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沒有句號的史詩——三大史詩之二 第十二節 游牧文化的再現

《江格爾》具有強勁的魄力,千軍萬馬的氣勢。它來自游牧生活的海洋,更帶著草原的芳香。作品中常常把英雄們的吃穿住行,形容得金光閃爍,色彩紛呈。根據蒙古族學者調查,過去四衛拉特之一的土爾扈特人確實曾經有這樣的習俗:駱駝上萬,用金子做駝韁;羊上萬,銀子做鍋掌;馬上萬,用金銀做器皿。這當然指的是富戶。史詩描繪了不用繩索綁結的潔白氈房,高大的金碧輝煌的宮殿,還有鑲嵌著珍珠瑪瑙的琉璃建築,這並不是無根據的虛構。據說,反映了西蒙古13至15世紀上層貴族的住房水平。英雄們常吃狍、鹿肉和其它牲畜肉,喝紅色的阿爾扎酒或馬奶酒,這正是典型的牧區飲食文化。將女人的耳墜比為駝糞,這樣的聯想,只有牧民特有。他們不但熟悉駝糞形狀的大小,而且駝糞作為草原熱能之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他們異常珍惜,用此比喻美人的耳墜,他們認為最恰當不過。

馬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馬的神化,在三大史詩中大同小異。它們能與主人對話,救助主人,都有神奇的感應力。馬是牧民的親密伴侶,又是游牧民族各種藝術體裁的表現對象。蒙古族的馬頭琴,鼎鼎有名。蒙古族的音樂,能表現出馬的種種步態。《江格爾》的馬文化,更是古老而又多樣。對群馬雄姿的表現,難以從文人作品中找到。如:

九萬匹鐵青馬的毛色光澤,

像巨幅青色藍在閃爍。

馬鬃馬尾發出悅耳的聲音,

好似琵琶鏗鏘動聽。

騸馬被驚得迅猛狂奔,

漂亮的騾馬跟著騸馬奔騰。

高大的駿馬從小馬駒頭上跳過,

小馬駒又從大馬腹下竄過。

這是一幅動畫片,並帶有節奏的音響,聽者如聞其聲,閱者如入其境。民間詩人對馬的觀察直接來自生活,馬在牧民心目中無疑是美的對象。他們對馬的形體美的形容,其準確性無與倫比。胸寬腰細才善於奔跑,與農民挽車的馬是不同的。《江格爾》的馬,是英雄們作戰的坐騎,要求強壯、靈活、有耐力而又賓士如飛。馬的個性與坐騎主人的個性,相映生輝,江格爾的馬能騰飛,洪古爾的馬有持久的耐力,明彥的馬輕靈而細密。

蒙古族的草原文化,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自來很有特色。他們的馬文化,正是這一強悍民族的精神寫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