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琳琅滿目的土特產品 第四節 副產品

此處所列多指林副產品,如食用菌類黑木耳、銀耳、蘑菇、香菇、草菇、猴頭、竹蓀等。食用菌原為我國重要的野生山林資源,木耳、猴頭、香菇屬著名的「山珍」。中國野生食用菌已發現的有320多種,其數量、品種居世界各國前列。它不僅是美味佳肴,還含有人體所需的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生素以及具有抗癌活性的多糖物質,可以調節人體新陳代謝,是降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的保健食品。目前我國為擴大食用菌資源已培育出50多種人工食用菌類,總產量佔世界的1/5,每年大量出口到東南亞國家、香港、澳門地區,甚至遠銷歐美各國,深受國際市場歡迎。

另外,髮菜屬地藻類植物,也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土特產品。蕨菜屬常見的蕨科植物,近年被視為「無污染」保健食品。蘆筍是百合科草本植物,也是中外市場上俏銷的美味食品。

黑木耳 黑木耳俗名黑菜,為一種形體較大的食用真菌,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木耳科。黑木耳營養豐富,肉質肥厚,滑爽可口,有「素中之葷」的美譽,同時有藥用保健功能。在國際市場上,中國黑木耳居世界出口量首位,是中國傳統出口的土特產品,主要銷往日本、香港、澳門地區及東南亞地區。

中國採集食用和栽培黑木耳歷史悠久,遠在1400年前就有記載,對食用及藥用功能記述詳盡。如公元6世紀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專門介紹黑木耳的烹調方法:「木耳菹〔ju巨〕:取棗、桑、榆、柳樹邊生,猶軟濕者。干即不中用,柞木耳亦得。煮五沸,去腥汁,出,置冷水中,凈洮。又著酢〔cu促〕漿水中洗出,細縷切訖。胡荽〔sui雖〕、蔥白,少著,取香而已。下豉汁、醬清及酢,調和適口。下姜,椒末。甚滑美。」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除介紹黑木耳生長發育形態外,還敘述其醫用價值,「木耳生犍為山谷,六月多雨時采,即曝干」,「主治益氣不飢,輕身強志,斷榖〔gu谷〕治痔」,並介紹黑木耳氣味甘平,能醫治牙痛、痢血和婦女常見疾病等等。

近代對黑木耳營養價值研究得出:每一公斤黑木耳干品中,含有蛋白質106克,碳水化合物650克,脂肪2克,纖維素70克,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屬高植物蛋白食品,具有養胃清肺、蕩滌胃腸功能,對手足麻木、肺熱咳痰、痔瘡出血、便秘均有療效。黑木耳膠汁液可吸附呼吸道中微雜物質及塵埃,使其隨痰排出,故可作為紡織、軋花、礦山、理髮等行業及特種部隊人員的保健食品。

我國黑木耳分布廣泛,除採集野生木耳外,主要是發展人工栽培,增加產量,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我國黑木耳有15—16種之多,北起黑龍江,南至雲貴高原,西起陝西、甘肅,東到福建、浙江沿海均有不同質地品種的黑木耳。重點產區有黑龍江省的牡丹江地區、吉林省延邊地區,所產黑木耳質地優良,此外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西黑木耳上品較多,河南的欒川、盧氏、洛陽、南陽、嵩縣、信陽,湖北的房縣、丹江口市、均縣、保康、南漳、谷城,四川的通江、萬源、南江,廣西的百色地區為集中產區,此外雲南、陝西等省產量也頗多,是重要貨源基地。

黑木耳之上品,以黑褐有光澤,朵形肥大,肉質厚,無雜質,乾爽者為佳,優質黑木耳內面平滑為暗褐色,外面呈淡褐色,並附有短毛,吸水性強。一般一公斤干黑木耳可以水發出13公斤左右。

露天人工栽培黑木耳,受氣候影響,其質量受季節制約,品質各異。一般依採摘季節可分為「春耳」、「伏耳」、「秋耳」三類。人們習慣將入伏之前所產黑木耳叫春耳,其顏色深褐,朵大肉厚,吸水膨脹率高,質量上乘;入伏至立秋期間所產黑木耳叫伏耳,因此期間氣溫高,雨水多,濕度大,雖然生長發育快,但色澤淺,耳片薄,吸水膨脹率低,質量欠佳;立秋之後所產黑木耳朵形略小於春耳,水發性尚好,質量僅次於春耳。春耳與秋耳一年可各採收三一四次,採摘選晴朗天氣為好。

白木耳 白木耳又名銀耳,屬食用菌銀耳屬白木耳科。

中國秦漢時醫學名著《神農本草經》與明代《本草綱目》均記載銀耳有延年益壽、滋補強身的作用,是珍貴的保健品。還具有健腦提神、健胃理氣、利尿通便、潤肺生津、護膚美容等功能。

據現代醫學測定,白木耳內含膠質和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尤其含人體所需的磷質、各種維生素和具有抗癌作用的糖類,既是高級滋補品,又是抗癌食品。

白木耳色白如銀,晶瑩似玉,在餐飲上應用廣泛,烹調柔軟滑爽的銀耳湯、銀耳配菜,色澤高雅美觀,味道甜美純正,尤其適合老人兒童食用。

白木耳有野生與人工栽培兩種,野生銀耳產量稀少,只在大森林朽木上滋生,其價格昂貴。自本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大量人工栽培白木耳,產量激增。其中四川大巴山南麓通江地區所產銀耳十分名貴,此種銀耳呈雞冠狀,朵形碩大,肉頭厚重,膠質良好,色白純凈,生長期要求溫度低,烹調食品易熟。此類銀耳尚分布於四川萬源,湖北保康、房縣,貴州遵義、湄潭以及陝西西鄉等地。在福建與雲南地區盛產另一種類型銀耳,色澤白中透黃,形似菊花狀,膠質厚重,蒂頭圓整,松大,無腳耳,生長期要求溫度高、濕度大,蒸煮烹調後仍顯現原形,頗受國外市場歡迎。福建古田地區所產此種銀耳屬上乘佳品,產量居全國之冠,是中國最大的銀耳生產基地,其銀耳干品泡發後勝似雪白的菊花,不散形,猶如晶亮的玉琢雕品。此外福建省漳州、龍溪所產銀耳也馳名。白木耳輸往東南亞國家、香港、澳門地區及台灣,近年又遠銷歐洲、美洲。

猴頭 猴頭菌是一種名貴的蘑菇,又名猴菇、刺猥菌、茶花菌,屬擔子菌綱多孔菌目齒菌科猴頭屬。在中國食譜菜系中與燕窩、魚翅、熊掌並列為四大名菜,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說。

中國猴頭原為林區稀少珍貴野生菌類,作為豪華筵席中的配味菜。猴頭作為食用品不同於其他食用菌類,自身不具備良好的鮮味,要與其他雞、鴨、火腿、鮮豬肉精心調烹配製,其品位之高雅、鮮美方顯現出來,成為一道精美的佳肴。

據當代測定,每100克猴頭菌含蛋白質26.3克,脂肪4.2克,碳水化合物44.9克等物質,還含有16種氨基酸,不僅是富有營養的名菜搭擋,輔佐佳料,還是藥用價值極高的免疫增強劑。猴頭的藥用價值早在中國古代醫學典籍中就有記載,認為它能「利五臟助消化」。國內用猴頭菌絲提取浸膏片,是治療消化道腫瘤、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痛一劑良方。對治療食道癌、賁門癌、胃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有效率達69.3%,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和慢性胃炎有效率達36.6%。經醫學臨床鑒定,長期服用對人體無任何副作用。

猴頭菌是當前我國從野生向人工培育發展的菌類之一。一般野生猴頭產於東北林區,主產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林區,其次河北、山西、河南、甘肅、四川、雲南、湖南、廣西山林地區也有發現。自1959年以來進行人工猴頭菌培育實驗,已取得成功。

野生猴頭菌常生長於櫟、柞、胡桃等闊葉樹立木或腐木上。在自然條件下,完成從孢子到孢子的生活史需四個月,其中從菌絲體到子實體只要40天。人工培養分菌種製備(母種→原種→栽培種)和子實體培養兩大步驟。一般猴頭菌屬低溫型食用菌,適宜酸性環境,以pH值4最適宜,菌絲體生長一般要求25℃恆溫,子實體形成在20℃時最佳,對於空氣要求暢通,空氣的濕度掌握適度,不喜光照,一般要在陰暗和折射光中生長發育。

香菇 香菇別名香菌、冬菇,屬擔子菌綱傘菌目側耳科香菇屬,因香味厚重得名香菇,因在冬至或白雪紛飛季節採摘,又稱冬菇。

香菇傘狀菌表面呈黃褐色,有數道花紋分散,周邊捲起。上乘之品色澤艷美,菇柄短小,肉質厚有濃郁香味。按生長與採摘期之別可分為多種品類,如梅花菇、厚菇、薄菇等,其中梅花菇因菌面上分布眾多細花紋而得名,是香菇中名貴的珍品。

香菇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被譽為「蘑菇皇后」,甚至在國際上被稱為「植物性食品的頂峰」,「蔬菜之王」。香菇具有五種營養成分,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香菇所含蛋白質中有18種氨基酸,人體所需的八種氨基酸,香菇中就含有七種。當代食品科學分析出,每百克香菇中含蛋白質41.5%(鮮品為60%)、碳水化合物54%(鮮品60%)。每二兩香菇的營養價值相當於八兩牛肉。香菇含有30多種促進人體消化功能的酶,尚有益腸胃蠕動、理氣化痰、解毒、降血壓、減少膽固醇、防止肝硬化的醫療功效。香菇維生素中有一種是麥角醇(維生素T母),在紫外線照射下,能促進人體對鈣、磷元素吸收,防止骨質疏鬆症和佝僂病。尤其可貴的是香菇含有抗癌物質,它能過濾病毒體,防止癌細胞滋生,所含抗癌葡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