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沒有句號的史詩——三大史詩之二 第一節 進取而強悍的民族

對於蒙古族先民的記載,最早見於新、舊《唐書》中的「蒙兀室韋」。「蒙兀」是「蒙古」最早的漢文譯名,後又譯為「蒙骨」、「朦骨」、「萌骨子」、「盲骨子」、「萌古」等。「蒙古」的漢譯最早見於元代文獻。「室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古老的民族,人種、語言和文化屬東胡系統,與鮮卑、契丹相近。「蒙古」本是蒙古之部一個部落的名稱,此外,在蒙古草原和貝加爾湖周圍的森林地帶,還有塔塔兒、翁吉刺、蔑兒乞、斡亦刺、克烈、乃蠻、汪古諸部。公元11世紀,諸部結成了以塔塔兒為首的聯盟,甚為強大,由此,「塔塔兒」或「韃靼」曾成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稱(「韃靼」也用於北方各民族)。一直到13世紀初,鐵木真(成吉思汗)統各部之後,融合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才由一部落的名稱成為民族的名稱。

公元1206年,鐵木真被推舉為全族的大汗,建立了強大的蒙古汗國,東及興安嶺,南以金朝為鄰,西括阿爾泰山,北至貝加爾湖。元朝,蒙古族軍事力量最強大的時期,佔領了今中亞直至歐洲東部、伊朗北部,成為橫跨歐亞的蒙古大汗國。

16世紀中葉,西部瓦剌蒙古分為準噶爾(綽羅斯)、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和碩特四部。合稱「四衛拉特」或「衛拉特」,《江格爾》主要是由衛拉特人民間口傳保留下來的,專家們估計,至少已有500年以上的歷史。再由新疆西蒙流傳到全蒙古族。

蒙古族在近、現代的文化、科技、藝術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那種進取而強悍的氣質,在《江格爾》和他們其他的英雄史詩中都有充分的反映,表現了他們樂觀、浪漫、滿懷希望的精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