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遠古及先秦時期的地名 第七節 戰國秦圖中的地名

作為地名載體的地圖,在中國古代起源甚早。1986年在甘肅天水市東南放馬灘出土的繪在四塊松木板上的七幅地圖,是目前我國所存的最古的地圖,其繪製時間根據同時出土的竹簡所記,應在秦王政(即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以前,距今已有2200多年。字體為秦篆,內容以河流為主,並有山脈、道路、關隘、聚落、森林等註記。其聚落註記外加方框。不過大都是一些小的地名,難以確定在今何地,有的字跡模糊,不易識別。根據其中有「邸」字,竹簡上也有「邸丞」字樣,有人認為應是後來的氐道,在今天水市西南與南部一帶。也有人認為應是秦國邽〔gui歸〕縣(即上邽)一帶的地圖。圖中水系多在今渭水以南,大部屬於今嘉陵江上游水系。不過河流、道路與分水嶺都用單曲線表示,不易分辨。其方向為上北下南,與今天一致。七幅圖有六幅畫在木板兩側,其中一幅僅繪少許局部圖形,一幅圖為總圖,其餘五幅則為分圖。有的圖不僅註明樹木種類,並且還記載採伐情況。圖中稱關隘為「閉」,有些地名難以猜測,但有些通名如谿(溪)谷、田、里等,至今仍在沿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