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宋金采石之戰 第二節 虞允文勇擔重任

宋高宗聽到兵敗的消息,就想要解散政府官員,逃到海島上去躲避金兵,只是由於宰相陳康伯的堅決勸阻,並且建議他下詔親征,他才打消了逃跑的念頭。十一月,完顏亮在和州趕造戰船,準備從採石渡江。朝廷任命蕪湖守將李顯忠接替王權的職務,抵抗金兵;並派虞允文以中書舍人參謀軍事的身份,到蕪湖去催促李顯忠儘快到任,同時代表南宋政府慰勞採石的駐軍。就在王權已經去職,李顯忠尚未到任,敵軍壓境的危急時刻,虞允文挺身而出,勇敢地擔起重任,指揮宋軍作戰,打敗了金兵,立下了輝煌的戰功。

虞允文本來在四川地方當民政官,後來被推薦到臨安,在禮部當了一名低級郎官。虞允文對國家前途很關心。在完顏亮大舉進攻的前一年,他曾經上書給皇帝,指出金一定要破壞盟約,發動進攻,請求政府早作準備。但是他的建議並沒有引起南宋統治者的注意。同年十月,他奉命出使金朝,在館驛中和金人比試箭法,一箭射去,正中靶心,驚動了目無南宋的金朝官員。他親眼看到金人忙著趕造戰船,運送軍糧,知道金兵很快就要發動進攻,心中非常焦急。辦完差事,他立即回國,把這個情況報告給南宋政府,並且堅決主張打退完顏亮的進攻。因此,這次朝廷派他到採石去勞軍。

虞允文來到採石,得到報告說:集結在江北的金兵有40萬人,80萬匹戰馬。他到江邊巡視,望見長江北岸布滿了金兵,好像就要渡江似的。採石鎮上儘是江北潰退下來的南宋敗兵,三五成群,解鞍卸甲,坐在道旁,秩序混亂極了。虞允文問他們:「金軍馬上就要渡江,你們怎麼還閑呆在這裡?」士兵們回答說:「我們原來都是騎兵,王將軍(指王權)叫我們扔下戰馬逃過長江,現在沒有馬,我們又不會步戰,只好獃在這裡。」虞允文看出來,士兵們倒是有殺敵報國的勇氣,只是被一味逃跑的將領弄得心灰意懶了!面對著主將空缺、士氣消沉的困難局面,有人勸虞允文轉移到建康去,不必在這裡代人受過。虞允文回答說:「我是朝廷命官,如果退回建康,聽任金軍渡江,國家就很危險了。國家要保不住,我還逃到哪裡去呢?今天的事情有進無退,捐軀報國正是我平生的志向!」虞允文主動擔起了整治軍隊,組織作戰的重任。

為了掌握敵情,作好戰鬥準備,虞允文騎馬來到江邊,向西北岸望去,只見金軍將台高築,營寨相連,一眼望不到邊際。回來查看宋軍部隊,卻只有王權余部18000多人,戰馬數百匹而已。虞允文並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他召集將士,激勵他們說:「萬一敵兵過江,我們就是後退也沒有生路。現在長江天險還控制在我們手裡,我們何不死中求活!況且國家養兵30年,我們難道就不能一戰報國嗎?」將士們聽了,都說:「誰不願意殺敵立功!只是沒有主將。」虞允文見將士們的情緒已被鼓動起來,連忙宣布說:「朝廷已將王權撤職,另派李顯忠前來負責軍務。」李顯忠是一員勇將,將士們聽說他要來當主將,精神立刻振作起來。虞允文接著又對將士們說:「現在軍情緊急,在李將軍到來以前,我願意負責軍務,和大家一起殺敵報國。國家是不會虧負大家的!」經過這一番鼓動工作,將士們抗敵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虞允文和將領們研究了作戰方案,決定採用水、陸部隊互相配合,以水戰為主的戰法。步兵和騎兵埋伏在長江岸邊高地後面。水軍船艦分成五隊:選擇精兵藏在海鰍船(一種用車輪激水的快速戰船)內,停泊在大江中流,作為主攻部隊;用兩隊海船組成東西兩翼配合主力;另外兩隊隱藏在港汊中間,用作襲擊敵船和後援之用。採石的宋軍,經過虞允文這一番整治和調撥,由原來的散兵變成同仇敵愾的戰鬥部隊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