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漢時期的地名 第四節 東漢的州與屬國

東漢郡國名稱大體恢複西漢舊制,不過也有一些變動與增減。開國初期,由於戰亂以後人口銳減,所以並減較大,後來又逐漸增置,與西漢相比,值得重視的有以下各點:

西漢的13個刺史州僅是監察區,不是郡上的一級政區。後漢,特別是在黃巾起義階段,朝廷不派刺史而派權位很高的人去坐鎮某地,主管並處理州內的政務,稱為州牧,而不稱刺史,這樣牧即成了郡上一級的行政長官,從而形成了州、郡、縣的三級政區體系。

東漢朔方刺史部併入并州刺史部,可是又讓首都所在的司隸校尉部與州平行,所以西漢、東漢都保持有13部的名稱。

東漢建都於洛陽,以長安為西都,劉秀興起於南陽郡宛縣,以南陽作為南都,因而又有了三都的稱號。

前後漢時王國、侯國變動較大,撤建有所不同,有的名稱改變,有的境域調整,值得注意的東漢還有公國的設置,例如汝南郡有宋公國(在今安徽界首縣東北),東郡有衛公國(在今河南清豐縣東南),實際它們都和侯國轄境相似。

西漢時在邊疆地區設有屬國都尉,大體與郡同級。東漢安帝時在邊境地區設立了犍為、廣漢、蜀郡、張掖、居延及遼東六個屬國,其下大都領有縣或城,地位與郡相似,則和西漢不同。

西域與中原的聯繫在王莽時一度中斷,東漢時經過班超、班勇父子的銳意經營,聯繫得以恢複。班勇還寫了《西域傳》一文。當時取道於今吐魯番盆地的北線日趨重要,比西出陽關沙害較少,班勇曾任西域長史,有可能那時西域都護府已易名為西域長史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