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漢時期的地名 第七節 幾部有關地名的字書

東漢時期還有幾本與地名有關的字書:

(1)《爾雅》為先秦的作品,前面已經提到。在《爾雅》序中說:「爾雅者,蓋興於中古,隆於漢代。」有人解釋說:「伏羲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隆於漢氏者,以(孔)夫子沒後,書紀散亡,戰國陵遲,嬴秦燔滅,則此書亦從而墜矣。洎乎漢氏御宇,旁求典籍,除挾書之律,開獻書之路,此書亦從而隆矣。」(《爾雅疏》卷一)《四庫全書總目》在介紹《爾雅》時說:「爾雅毛公以前,其文猶略,至鄭康成時則加詳。」毛公指戰國時毛亨,鄭康成即漢末鄭玄,說明《爾雅》這本書早就有了,不過在先秦時期內容還不豐富,又遭受許多損失,直到漢代才充實定型。後來經過晉代郭璞的注和宋代邢昺〔bing丙〕的疏,又被作為經書之一流傳下來。所釋內容分為19項,與地名關係較密切的有釋地、釋丘、釋山、釋水等卷。

(2)許慎的《說文解字》作於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之間,經過數百年的輾轉傳寫,直到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才由徐鉉等校定後付國子監雕版印刷併流傳於世。徐鉉的弟弟徐鍇也曾作《說文系傳》,徐鉉的校定本被稱為「大徐本」、徐鍇的系傳則被稱為「小徐本」。徐鉉本除糾正脫誤外又略加增改,如改原書15卷為30卷,增加標目、注釋和反切法的注音。全書中解釋地名條目很多,例如在山字部(共53條)、水字部(共468條)、土字部(共131條)中,都有大量地名,其中既有通名也有專名。當然在這三個部首中並非全是地名,有的地名也散見於其他各部首之中。

(3)劉熙的《釋名》。除劉熙的書外,還有另一本《釋名》,其作者為劉珍,其書已失傳。劉珍是東漢學者,《後漢書》中有傳,但劉熙則無記載,有人懷疑他可能是漢末甚至是魏初時人,在劉珍之後。所以有人認為大概《釋名》這本書是「兆於劉珍,踵成於熙」(清人畢沅的《釋名疏證》序)。《釋名》的體例和《爾雅》相似,分為八卷,所釋27項,其中與地名關係較多的有釋地、釋山、釋水、釋丘、釋道、釋州等項。

《爾雅》、《說文解字》、《釋名》三書對地名的解釋很多相同或相似,現於49頁列表加以比較。通過比較可知,三本書所述的一些通名概念很多相同。當然也有一些不同,例如《爾雅》說,「平土有叢木曰林」,而《釋名》則說:「山中叢木曰林」。又如《說文》敘述了郡的演變,解釋:「從邑君聲」,而《釋名》則說:「郡,群也,人所群聚也。」確切與否,還可斟酌,但提出畢竟都是可貴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