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享譽世界的茶、酒、絲、瓷 第四節 陶瓷之鄉繼往開來

中國陶瓷包括瓷器與陶器,簡稱陶瓷。其中瓷器是中國古代發明之一,我國素有「瓷器之國」的稱謂,英文里中國一詞「a」原意就是瓷器,可以印證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國陶瓷曾對人類文明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據考古資料,中國陶器始於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西安半坡村遺址、馬家窯與齊家文化遺址都有陶器發現,距今大約5000—7000年。據《周書》記載:「神農作瓦器」,《史記》記載:「黃帝命寧封為陶正」,就是說設立陶官,截止到東漢前,其間數千年只有陶,並無燒制細緻光面的瓷器,從近年來在浙江上虞一帶出土文物中開始發現有東漢時期的瓷器殘片,確證至少東漢時期中國開始有瓷器。

中國瓷器唐宋時代頗為興盛。以青瓷、白瓷、彩瓷為主要品種。青瓷至唐代達到成熟階段,以越窯(在今浙江餘姚)為最著,白瓷則以邢窯(今河北臨城)為最佳。到了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有了長足進步。青瓷有汝窯(今河南臨汝)、官窯(今河南開封)、龍泉窯(今浙江龍泉)、哥窯(今浙江龍泉)、鈞窯(今河南禹縣)、耀州窯(今陝西銅官)等,白瓷有定窯(今河北曲陽),影青瓷有景德鎮窯(今江西景德鎮),黑瓷有建窯(今福建建陽)。明代之後,景德鎮成為瓷器中心,各種釉色與彩繪瓷器不斷創新與發展。尤其在明代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年)、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是中國青花瓷生產的極盛時期。此時,中國瓷器大量出口到日本、朝鮮、東南亞、阿拉伯及歐洲各地,甚至遠到辛巴威和南非聯邦。至今,在歐洲和西亞博物館藏有數量不等的宋元及明清的中國瓷器,僅德黑蘭博物館就有805件珍品,可見影響之大。至於歐洲人掌握生產白瓷與繪製技法,那是當制瓷秘法流散民間為世人知曉之後,如英國開始生產白瓷已是19世紀後半葉的事情。

中國制陶工藝中最負盛名的是唐代以鉛黃、綠、青等色描畫花紋於無色釉之白地胎上的釉陶「唐三彩」和明代後期興起的宜興紫砂陶,可謂各領風騷。

清代末年,隨著國家衰微,政治腐敗,經濟蕭條,中國陶瓷生產逐漸萎縮不景氣。民國之後國內連年爭戰,東洋瓷大力傾銷,使中國陶瓷業凋零破敗。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瓷業時興時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陶瓷生產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國家建立現代化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學校,立意趕超洋瓷,刻意創新,發揚中國名瓷傳統,使我國陶瓷產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榜首。

中國陶瓷著名的產品有景德鎮青花瓷、青花玲瓏瓷、粉彩瓷、薄胎瓷,湖南醴陵釉下彩,河北唐山噴彩、玉蘭瓷,佛山工藝瓷,浙江龍泉瓷,淄博奶油黃瓷,汝瓷、鈞瓷以及宜興紫砂陶器茶具等。

a 瓷器

瓷器由陶器發展而來。其坯胎有透明性,燒焙充分,結構緻密,堅硬牢固,抗衝擊力強。圖案花樣繁多,既有藝術價值,又有極強的實用性。從裝飾方法上看,一般分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上彩,是在泥坯上先上釉,燒成白瓷後再畫花(或貼花),經800度溫度煅燒而成,花紋圖形在釉表面。釉下彩,先將以金屬元素製成的高溫顏料,繪於坯胎上,再塗上一層薄釉料,經過1300度高溫燒制而成,花紋圖案被釉覆蓋。

我國瓷器生產分布廣泛,而高級日用瓷器分布集中於江西、湖南、廣東、河北、山東、福建、遼寧、四川。尤其是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廣東佛山、山東淄博是著名的瓷器之鄉。

景德鎮瓷器 江西景德鎮是我國古老的瓷都,向有世界瓷鄉之稱。北宋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立景德御窯,並責成每件瓷器必印「景德年制」字樣,遂為全國瓷器生產中心。明代景德鎮瓷器名揚海外,到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進入鼎盛時期。磁窯遍布,工藝水平大大提高,花色品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當代景德鎮瓷器「集歷代名瓷於一身」。人們盛讚該地瓷器「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有五大名瓷享譽中外,即青花瓷、青花玲瓏瓷、粉彩瓷、顏色釉瓷、薄胎瓷。

青花瓷,屬於釉下彩名瓷。所謂青花,它是用一種含有氧化鈷的單純青色彩料,把花紋描繪在白瓷精坯上,再塗罩一層透明的白釉,經1300度高溫一次焙燒而成。青花瓷於潔白的胎上渲染出清澈明快的青花,色澤青翠欲滴,青白相映,樸素大方,不同凡俗,藝術造型與裝飾構圖融為一體,被中外人士稱頌為「永不凋謝的青花」。

青花玲瓏瓷,是在青花瓷的基礎上,加上玲瓏雕鏤工藝,可謂青花瓷中一顆獨有的明珠。它於瓷器坯胎上,精心鏤刻出不同形狀的孔眼,再施彩多次,經高溫焙燒,變成碧綠透明、晶瑩如玉的玲瓏剔透的青花瓷器。1984年景德鎮產的玩玉牌青花玲瓏餐茶具,獲國家金獎,在美國展出時,引起轟動。

粉彩瓷,由清康熙年間五彩(古彩)基礎上演化而來。粉彩,多取中國畫工筆重彩,渲染力度強。經白描圖飾,細線勾勒後,再將各種色彩覆蓋之上,入窯燒煉後,潔白的瓷面上,形成微微突起的色層,畫面形象生動活潑,光澤鮮亮,引人入勝,猶如一幅幅中國傳統畫展現於白瓷之上,萬紫千紅永不退色,為景德鎮瓷器中的珍品,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顏色釉瓷,是景德鎮瓷中最出色的傳統藝術瓷。它用金屬氧化物和各種天然礦石為著色劑,塗畫於瓷坯上,精心焙燒後,色彩斑斕,鮮艷華麗,紅釉深厚,素釉淡雅,黃釉明晰,色澤千年不衰,多作為工藝美術陳列瓷。

薄胎瓷,景德鎮薄胎瓷中影青瓷最有名。瓷化程度高,坯體雖薄,強度仍然極高,敲擊可發出清脆音韻,具有透明感,往往正面瓷胎畫的序紋,反過來能分辨出筆畫與色彩,恰似薄薄的蟬翼和輕飄的浮雲,是一種輕巧秀麗的工藝珍品。它的製作工序複雜精細,從配料、制坯、修坯、上釉、繪畫、燒制要經40道工序。修坯工序技藝高超,從粗修、細修、精修,反覆10幾次,將二一三毫米厚的毛坯,修成蛋殼般薄。薄胎瓷整個製作過程,要「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才能如此巧奪天工,舉世無雙。目前薄胎瓷有50多個品種,其薄度、光澤度、潔白度達到空前水平,被譽為世界瓷壇中的絕妙精品。

唐山瓷 河北唐山市是中國北方瓷都,有500多年的歷史。所產瓷以工精、質細、色彩鮮明,式樣新穎,順應時代潮流著稱。其花色品種齊全,有3000多種,一級率、成套率均列全國前茅。傳統名瓷是高檔白骨灰瓷,因含動物骨灰而得名。這種瓷釉面光潤,裝飾高雅大方,瓷白如雪,細膩如玉,售價在國際市場上高出普通瓷四—六倍,是瓷林中的藝術珍品。唐山瓷茶具、餐具,噴彩玉蘭瓷以及各種美術瓷有600多種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磁州瓷 磁州現名磁縣,屬河北邯鄲地區。磁州古窯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制出精美的賈璧青瓷,是我國最早的青瓷產區之一。唐宋兩代生產出著名的白釉黑花彩繪瓷器。元代因漳河水泛濫,窯場逐步轉移至河北省彭城縣。明末彭城瓷窯遍布,有「千里彭城,日進斗金」的盛況,反映了行銷民間日用陶瓷帶來繁榮。該地區產的瓷以圖案色彩黑白對比明顯為特色,花紋充滿自由奔放、粗獷渾厚的格調。用寫生手法描繪日常生活中的飛禽走獸、花草、蟲鳥以及各種人物,反映了北方豪爽的民風。著名的象牙瓷,白里泛黃,承繼了宋代古瓷的技法,構圖嚴謹,線條流暢,雅潔瑰麗,形象突出,古色古香。

汝瓷 汝瓷指河南臨汝縣所產的一種古老名瓷。宋代臨汝縣「汝窯」是當時名窯之一。汝瓷具有獨特風格,「釉如膏脂溶而不流,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釉下斑斑小點,猶如俊梨之皮,釉面隱紋縱橫,恰似蟹爪留痕,有的釉面上有細碎的裂紋,很像芝麻花,故有「梨皮蟹爪芝麻花」的贊語。汝瓷圖案多用花草鳥禽,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目前產品品種甚多,最名貴的是蔚藍色瓷稱作「雨過天晴」,另外尚有古樸大方的灰藍,柔色淡雅的粉青,莊重肅穆的青蝦三種色彩聞名。

禹縣鈞瓷 鈞瓷產於河南禹縣神垕〔hou後〕鎮,因這裡有紀念夏禹大會諸侯的古鈞台而得名。燒制鈞瓷始於唐代,盛於宋朝,宋徽宗(公元1101—1125年在位)定鈞瓷為御用品,不準民間私藏,故成為後世宮廷傳世的珍玩異寶。因燒制技藝瀕於失傳,金、元、明、清,傳世的鈞瓷製品價值連城,中外古董商和收藏家視為稀世之寶。

鈞器燒制不同凡響,與一般瓷窯技藝有別。僅在瓷胎上塗上同一種灰白色釉料,不繪製任何圖案,當瓷胎投入窯中煅燒後,釉料卻呈現出五光十色的藝術效果,有「進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現象,人稱鈞瓷燒制工藝為「火藝之花」。對於此種獨特的「窯變」現象,經過當代科學家多方面探索,認為鈞瓷使用的乳濁釉,含有0.33%氧化銅,鈞釉的變化正是氧化銅在一氧化碳中還原反應的結果。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