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川都江堰 第一節 開明賓士岷江洪水

岷江發源於四川省松潘縣岷山南麓,海拔4000多米,至宜賓匯入長江,全長約735公里。自源頭到灌縣為上游,穿行於坡度很陡的崇山深谷中,340公里的水程,竟下降3000多米,水流湍急。從灌縣到樂山,從樂山到宜賓,分別為岷江中下游,它蜿行於坡度很小的成都平原,流水緩慢。

川西一帶是我國著名的多雨區,人們稱為「西蜀漏天」。所以岷江的水量非常豐富,年均徑流量為868億立方米,居長江各大支流之首 。又由於這裡的降雨比較集中,全年近50%的雨量集中在六、七、八三個月,因而這一期間,岷江經常出現洪峰。在灌縣,洪峰有時高達7000/秒立方米,約為中等水量年秒平均流量的15倍。

因為岷江洪峰的流量很大,又因為當它流到灌縣時開始進入平原,流速驟然由快變慢,所以洪水極易在此泛濫成災,使成都平原的許多地方淪為澤國。因此,川西人民賓士岷江洪水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據文獻記載,最早的、規模較大的一次治岷工程,是穿鑿一條泄洪水道,即《尚書·禹貢》中所說的「東別為沱」。它由灌縣分岷江洪水向東,流入沱江。古代稱這條泄洪道為江沱。《禹貢》成書於戰國,因此,戰國時已有這條分洪道,應無問題。但《禹貢》把它說成是大禹的業績,未免有托古之嫌,不一定可信。漢人揚雄 的《蜀王本紀》和晉人常璩〔qu瞿〕的《華陽國志》,都將這一工程記作「決玉壘山以除水害」,認為它是在蜀相開明主持下完成的。成書於北朝的《水經注》也說,「江(岷江)水又東別為沱,開明之所鑿也」。開明為春秋後期人,他主持決玉壘山,使岷江東別為沱,比較接近事實。

玉壘山古代稱湔山,位於岷江東面,灌縣西部。所謂決玉壘山,就是將玉壘山打開一個缺口,成為分岷江水東入泄洪道的進水口。它就是後來的寶瓶口,為都江水利的三大渠首工程之一。今日寶瓶口寬20米,高40米,長80米。這樣大型的工程,當然不是開明一蹴而成的,而是經過歷代加工和長期水沙磨蝕的結果。但許多人認為,其雛形當是開明所奠定。從另一方面說,寶瓶口又是控水口,由於兩岸都是石壁,非常堅固,多大的洪水也不能把它沖毀,控水的性能良好。根據當代實測,灌縣岷江洪峰,即使高達每秒5000多立方米,而寶瓶口的進水量,仍然在每秒500立方米上下,不會釀成成都平原的洪災。從寶瓶口到金堂的這條泄洪道,長約100公里,大體說,其上游相當於今天的柏條河,下游為毗〔pi皮〕河。由於金堂比灌縣海拔約低300米,所以江沱的比降較大,行洪流暢,分洪效果良好。

開明本是蜀王望帝(杜宇)之相,因治水有功,使蜀國「民得陸處」,免為魚鱉,不久,他接替杜宇為王,稱叢帝。公元前316年,開明十二世在位,蜀國被秦將張儀、司馬錯等所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