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琳琅滿目的土特產品 第六節 中藥材

中藥是國寶,為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基礎上開發出的傳統葯源,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珍寶,已為世界各國所重視。中藥材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不少是傳統出口商品,不乏珍稀名貴的品種。如植物藥材人蔘、當歸、党參、枸杞、三七、杜仲、甘草、厚朴、靈芝、天麻、茯苓、金銀花、黃芪、何首烏、芍藥等。動物藥材有鹿茸、麝香,以及介於動植物之間的冬蟲夏草等。

當歸 當歸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國特產藥材。具有調氣養血,去瘀生新,調經正痛,潤腸通便的療效。秦嶺以北所產當歸以甘肅天水、陝西西安為集散地的稱為「西當歸」;產於甘肅東部、陝西西部的當歸稱為「秦歸」;秦嶺以南當歸由碧口運到重慶的又稱「川歸」;產於雲南西部、四川西部的統稱「雲歸」。中國當歸中秦歸產量最豐。當歸產量90%以上集中產於甘肅岷縣、岩昌、漳縣、渭源縣的高寒陰濕地區。甘肅當歸個頭大,碴口色白,質地緻密結實,含油質足,馳名於世。雲南所產當歸香味濃烈,油性重,頭大個圓,光滑,又叫「滑頭歸」,是當歸中的上品。我國人工種植當歸有2000年歷史,久盛不衰,在國際市場上獨樹一幟,被譽為婦科百寶良藥。

党參 党參是中國名貴中草藥,用其根部入葯,有養陰清肺熱,益胃生津,止咳祛痰,滋陰補氣之妙用。山西著名的五台山產的党參叫台參,是党參之珍品。甘肅文縣產的「紋黨」全身披掛橫紋,個頭大條粗壯結實,其斷面呈菊花心形;質量最好的要屬四川成都青白江區雲頂山的「明參」,個頭大,顏色黃白,條勻整粗壯,斷面呈菊花心形。此外山東萊陽五龍河沿岸,由於土質疏鬆,盛產沙參,這是一種色白,粉性足,品質極佳的上等党參。

三七 「三七」又名田七,屬五加科。能止血化瘀,消腫止痛,治吐血、尿血及跌打損傷和婦科疾病,內服外敷都有止血功能。因它如漆一樣有黏合作用,故又名山漆,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叫它金不換。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中稱:「人蔘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稱人蔘三七,為中藥之珍貴者。」近年發現「三七」對冠心病、心絞痛有療效。我國「三七」產於雲南、廣西,以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最集中,尤其是硯山及西疇兩縣產量最多。廣西百色地區也是歷史悠久的「三七」產區。我國用雲南「三七」加工生產的雲南白藥是中國獨有的特產藥品,為治療外傷出血及排膿驅毒的傷科聖葯,暢銷國內外,被視為家庭日用常備藥品。

枸杞 枸杞〔gouqi苟乞〕,果實稱枸杞子,是名貴的中草藥,具有滋補肝腎,生精益氣,明目養血,益壽延年的功效。枸杞鮮果色澤紅艷,形如紅寶石,晶瑩閃光,玲瓏剔透,乾果紅潤,味甜美,含有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枸杞胺、促性激素等有醫藥作用的有機物質,是著名的滋補佳品。唐劉禹錫寫詩讚道:「上品功能甘露珠,還知一勺可延齡。」寧夏是我國枸杞原產地,尤以「中寧枸杞甲天下」。枸杞熱戀故土,性喜貧瘠的鹽鹼地。每年6月開花,7月掛果,猶如美女紅玉耳墜,珠光寶氣,逗人喜愛。若遠去他鄉,便頓失風采。中國外銷枸杞90%來自寧夏。此外青海柴達木盆地亦有枸杞種植,因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所產枸杞子顆粒碩大,含糖量高。

天麻 天麻因其有風不搖,無風自搖又叫定風草。古人說它是神葯:「天麻天麻,天生之麻,神仙播種,凡人採挖。」現代科學觀察,天麻種子只有種胚,無種乳,靠共生的萌發菌提供營養;生長期無根、無綠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密環菌當食物才能長大,只有塊莖成熟時才冒出一根黃紅色莖稈。天麻目前除野生外,也可以人工栽培種植了。天麻含有維生素A、天麻甙〔dai代〕、香爽蘭醇及多種生物鹼,既有祛風鎮靜、益氣養肝、降低血壓的作用,又能醫治驚風、昏迷、口歪眼斜、神經官能症等。我國野生天麻主要產於陝西漢中及雲南昭通、四川巴山丘陵地區。雲南天麻塊頭大,皮細,肉厚,白色透明,質地優良,是天麻中的上品。

靈芝 靈芝屬名貴珍稀藥材,歸屬低等植物真菌類中的一個種群。

中國古代流傳靈芝能治百病是起死回生的仙丹妙藥,並編織了不少關於「盜仙草」的民間傳說,增添靈芝的神秘色彩。

野生靈芝珍貴難得,具有治療多種疾病的功能。歷代藥典記載甚詳,如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宋朝唐慎微的《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均詳細記述了靈芝的種類、產地、藥性、功用。《神農本草經》將靈芝分為六類,依形態和顏色有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黃芝及紫芝,延至東晉葛洪《抱朴子》一書,甚至將靈芝及其一些相近的種屬,分出有百種之多。

近代野外採集靈芝和人工栽培靈芝,多呈棕紅色和紫紅色。其形體由兩部分構成,上部似菇狀物稱為子實體,是採摘的實體部分;下部為白色菌絲體,能分解多種有機物,吸收營養,製作多種酶,供靈芝上部子實體生長發育。

靈芝子實體雖然形似傘形菇狀物,但與蘑菇不同。靈芝的菌傘和菌柄於頂端一側發育,菌柄位於菌傘一側,而蘑菇菌傘與菌柄四周生長發育,菌柄位於菌傘正中央。由於靈芝菌傘位於菌柄一側,菌柄又呈彎曲狀,從側面看猶如一個「之」字形狀,故《本草綱目》依形狀取名「靈芝」。

神秘古樸的靈芝草初生之時是肉質體,成熟後變成極輕的木栓質,有滋補強壯,扶正培本的藥用價值。

近年人工培育的靈芝廣泛用於臨床,擴大了葯源,以滿足中外藥材市場的需求。

靈芝「溫平無毒」,具有「入心生血,助心充脈」的作用,有安神、補肝氣、益肺氣、堅筋骨,利關節、益精氣、治耳聾等療效。

近來用靈芝製劑、片劑治療慢性氣管炎、冠心病和心絞痛,以及作為降高血壓、高血脂的藥劑。對靈芝多項藥理實驗和臨床應用表明,靈芝對多種疾病,尤其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療效,且極少副作用。

茯苓 茯苓別名茯靈、雲苓、安苓、白茯苓、松木薯。本品與靈芝同屬於擔子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但與靈芝子實體形態有別。茯苓子實體平伏,木生,菌肉白色或褐色,呈海綿狀,多孔為角形或不規則形,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真菌種群。

茯苓是常用中草藥材,以菌核入葯,其中包括茯神、赤苓、個苓、茯苓皮。中國古代醫學文獻對其記載甚多。《神農本草經》記述茯苓「主治胸肋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湯液本草》記述茯苓「瀉膀胱,益脾胃,治胃積奔豚」。而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詳述茯苓功效為:「後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潔古張氏,於風眩虛,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亦未嘗不治心病也。」又云:「茯苓皮主治水腫膚脹,開水道,開腠〔cou湊〕理。」

以茯苓藥理而言,可概括為味甘,性平,無毒。可入心、脾、肺、腎,有益於脾胃,安寧心神,利水滲濕。主治水腫腹脹,小便不利,泄瀉淋濁,停飲心悸,失眠等症。用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配製的五苓散藥劑,可治「中風發熱」,「湯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

鑒於茯苓藥用價值高,人工栽培歷史已達400餘年。茯苓含有多糖類,水解後可轉為維生素D,增強人的抵抗力,又因含鉀鹽而利尿通便。人工培植茯苓採用菌種栽培,不僅產量高,質量優良,而且菌種運輸方便,容易保管,比用鮮茯苓作種苓節約木材。

目前茯苓主要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廣東、廣西15個省區。其中廣西主產區為梧州、玉林地區,而梧州地區以岑溪、蒼梧、昭平、蒙山、藤縣產量最多。國內藥材市場的茯苓品種中,有白茯苓塊、赤茯苓塊、茯苓碎(赤白混合)、茯苓皮四類。加工茯苓塊,切下四角或六角形苓片佔40%比例與60%塊狀茯苓混合出售。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不可組合,單獨成品供應市場。

金銀花 金銀花又名忍冬花、銀花、雙花、二花、老翁須等。屬忍冬科多年常綠纏繞灌木。分枝有短絨毛,葉對生,背麵灰綠色,葉片卵形或長卵形。花兩朵成對腋生,初開時白色,不久變成金黃色,故有金銀花之稱,花香氣濃,襲人肺腑,令人流連。早在秦漢時的《神農本草經》將金銀花視為一味清熱解毒良藥。李時珍曾云:用銀花煮汁釀酒服之,有「輕身長年益壽」之效。

金銀花是常用中草藥,其花蕾或初開之花晒乾呈黃白色,放久後為棕黃色,氣味清香,味甘微苦。用金銀花的莖葉晾乾製成中藥叫金銀藤(或忍冬藤)。

金銀花對外感發熱初起,咽喉腫痛,瘡癰腫痛,丹毒,肺炎,痢疾均有療效,也用作治療血崩、膀胱炎、關節炎等病症。金銀藤有清熱解毒、通經絡功能。金銀花尚有製成解暑飲料、香精、食品、化妝品等多種用途。除原產地山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