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稀有珍貴的生物 第二節 珍奇動物

中華大地動物區系包括古北界和東洋界兩大動物地理區域。地跨兩界的國家世界上只有中國、墨西哥和印度。我國共有脊椎動物4000多種,佔全世界同類動物的1/10。在2100多種陸棲動物中,包括獸類450種,鳥類1186種,兩棲類196種,爬行類320種,此外,還有魚類2000多種及其他各種水棲動物。其中有許多是中國特產而又聞名世界的珍禽異獸。據1988年12月10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公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96種。例如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揚子鱷、中華鱘〔xun尋〕、白鰭〔qi旗〕豚、野馬、野駱駝、麋鹿、朱䴉〔huan環〕、丹頂鶴等均為我國一級保護珍稀動物。

中國為搶救瀕危的生物資源,1994年已開闢了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763個,其中90個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為保護大熊貓而設立的四川卧龍、唐家河等自然保護區,安徽揚子鱷自然保護區,湖北神農架金絲猴自然保護區,以及貴州梵凈山、吉林長白山、廣東鼎湖山、福建武夷山、浙江天目山等著名自然保護區。在這些保護區內,專門對珍稀動物資源及其生態系統進行了系列調查,並對十分珍貴的動物群習性和繁育做了常規監測。其中吉林長白山、四川卧龍、廣東鼎湖山、貴州梵凈山等自然保護區已經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中外科學家合作共同進行定位觀測研究,對我國珍稀動物資源的保護做出了貢獻。

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國動物中的無價之寶,也是世界上男女老少都喜愛的珍稀動物。有人叫它大貓熊,認為是熊科,也有人把它列為貓科,其實它屬於哺乳綱,貓熊科,熊貓是俗稱。熊貓性情溫馴,頭圓尾短,體態肥胖,有漂亮的黑白兩色皮毛。白臉膛、黑耳朵,面孔塗上兩個「八」字形黑眼圈。全身大部分乳白,四肢黑色,前肢黑色與肩部中央相連接,形成一條黑色的環帶,好似一個身穿黑白套服的搖搖擺擺的「模特兒」,有人叫它熊貓小姐,別忘了,還有熊貓先生也常出場表演。

大熊貓和人類幾乎同時出現在地球上,大約在第四紀更新世中期(60萬年前),在中國南方大熊貓與劍齒象、巨猿經常生活在一起,形成了當時當地典型的動物群。天有不測風雲,第四紀冰川來臨,氣候驟冷,生存環境惡化,大熊貓生活地區逐步縮小,只限於中國橫斷山區、四川西北部、甘肅、陝西狹小地帶。雖然大熊貓在地球上出現很早,但它始終默默無聞。1869年法國神甫大衛曾在四川寶興獲得第一個大熊貓標本,送到了巴黎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直到1936年捉到第一隻活的大熊貓後,它才聞名於世,至今不過才半個世紀的歷史。1955年北京動物園開始人工飼養大熊貓,1963年9月首次喜得幼仔,進入人工繁殖大熊貓的新時期。不久,人工授精又獲得成功。人們不禁要問:大熊貓為何如此稀少嬌貴呢?

這是因為大熊貓不僅分布地區狹隘偏僻,並受食物來源的限制。熊貓棲息在海拔2600—3500米山區,要求氣候溫潤、冬不冷夏不熱。熊貓的食物主要是竹類,而且它的食量很大,所以竹類的分布和多寡盛衰影響著熊貓的分布與存活。一般竹林分布是孤立分散的,倘若竹林的生長突然發生較大的變故,如前幾年我國箭竹大面積開花枯死,就會斷絕熊貓的食物來源,造成熊貓的大批死亡或遷移。再者是熊貓繁衍子孫能力差。熊貓性格孤僻,孤芳自賞,獨來獨往,求偶機會少,偶有發情才尋尋覓覓,又不知情郎、阿妹在何方?何況它們性成熟晚,一般長到六七歲才春情勃發,發情期又很短,很容易錯過「美好姻緣」,所以繁殖率低。熊貓媽媽若產仔,也一次只一二個,在自然界只能養活一個,成活率也很低。雖然熊貓種群在自然界競爭中,為適應環境變遷,已由食肉獸逐漸轉化為素食動物,在中國西南爭得一席之地保存下來,但是仍未能挽回日漸衰微的命運。這種無價之寶在我國許多地方已經絕跡,倖存的野生熊貓被當作活化石,正在受到人們的大力搶救和保護,同時人工飼養繁殖大熊貓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1991年四川人工繁殖的一對雙胞胎(一雄一雌)同時成活,發育良好。中國謝絕任何國家購買或用其他動物交換熊貓,只作為禮品動物贈送給一些友好國家展出,使當地人民有機會一睹大熊貓的風采。

中國國產有18種猿猴,其中六種是中國的特產,其中有金絲猴、黔金絲猴、滇金絲猴、白頭葉猴、台灣獼猴、毛面短尾猴。前三種人們稱作金絲猴三兄弟,其名聲僅次於大熊貓。由於迄今尚未在國外展出,所以世人要想見到這種高貴的靈長〔zhang掌〕類動物,只有親自到中國來覓覓尋尋,碰巧,或許能見到。

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金絲猴是一種群棲性動物。由群中最壯實的大公猴擔任猴王,發號施令,統率並保衛猴群,每當有外敵侵擾,猴王率先發出警告,一聲呼嘯,猴群急速逃走。金絲猴體型粗壯,鼻孔朝天,臉相呈天藍色,肩背部披著金黃色長毛,有一條長長的尾巴。金絲猴四肢靈活,在樹上攀援嬉戲,喧嘩呼叫,從一棵樹上跳到另一棵樹上,呼嘯而過,瞬間即逝,被稱為跳高能手,快跑健將,很難捉到。平時白天在樹上摘野果、松籽、嫩樹葉,以素食為主,夜間相依相偎在樹叉上蹲坐著睡覺。金絲猴一般棲息在海拔2000—3500米左右崇山峻岭中,主要分布在四川岷山和邛崍山、陝西秦嶺、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摩天嶺及湖北的大小神農架原始密林中。金絲猴的毛皮極為珍貴,製成的皮褥能防潮濕,有治療風濕病的作用。

我國古代對金絲猴早有記載,在《山海經》和《爾雅》中稱之為「狨」〔rong容〕。金絲猴愛護老幼病殘,如果有一個猴子受傷,群起救護。母猴慈愛異常,對幼仔關心備至,若受驚逃跑,一定攜帶小猴仔,遇到獵人追捕,母猴眼看走投無路時,便急速推下幼仔去逃生,自己等待束手就擒。在《太平廣記》有關「狨」的一則記載十分感人:當母金絲猴中箭,它馬上放下懷中幼仔。小猴依戀其母,走不遠又返回投向母猴懷中,母猴忍痛推下幼仔讓它趕快逃命,小猴哀痛啼哭不舍,結果母子雙雙遭難。面對這種凄凄動人的景象,人類又怎忍心獵殺它們呢!金絲猴生育率低,春季母猴發情交配,一般要懷孕五一六個月,只產一仔,無怪乎母猴舔犢情深。

黔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 Brelichi)黔金絲猴因產於中國貴州省而得名,又名灰金絲猴,是當今世界上最稀有的猴種之一。僅分布在貴州省梵凈山原始森林之中,地跨江口、印江、松桃三縣,屬於武陵山區地帶。據初步考察大約有300—500隻,可以說是世界上數量最少的一種靈長動物。它除了在北京動物園、貴陽黔靈公園公開展出過外,迄今國內外其他動物園從未有這種珍稀動物。當今,國外只有英國自然博物館藏有一張猴皮標本。

黔金絲猴毛皮呈灰褐色,沒有美麗的金絲,兩肩之間頸背上有一片白斑,也有人叫它白肩仰鼻猴。它在金絲猴三兄弟中尾巴最長,尾巴比身軀要長許多。如1903年定名的那個黔金絲猴標本,身長有730毫米,而尾長970毫米,一般體重比金絲猴要輕些,約16公斤左右。

黔金絲猴形體雖不如金絲猴大哥魁偉漂亮,生活習性卻十分相似。它們群居在梵凈山常綠和落葉林區。平時,黔金絲猴主要活動在高大喬木樹冠層,喜食樹上植物葉、芽、樹皮和果實,覓食睡覺嬉戲在樹上,偶爾下地飲水或覓些輔助食品,很快又回到樹上棲息。由於這種猴子身手快捷,群起奔跑,極難捕捉。1967年9月在貴州梵凈山西部——金盞坪捉到一隻雌猴,1970年4月在梵凈山南部盤溪又捉到一隻雄猴,二者皆因下山偷吃被俘獲。先後送到北京動物園,雌猴在1969年與陝西來的普通金絲猴交配,第二年產下一隻雌性幼仔。同年雄猴來京,二者戀愛同居,情投意合,並與幼女組織了五天家庭,拍下一張珍貴混合家庭照片,刊登於1982年第一期《大自然》雜誌上,轟動國內外。不料,好景不長,三個猴子因飲食不合、健康狀況不佳而又分開居住,雄猴只在1971年在北京動物園展出一個月,人工飼養四年之後亡故,雌猴也只活三年,「混血」幼女還未續上香火便也死去。雖然人工飼養黔金絲猴剛剛邁出第一步,卻已取得一些寶貴經驗。目前野生黔金絲猴所處梵凈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存較好。國內外不少生物學家常到梵凈山去尋覓這種珍稀猴子的蹤影。

滇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 Bieti)滇金絲猴因產在我國雲南省而得名,又名黑金絲猴,因為毛皮黑色為主體,頭頂和背部有黑色長毛,胸部、腹部、臂部和四肢內側是白顏色。由於生活在高山雪地上,當地人叫它雪猴或白猴。在金絲猴三兄弟中,屬它爬得最高,最耐寒冷。一般在海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