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後記

孫法理

《美妙的新世界》是A.赫胥黎著名的幻想小說,含義深刻,耐人咀嚼,因此十分暢銷。它1932年出版,到1966年的三十四年間已經出了哈珀版、新哈珀版、矮腳雞版、矮腳雞經典版等五十七版,共兩百七十五萬冊。(1966年至今再版情況未計,做翻一番的估計不會算過分。)

幻想小說是很新的文學樣式。據研究,最早的帶幻想意味的作品為古希臘薩莫撒塔的呂西安(Lu of Samosata,約115——約200)的《真實歷史》(Veracious History)。它的主角進了月亮和太陽,捲入了星球大戰,情節有點像現代的科幻小說,但有多少科學成分還很難說。17世紀法國的西拉諾·德·貝熱拉克(o de Bergerac,1619——1655)寫的《月亮列國趣史》(Histoire ique desétats etEmpires de la Lune,1656)和《太陽列國趣史》(HistoireiquedesétatsetEmpiresduSoleil,1661)從題材來看也近似幻想小說。開現代幻想小說先河的作家應算是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他的《捲入美爾斯卓姆大海漩》(ADestintotheMaelstr?m,1841)寫一對弟兄駕船誤入大西洋東北經常出現的一個大漩渦,哥哥被嚇得精神失常而淹死,弟弟依靠一個圓桶死裡逃生,被救出來後頭髮全白了,連整個表情都變了。小說對那險惡的波濤刻畫得聲勢煊赫,細緻入微,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據說其中的描寫竟被收入了大英百科全書的大漩渦詞條,應該算是很成功的作品了。典型的長篇科幻小說最早出於法國的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1905)筆下。他的《氣球上的五星期》(1863)、《地心遊記》(1864)、《海底兩萬里》(1869)和《八十天環遊地球》(1873)都是很有名的,最後兩本在我國更是膾炙人口。二十世紀是科幻小說蓬勃發展的時代,名作和名家輩出,現在美國主流派的四大科幻小說家瑞·布拉德伯里、艾薩克·阿西莫夫、亞瑟·克拉克和羅伯特·海因萊因等人的影響都很大。從科幻小說還派生出了科幻電影和科幻電視,讀者和觀眾人數眾多,包括了大量的少年和兒童,對於普及科學知識、擴展科學思維、開拓幻想視野、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用之深遠現在還很難估計。《美妙的新世界》是二十世紀影響很大的科幻小說之一,但它的影響恐怕主要還在人文思想而不在科技方面。

本書的作者A.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1894——1963)是著名的博物學家T.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之孫,和著名的詩人M.阿諾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也有血緣關係。他少時就讀於伊頓公學,後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巴利俄爾學院。他曾想做醫生,卻因為視力障礙改變初衷,從事了文學創作。他的著名作品有長篇小說:《鉻黃》(1921)、《男女滑稽環舞》(1923)、《光禿禿的樹葉》(1925)、《點對點》(1923)、《瞎了眼睛在噶扎》(1936)、《幾個夏季之後》(1939)、《時間須靜止》(1944)、《天才與女神》(1955)、《島》(1962)等,還有短篇小說集、詩歌、散文和戲劇。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知覺之門》,描寫了他自己使用迷幻藥的體會,看來他對「唆麻」之類的問題頗有研究。他還編輯過一個關於印度教哲學和神秘主義的集子。而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就是《美妙的新世界》,這本科幻小說在世界上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這本書的名字意味深長。它來自莎士比亞的傳奇劇《暴風雨》。在該劇第五幕第一場里,從小生長在荒島上、除了她父親從沒有見過人類的公主米蘭達突然看見了一大群從海難中生還的人,不禁興奮得大叫:「神奇呀,這裡有多少美好的人!人是多麼美麗!啊,美妙的新世界,有這麼出色的人物。」在這裡,莎士比亞通過她的嘴讚揚了人類,說人類是美麗的、出色的,令人見了不禁驚嘆。但赫胥黎用這句話作書名,卻有不同的意味。他筆下的新世界儘管物質產品極大豐富,人們除了上班便是玩樂,所呈現的圖景卻遠遠不算美妙。

本書初版於1932年,十五年後,即二戰後的1947年,作者為本書補寫了序言,提出了他寫作本書的思路。

他說,「原子能的釋放標誌著人類歷史的一次了不起的革命,卻不是影響最深遠的終極革命」;「真正革命性的革命不應該在外部世界進行,而應該在人類的靈魂和肉體上進行」。

他的書所描寫的就是這樣「在人類的靈魂和肉體上進行」的革命。在書中的新世界裡,這場革命主要在五個方面進行:

1、取消胎生,人工生殖,從中劃分種姓:採用生物化學方法把人從遺傳上、從胚胎髮育過程中進行培養,劃分出α、β、γ、δ、ε五個大的「種姓」。(α、β、γ、δ、ε是希臘字母,依次音譯為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伊普西龍,大體相當於英語的A,B,C,D,E。)阿爾法最高,貝塔次之,依次下降,至伊普西龍最低。每個種姓又分加和減。如阿爾法加、阿爾法減(甚至阿爾法雙加)、貝塔加、伊普西龍減等,這樣就把社會分成了十多個種姓。

為了工作需要,在胚胎期就進行培養和刺激,使胚胎具有不同的特性,預定了那人未來的命運。如有的適宜到熱帶高溫下去鍊鋼,有的適宜到太空去修理宇宙飛船,有的適宜做社會領袖,有的則適宜掏陰溝。

阿爾法和貝塔是高種姓,伽馬、德爾塔和伊普西龍是低種姓。高種姓的人從事管理和技術工作,低種姓的人做簡單勞動。高種姓的人聰明,漂亮,高傲,心腸硬;低種姓的人只會執行較簡單的任務,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他們大量繁殖,一個受精卵可以培養出幾十個多生子,從個頭到長相都一樣,都帶種姓特點。

不同種姓的人待遇很不相同。低種姓的人全都住大營房,各有顏色不同的制服作為標誌;高種姓的人則住小住宅。社會是以無數的低種姓人為基礎的,高種姓人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報紙是按種姓出版的,最高種姓的報紙每小時出一次,最低種姓的報紙使用單音節詞。

這是出生前的階級劃分,區別是從胚胎期就培養的。

2、潛意識教育:分兩種,一是睡眠教育,一是條件反射刺激,都從幼兒時期進行,使人從小安於自己的地位。

睡眠教育在兒童入睡後進行。比如貝塔兒童在睡眠中聽見的教育是:我為我是個貝塔而高興,阿爾法太辛苦,而伽馬、德爾塔和伊普西龍又太可憐。

條件反射刺激培養人的愛與憎,比如用雜訊和電擊讓兒童永遠害怕和憎惡花朵與書籍。因為喜歡花朵會造成喜歡大自然,而大自然是不收費的,會影響社會消費;喜歡書籍不但會浪費時間,而且會導致錯誤思想。

睡眠教育和條件反射的培養方式都很簡單,反覆又反覆,一個道理或一種刺激在幾年之內重複一兩萬次到六七萬次,形成一輩子也無法逆轉的心理定勢。

「新世界」相信一種理論:「道德教育都是不能訴諸理智的。」因此都在下意識里進行。

3、滿足慾望:不但滿足豐富的物質生活慾望,而且滿足玩耍的慾望,包括看感官電影、聽「色唆風」音樂、旅遊、遊戲和無限制的性生活。每個女性和男性彼此相屬,可以自由享有彼此的肉體,但反對固定關係。提倡避孕,懷孕後立即人工流產。因此「父親」和「母親」都成為猥褻的字眼,人們聽了會非常難為情。家庭被描寫為骯髒的兔子窩,散發著惡臭。一切慾望都給予滿足,不讓產生激動,據說如果人不會激動,社會也就不會動蕩。

4、割斷過去:關閉了博物館,炸毀了一切紀念性的建築,查禁了福帝紀元150年(換算起來應該是公元2058年)以前的一切書籍。總統在報告里把從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希臘,直到莎士比亞、蕭伯納的全部人類文化都「撣掉」了;把從古以來激勵人類向上的愛情、親情、友情、人情一概「撣掉」了,因為它們能夠使人產生激動和不滿,危害社會穩定。

這樣,每個人生活里的一切都由上面賜予,大家都滿足現狀,感謝福帝。

總統告誡人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社會是經過九年戰爭的大屠殺和大英博物館對知識分子的大毒殺才取得了今天的局面的。總統的結論是:幸福與德行的訣竅是愛好你非干不可的工作。

5、唆麻:這是一種最甜蜜的幸福劑,也是最溫柔的鎮壓劑。情緒不佳,吞唆麻;煩惱得厲害,多服唆麻,進入唆麻假日;社會動亂,有唆麻槍,無論怎麼亂,噴上一劑,暴亂者就睡著了,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