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漢時期的地名 第六節 《漢書·地理志》地名特點與地名研究

秦漢時期最重要的地名書籍當首推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地理志》,譚其驤先生稱它為「我國地理學史中一部劃時代的代表作」。把地理學換成為地名學,也是如此。《漢書·地理志》中不僅敘述了公元2年西漢王朝的103郡國及其下轄的1587個縣級單位,還介紹了175座山名與361個陂、澤、湖、池等名稱,以及其他地名2200餘個,各類地名合計達4500餘個。很多漢代以前古籍里所記載的地名由於《漢書·地理志》用漢地解釋,使後來人才得知其所在。

人事的變動,郡縣的置廢,地名的更易取捨,推動了我國古代對地名來源與地名沿革研究的重視與加強。在我國,對地名來源和地名沿革的研究最遲開始於公元1世紀初,其代表著作也是《漢書·地理志》。自那時開始,著重於地名淵源和地名沿革的地名研究就延續了下來。直到今天,這些研究還是地名研究的重要內容。所以自《漢書·地理志》開始的地名來源和地名沿革的研究在中國源遠流長,已延續了大約20個世紀。其延續時間之長,涉及地名數量之多,均是舉世無雙的。實際上,有關地名的總結探討還可以上溯到更早的時期。概括所有地物與地域名稱總體特徵的術語「地名」的出現便是證明。

《漢書·地理志》對古代地名作淵源和沿革解釋的達40餘個。舉例如下:

京兆尹華陰,太華山在南。

會稽郡山陰,會稽山在南。

益州郡葉榆,葉榆澤在東。

敦煌郡瓜州,地生美瓜。

汝南郡上蔡,故蔡國。

霸水,古曰茲水,秦穆公更名以彰霸功,視子孫。

這種地名來源和地名沿革變化的研究,顯然是很有社會意義的,也是饒有趣味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