于波濤之中,經過43天航程,8月10日抵達福州長溪縣赤岸鎮海口。福州本來並不是接待日本使船的港口,空海代大使上書:「願垂柔遠之惠,顧好鄰之義。」福州刺史閱後大為讚賞,決定給他們提供食宿並奏報長安。過幾十天後,朝廷敕令至,大使與空海等23人溯閩江、出杭州,循運河,經蘇淮,再沿汴水至洛陽,西入函谷關,終於於12月21日抵達長安城外長樂驛。唐朝內使趙忠帶馬23匹相迎,由春明門入城,居住在皇城外宣陽坊官宅。次年2月21日藤原大使等東歸,空海被敕准留學,居住長安西明寺。這是仿照天竺(印度)祇園精舍所建的唐代名剎,三藏法師玄奘曾在此譯經。

多才多藝的空海對中日文化交流的建樹也是多方面的,他一生的佛教著作有300多種500餘卷,對佛學有許多創造性見解。他還著有《文鏡秘府論》一書,共六卷25節,對從漢魏六朝到隋唐的中國文學理論、詩歌格律作了系統介紹,對傳播中國文化,推動日本文學發展有很大影響。

空海(公元774—835年),佛教法號遍照金剛,謚號弘法大師。他俗姓佐伯,日本贊歧國多度郡屏風浦人(今四國香川縣)。少年時隨舅父赴奈良學習儒學辭章,18歲入大學博覽經史,可是他不追求高官厚祿,偏對佛教產生濃厚興趣。18歲時就寫作《三教指歸》,對中國的儒、佛、道三教進行評論比較。20歲正式出家,拜槙尾山石淵寺名僧勤操為師。795年受戒於奈良東大寺戒壇院。在此後10多年裡,他苦心修鍊,潛心鑽研佛學。為了尋求佛教真諦,窮經問道,立志西渡到中國求學。由於他對漢學和佛學具有深厚基礎,又仰慕中國文化,所以被選中留學唐朝。

806年,空海帶著先師的遺願和大量佛經佛具,結束兩年的留唐生活,隨遣唐使的船東歸,時年33歲。他從中國帶回佛教經典216部561卷,佛畫10幅,佛具10多種,並在翌年編成《請來目錄》獻給平城天皇。空海在紀伊的高野山創建了金剛峰寺。823年又以京都的東寺為中心,弘傳密宗,創立了日本佛教的真言宗。他還於828年在東寺附近創辦了日本歷史上第一所民間學校綜藝種智院,教授各方面漢文化知識,不但有儒學、佛學,還有法學、醫學、音樂等知識和手工等技能。以從中國攜歸的《急就章》等書籍為啟蒙教科書。他還親自主持編成《篆隸萬象名義》一書,這是日本最早的漢字詞書。綜藝種智院為貧苦學生提供食宿,向庶民普及教育。空海把該校開學典禮放在他的中國師父惠果逝世這一天,以表懷念恩師,希望中日世代友好。

空海在書法藝術上也有很高成就。他認真研究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等各種中國書法流派,廣泛收集各種碑帖資料,兼擅篆、隸、楷、行、草各體,為日本書法藝術開一代新風,成為日本書道宗師。空海與橘逸勢、嵯峨天皇三人,被稱為日本平安時代的「三筆」或「三聖」。嵯峨天皇看了空海的書法作品後讚歎不絕,當即賦詩:

空海原打算留學唐朝20年,但後來為遵循恩師惠果「早歸本朝,流布密教,普度眾生」的教誨,決定改變計畫,提前回國。中國友人聞訊,紛紛贈詩送別。如詩人朱千乘送空海歸海東的詩中讚美空海:「威儀易舊體,文字冠儒宗。」並祝福他回國後「承恩見明主,偏沐僧家風」。還以《朱千乘詩》一卷贈給空海帶回日本。浙江士子朱少瑞在送空海歸日本國的詩中寫道:「禪客祖州來,中華謁帝回。」雖然,「歸程數萬里」,但是「後會信悠哉」。中日友好交流是長遠的,相信仍能後會有期。中國僧人曇清的詩中描寫空海:「來朝唐天子,歸譯竺乾經(即印度佛經)。」並想像他回國會受到殊榮,「到宮方奏對,圖像到王廷」。另一位僧人鴻漸的詩則祝願空海返日後,「到國宣周禮,朝天得僧風」。詩人鄭壬在送別詩中寫道:「他年續僧史,更載一賢人。」預言空海回國後一定會有卓著貢獻,以至名垂青史。空海也向中國友人贈詩告別。

空海還依據他的梵文知識,借用中國漢字草書創造日本文字平假名。據說至今日本家喻戶曉的《伊呂波歌》,就是空海根據中國草書創作的日本平假名字母表。傳說空海還引進中國種茶技術,入唐歸來時,攜回茶葉獻給嵯峨天皇。

空海在唐朝期間,不但鑽研佛經而且博覽群書,好學不倦,他向青龍寺曇貞和尚學梵文,又從著名書法家韓方明學書法。他還與許多中國文人名士交往,互相吟詩唱和。中國文士在詩中盛讚空海的才學,如官至淮西節度使、戶部尚書的馬總的詩中說:「土人如子稀」,認為像空海這樣多才多藝的僧人,在中國也不多見。中國詩人胡伯崇寫道:「天假吾師多伎術,就中草聖最狂逸。」把空海比作東漢書法家「草聖」張芝,高度評價他的書法藝術。空海也十分熱愛中國的自然風光和文化藝術,同時又關心本國的進步。他在長安遊覽時曾寫出:「看竹看花本國春,人聲鳥弄漢家新」的詩句。當他看到花園裡的花與竹時,就想到日本的春天。雖然眼前的風景與日本一樣,但耳中聽到中國的人聲鳥語印象更為新鮮。

同法同門喜遇深,隨空白霧忽歸岑。

一生一別難再見,非夢思中數數尋。

805年5月,空海拜長安青龍寺高僧、三朝國師、真言宗(密宗)第七代傳祖惠果為師。師徒相見如故,惠果對空海十分器重,「指其妙頤,教其密藏」。並勉勵他學成以後,弘法於東國,流傳於天下,「是則報佛恩師德,忠於國孝於家也」。空海對師傅也是「視之如父,撫之如母」。同年12月,惠果和尚圓寂,眾僧委託空海為之撰寫碑文,言辭懇切,「胸裂腸斷」。

(按:「二王」指中國東晉時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現在空海的墨跡《風信帖》等都被日本政府定為「國寶」。與書法有關,空海還把中國筆墨製造的方法帶回日本。

835年,62歲的空海終老於高野山,後來被授予弘法大師名號。他去世前曾以「入唐求法沙門空海」的名義留下遺言,教導其弟子們要學好漢學,以溝通日中文化,促進日中友好。因此在他去世後的第三年,其弟子圓行等繼承師父遺願,參加第18次遣唐使團赴中國,並特地到祖師惠果墓前敬獻日本帶來的供品。弘法大師空海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與發展日本文化所作出的不朽功績,將永垂史冊。

花苑正開春日色,月天遍照秋夜明。

對之觀者目眩耀,共賞草書笑丹青。

絕妙藝能不可測,二王沒後此僧生。

既知風骨無人擬,收置秘府最開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