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於英雄史詩 第二節 世界英雄史詩名著

這是古巴比倫傑出的史詩,也是現在所發現的世界第一部史詩,對西亞地區的文化發生過深刻的影響。主人公吉爾伽美什是歷史上實有的人,進入史詩之前,在民間早已傳奇化。傳說他有兩大業績,第一功績是征討了森林魔怪芬巴巴,以後各國英雄的征魔故事,在性質上與其極為相似。第二功績是他與好友恩啟都殺死了害人的天牛。《聖經》「挪亞方舟」的故事即源於該史詩的洪水神話傳說。

A 《摩訶婆羅多》

我國藏族的《格薩爾》未被深入發掘之前,《摩訶婆羅多》被公認為是最長的史詩,約10萬頌 。內容非常龐雜,敘述了許多氏族部落和國家興亡的故事,乃印度古代傳統文化的總集,被稱為「詩體的大百科全書」。中心故事敘述月亮族之王婆羅多的後裔般度族與俱盧族之間所爆發的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激戰18天,般度五兄弟獲勝,俱盧族100個兒子全部陣亡。該史詩塑造了幾百個人物形象,除中心故事,大約有兩百多個插話,都能獨立成篇。其中《那羅和達摩衍蒂》、《沙恭達羅》等是名著,前者於1819年傳入歐洲,譯成多種文字,風靡一時。

B 《羅摩衍那》

這是印度另一部著名的史詩,有24000頌,被稱為印度的「最初的詩」。描述了阿逾陀城十車王的繼承人羅摩出生、結親、流放、復國的一生。這一史詩對東南亞地區和我國信奉佛教的藏、傣等民族的文化都有影響。史詩中的神猴哈奴曼,在我國古典小說《西遊記》的孫悟空身上,能找到其因子。

了解這兩部史詩,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印度的人民,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3000年來的歷史。

亞美尼亞位處高加索南端,是東西交通之孔道,雖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卻歷遭波斯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的侵略,從7世紀到10世紀,被阿拉伯人統治,受到殘酷的殺害和掠奪,亞美尼亞人民先後四次起來反抗。《沙遜的大衛》反映的就是這一民族對外族的鬥爭,通過沙遜家族四代英雄事迹,表現了亞美尼亞人民世世代代為和平、自由和獨立而英勇奮鬥的精神。每一章均以一代英雄命名。全書以第三代英雄大衛的名字命名,因為大衛的事迹又更為突出。這部史詩在民間已流傳千年以上,直到1938年才由亞美尼亞科學院文學語言研究所組成編輯委員會,編定出版,約11000多行。1939年前蘇聯全國各地都在九月慶祝了這一史詩1000周年紀念,並譯成俄文與各民族文字。這部史詩又是研究我國柯爾克孜族《瑪納斯》的一份參照。

A 希臘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

這是眾所周知的古代希臘兩部偉大的史詩。大約是在公元前9至8世紀小亞細亞所流傳的英雄短歌的基礎上,由民間歌人長期加工傳唱所形成。當行吟詩人進入宮廷以後,為了迎合上層貴族的口味,史詩便成為新興統治者的讚歌。約於公元前6世紀,這兩部史詩先後進入書面,到公元前3至2世紀,才由亞歷山大里亞學者最後編定,有文人改編的痕迹,因此結構嚴謹,文字凝鍊,初具小說的雛型,與東方史詩大相徑庭。

《伊利亞特》敘述的是希臘人遠征小亞細亞的特洛亞(又譯特洛伊)城的故事,通過攻城奪壘的激戰,歌頌了希臘人的威武和功勛。據考古發現,特洛亞位於小亞細亞西北海岸,商業繁盛,城邦富麗。公元前12世紀初期,希臘半島上的一些部落,因為垂涎它的財物,聯合進攻,毀滅了這座城。這部史詩集中描寫的是這場戰爭最後幾十天的事情,出色地保留了當時戰爭的場景和氣氛,這是以後任何描寫戰爭的作品所不可再現的。後來的詩人不可能有希臘英雄時期的生活體驗,只能表現不同於荷馬史詩的戰爭。史詩所反映的這個時期,正是「部落對部落的戰爭,已經開始蛻變為在陸上和海上為攫奪家畜、奴隸和財寶而不斷進行的搶劫,變為一種正常的營生。」

《奧德賽》是《伊利亞特》的續篇。敘述特洛亞戰爭結束以後,希臘英雄奧德修斯返家時,10年旅途的奇異經歷,以及他回到故鄉以後,如何懲治惡人、整頓家園的故事。

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Hegel公元1770—1831年)高度評價荷馬史詩。他說:「我們看到荷馬用最優美的詩歌和豐富多採的人物性格把這種英雄時代的世界情況描繪出來了。」又說,如果把各民族史詩都結集在一起,那就成了一部世界史。

B 芬蘭《卡勒瓦拉》

「卡勒瓦拉」直譯意謂「英雄國」。史詩的中心故事是講卡勒瓦拉的英雄們和北方黑暗國波約拉女主人盧西之間的鬥爭。鬥爭的焦點是為了搶奪「三寶」。「三寶」是自動製造穀物、鹽和金幣的神磨。這是一部隨著芬蘭民族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史詩,從氏族公社到基督教的出現,每一歷史階段都有表現。這部史詩對繼承和發展芬蘭民族文化有著積極作用。

C 中世紀英雄傳奇

歐洲中世紀史詩,從地域分有三大系:第一是歐洲大陸和移民到英國的日耳曼人的一系,代表作是英國的《貝爾武甫》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第二是後起的法國北方的史詩,又稱「武勛之歌」,代表作是《羅蘭之歌》;第三是北歐史詩,代表作是《埃達》和《薩迦》。從內容分大致有兩類:第一類反映了氏族社會末期蠻族的生活,《貝爾武甫》、《埃達》、《薩迦》都屬於這一類。第二類以歷史人物的傳說為基礎,產生於歐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後,如《羅蘭之歌》、《尼伯龍根之歌》和《熙德之歌》(西班牙),這三部史詩,並稱為歐洲中古時期三大古典史詩。

任何文化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自古人類就存在族與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當前,東西文化的碰撞與匯合,沖開了封閉的閘門。當一個幾千年都不知道中華大地有史詩的偉大國度,對國外史詩嘖嘖稱羨的同時,必然會出現一個疑問:中國究竟有沒有英雄史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