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漢時期的地名 第八節 《公羊傳》與《穀梁傳》等書對地名命名規律的探討

隨著地名數量的增加和地名知識的積累,出現了對地名命名規律的研究。這首先是漢初成書的《公羊傳》。《公羊傳》又稱《春秋公羊傳》或《公羊春秋》,是專門闡釋《春秋》的儒家經典之一,是研究戰國、秦漢間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成書於西漢的《穀梁傳》又稱《春秋穀梁傳》或《穀梁春秋》,也是專門闡釋《春秋》的儒家經典之一及研究秦漢間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當時,人們在總結某些地名來源及地名地域分布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了「水北為陽、山南為陽」,以及「名從主人」和「上平曰原,下平曰隰」〔xi習〕的地名命名規律。此外《公羊傳》還客觀地解釋了京師地名的淵源:

「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師者何,眾也。天子之居,必以眾犬之辭言之。」

東漢末年的史學家和地理學家應劭〔shao紹〕對古代地名淵源與沿革進行研究的著作有《漢書集解音義》、《十三州志》和《地理風俗記》等。在《漢書集解音義》中,他對《漢書·地理志》所載地名中的近160個作了淵源解釋。僅據《水經注》的引述,《地理風俗記》對27個古代地名作了淵源解釋。除相互重複者外,應劭解釋了來源和沿革的地名達180個左右。應劭注釋《漢書》地名,大部分遵循《漢書·地理志》的方法,亦有創新。如《漢書·地理志》所載京兆尹新豐,應劭釋為:「太上皇(指漢高祖劉邦的父親)思東歸,於是高祖改築城市街里以象豐,徙豐民實之,故號新豐。」這一解釋合理地揭示了新豐城市創立和新豐地名出現的歷史過程。應劭對《漢書·地理志》的很多地名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如:

涿郡高陽,「在高河之陽」;

饒陽,「在饒河之陽」;

中水,「在易、滱〔kou寇〕二水之間,故曰中水」。

總之,應劭對我國古代地名淵源的解釋作出了重要貢獻。

東漢學者袁康所撰《越絕書》,是一部含有區域性地名研究內容的著作。該書不僅記載了古代吳越地區的許多地名,而且解釋地名淵源達30餘處;同時還探討了地名的命名規律。如卷八《地傳》釋地名「朱余」說:

「朱余者,越鹽官也。越人謂鹽曰余。」

袁康從語音學角度解釋了「朱余」地名的來源。同時,該書還指出了練塘、錫山、炭聚、炭瀆等地名「各因事名之」的命名規律。「因事名之」,是我國古代地名命名廣泛使用的原則之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