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朱陳鄱陽湖之戰 第四節 鄱陽湖大戰

朱元璋的地盤一天天擴大,陳友諒的地盤一天天縮小,形勢的發展越來越有利於朱元璋而不利於陳友諒。陳友諒非常氣忿,依然決心要消滅朱元璋。他徵調大批鐵工木匠,重新建造大型戰艦數百艘。這些船高數丈,分上中下三層,每層都有走馬棚,船身刷上紅油漆。最大的戰艦可容1000多人,小的也可以載幾百人。公元1363年四月,陳友諒出動他的全部軍隊,號稱60萬,帶上家屬和文武百官,浩浩蕩蕩地向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進發。

陳友諒到達洪都,登岸圍城。洪都守將朱文正派兵分門據守。陳友諒命令將士們拚命攻城,把城牆攻破了一個20多丈長的大缺口。守將鄧愈命令士兵用火銃擊退敵軍,連夜在缺口外邊立上木柵,掩護築城,只一夜工夫就把城牆築好了。陳友諒軍用盡攻城的方法,朱文正也用盡防禦的方法,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雙方傷亡都很慘重。洪都攻防戰,一直打了85天。直到這年七月,朱元璋親自率領20萬大軍來救援,進到湖口,陳友諒才不得不從洪都撤圍,把大軍開到鄱陽湖去迎戰。

陳友諒軍隊人數眾多,水軍船艦又高又大,在兵力上仍然處於優勢。面對著這樣的強敵,朱元璋把水軍分為11隊,每隊都配備火銃、長弓、大弩,作戰的時候,先發火銃,再射箭,最後是白刃廝殺。朱元璋部下的大將徐達首先率軍出戰,擊敗了陳友諒的先鋒部隊,殺死1500人,繳獲一艘大型戰艦,勝利回營,朱軍士氣更加旺盛。在一次戰鬥里,陳友諒的勇將張定邊衝到朱元璋乘坐的戰艦面前。由於水淺,朱元璋的戰艦擱住了,動彈不得。牙將韓成為了保護朱元璋脫險,自己穿戴好朱元璋的衣帽,跳入水中。敵軍以為朱元璋已經投水,就放鬆了圍攻。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一箭射中張定邊,敵軍戰船才開始後退。趁著江水漲潮,朱元璋的戰艦才駛離了險地。

在戰鬥進行中,朱元璋看出陳友諒軍聯舟布陣,動作不靈的弱點,決定採納部將郭興的建議,用火攻來戰勝敵人。朱元璋命令水軍準備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等各種火器,只等發動進攻的時候,將這些火器同時發射,焚燒敵軍的大艦。又命令準備一批火攻用的小船,載上蘆葦,中間裝進火藥,周圍排列身披甲胄、手拿武器的草人,加以偽裝。再在各條船的船梢上系一隻輕快小船,準備點火之後士兵乘小船撤走。一切都準備妥當了,黃昏時候起了大東北風。朱元璋命令敢死士駕上七條火攻小船,沖向陳友諒的船隊,乘風點火,發起火攻。七條小船像七條火龍,竄進敵軍船隊,同時,朱元璋的水軍也一齊發射各種火器,把敵軍的大小戰船都燒著了。火借風威,風助火勢,濃煙瀰漫,烈焰騰空,把鄱陽湖湖水照得通紅。陳友諒軍被燒死、淹死的無數,被俘的、投降的人數就更多。朱元璋命令不許殺害俘虜,對受傷的要給予治療,然後把他們全部放了回去。這樣,又爭取了不少陳友諒軍的將領和士卒,包括陳友諒的侍衛長、左、右金吾將軍,都前來歸降了。

從戰爭開始到結束,朱元璋一直親自指揮將士,堅持戰鬥,雖然身邊的衛士都戰死了,仍然不肯後退一步。又經過幾次激烈的戰鬥,朱軍控制了湖口,陳友諒軍一敗再敗,並且糧食已經吃光,實在打不下去了。陳友諒見大勢已去,只好帶著殘兵敗將,從湖口突圍,不料在突圍的時候被飛箭射死。張定邊用船裝上陳友諒的屍首,和太子陳理一起,連夜逃回武昌。第二天,陳友諒的副丞相陳榮等收集全部殘餘水軍50000多人,向朱元璋投降。鄱陽湖之戰,以朱勝陳敗告終。

鄱陽湖之戰,是朱、陳兩軍決定生死存亡的大會戰,朱元璋最後取得了完全勝利,為他平定江南奠定了基礎,也為他進一步北上滅元,統一中國,作了必要的準備。

這次戰後,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朱元璋分析了雙方勝敗的原因,他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歸根到底,打仗要靠人。陳友諒雖然船多人多,但是內部不團結,人各一心,上下猜疑,而且連年用兵,老是打敗仗,不會蓄積力量,不善於捕捉有利戰機,所以最後失敗了。我軍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既掌握了戰機,又能將士一心,得了人和,因此鄱陽湖之戰,就像鷙〔zhi致,老鷹一類的兇猛的鳥〕鳥捉雞,使陳友諒『巢卵俱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