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韓信破趙之戰 第二節 韓信攻趙 背水為陣

韓信在滅魏以後,立刻上書劉邦,請求增兵三萬,去消滅趙、代這兩個割據勢力,以改變成皋之戰中漢軍的不利地位。劉邦批准了韓信的這一作戰計畫,撥給他步兵三萬人,並且加派熟悉河北情況的張耳去協助他。

漢王二年九月,韓信大破代兵,活捉了代的相國夏說〔yue月〕。經過滅魏、平代兩大勝利,韓信收用了一大批俘虜兵,增強了漢軍的力量。

漢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領數萬人馬向東越過太行山,對趙國發動了進攻。漢軍和趙軍在趙國西部邊界的險要隘口——井陘〔xing行〕口相遇,一場決戰就要開始了。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個隘口之一,就是現在河北省井陘縣東面的土門關,在井陘口的西面,有一條長約100里的狹窄驛道,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趙王歇和趙軍統帥陳余集中10多萬趙軍,扼守井陘口。韓信的軍隊不過幾萬人,而且有一半是新招募來的,缺乏訓練,沒有作戰經驗。就兵力來說,趙軍方面佔有很大優勢。

戰爭開始之前,趙國的謀士李左車曾經向統帥陳余提出一個作戰計畫。首先,他向陳余指出:「韓信在活捉魏王豹以後,出兵攻破代國,現在劉邦又派張耳協助韓信,乘勝來打趙國,漢軍士氣正旺盛,我們必須避開它的鋒芒,不可輕敵。」接著,他又向陳余提出破敵計畫說:「漢軍從遠道來進攻我國,糧草需要從千里以外運來,這就好比要等到樵夫打了柴後才能燒飯,士兵是吃不上飽飯的。井陘口道路狹窄,車馬不能並行通過;漢軍的作戰部隊雖然已經通過100里的隘口驛道,估計他們的運糧部隊必然沒有跟上來,一定還在大軍的後面,請您撥給我三萬人馬,從小道去劫奪漢軍的糧草,切斷漢軍的糧運,並且堵住漢軍後退的道路。您率領趙軍深溝高壘,據險堅守,不要同韓信進行主力決戰,使他求戰不能,後退無路,這樣做,用不了10天,我就可以把韓信、張耳的人頭獻到您的帳下。否則,我們是一定要被漢軍打敗的。」

李左車的作戰計畫,是依據雙方實際情況提出的,比較穩妥可靠。但是書生氣十足而又驕傲輕敵的陳余,卻說什麼「義兵不用詐謀奇計」,並且引用兵法上「十則圍之,倍則戰」(兵力比敵人多10倍,應當採取包圍的戰法;兵力比敵人多一倍,就可向敵人發動進攻)的話作為根據,來反駁李左車。他說:「漢軍號稱數萬,其實不過幾千人。他們從千里以外來進攻趙國,士兵早已疲勞不堪。對這樣的弱敵,我們如果避而不打,以後再遇到強敵進攻,又該怎麼辦呢?這樣,各路諸侯就會譏笑我們膽怯,輕易地來攻打我們。」陳余就這樣斷然地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

韓信是一個有深謀遠慮的軍事家,他深知敵我力量相差很大,不能直衝猛打,就把大軍駐紮在離井陘口很遠的地方,觀察形勢,研究趙軍的部署,尋找有利戰機。他偵察到趙軍統帥陳余拒絕了李左車的作戰方案,心中十分高興。同時,他了解到陳余的胃口很大,想在井陘口一口吞掉漢軍。針對陳余這種盲目輕敵的心理,韓信心中形成了一個出奇制勝的作戰方案。他立即指揮部隊開到離井陘口30里的地方駐紮下來。韓信從漢軍中挑選了2000名年輕力壯的騎兵,叫他們每人手持一面紅旗,等到半夜的時候,趁著天黑悄悄地從山間小道迂迴到趙軍大本營的側後方,在那裡埋伏下來。韓信囑咐他們說:「明天我軍就要和趙軍決戰了。趙軍如果看到我軍後退,一定會傾巢追擊。你們乘趙營空虛,趕快攻進去,把趙軍的旗幟全部拔掉,換插上咱們漢軍的紅旗。」韓信把任務交代完了,就傳令開飯。這次出征和往常不同,往常臨戰之前,總要飽餐一頓,這次卻只給士兵們預備了少量飯菜。將士們不明白是什麼緣故。韓信解釋說:「大伙兒先少吃一點東西,等到天明大破趙軍之後,再舉行豐盛的會餐吧!」將士們知道趙軍人多勢眾,是個勁敵,對統帥的話都不敢相信,只得勉強答應說:「是了!」大家壯著膽子出發。

2000名輕騎兵出發之後不久,韓信又派一萬人馬作為先鋒部隊,前進到井陘口附近,沿著綿蔓水擺成陣勢。綿蔓水由現在山西省太原市附近北流入井陘口,當年是一條水深流急的河流。韓信知道陳余想把漢軍一網打盡,不會攻打漢軍的這一萬先頭部隊。他對先頭部隊的將領說:「趙軍已經搶先佔據有利地形,築成壁壘。我們這一萬先頭部隊既不是主力,又沒有設置大將旗鼓,陳余必然不肯先來攻打你們。因為他怕一攻打你們,我們後面的主力部隊就會往回撤退。」事情果然不出韓信所料,這支先頭部隊並未遭到任何阻擊,就順利地開到了綿蔓水的東岸,建立起陣地。趙軍望見漢軍背水列陣,無路可以退兵,都譏笑韓信根本不懂得兵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