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最後的話

以上所提及的古神話傳說,無論是種類還是作品本身,遠不是全貌,只是一個非常粗略的輪廓。通常的神話著作,都是把開天闢地放在首篇。那是用現代意識去理解原始人的思維進展。人類對於宇宙世界的好奇,並希求得到解釋,只可能在思維能力達到較高水平以後才有可能。本書力求按神話產生髮展的順序梳理,一般先產生的神話種類靠前,依次排列。其中也有個別情況例外,如文化英雄神,從漁獵社會、農耕社會,直至原始社會末到奴隸社會,隨著文化的進展,一直沒有停止產生。創造文字的神不可能出現在沒有文字的社會。文字的產生,本是人類經過結繩記事,以物代語,刻劃象形符號等長期實踐的結果,自然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文字被創造出來,對推動人類文明有無可取代的作用。

古人對文字的作用有直接的感受,卻不可能科學地總結文字起源的過程和規律,倉頡造字之說便是這麼來的。傳說倉頡有四隻眼睛,靈光四射。既聰明,又有德行。有龍的樣子。一生下來便能寫字。(見《世本》)又說,倉頡創造出文字以後,「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路史·前紀六》)把文字的威力作了極度的誇張。就其表述的方式完全是神話的。倉頡這位文化英雄,無論如何應是原始社會文化英雄們的子孫。任何一位個別的文化英雄,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歷史階段找到其位置,然而文化英雄的神話傳說作為一個大類,就不好硬性給它劃分時期。

過去,外國學者因對中國神話傳說不了解,誤以為中國神話傳說少,甚至沒有。其實我國的神話傳說很豐富,只是因為古代沒有流傳下來的史詩,神話的系統化和文學化很不充分。可是,中國古代留下了大量志怪小說、傳奇小說,還有那些哲學家、歷史家、地理家等的著作中,都客觀地為後人保存了大量神話。近幾十年,我國所發現的數以百計的少數民族的史詩,其中有的已將一個民族的神話傳說系統化。如前一章提到的傣族史詩《巴達麻嘎捧尚羅》(即《創世之神》),開篇所述是茫茫太空,只有滾動的煙霧和升騰的氣浪,加上呼嘯的大風和晃蕩的大水。從氣浪中誕生了太空巨神英叭(即氣浪或光波之神)。此神的母親是氣浪,父親是大風。後來,水中又出現了一條水神魚。巨神英叭用自己身上的污垢捏成了一個大果(即地球)和一隻大象。天分16層,英叭所創造的神分別住在16層天上,組成了龐大的神系。神造的人相互婚配,繁殖的人越來越多,在綠蛇的引誘下吃了神界的疾病果,從此人便有了死亡,而蛇只蛻皮,卻能長壽。第一代人毀滅於水災與火災;第二代人因亂倫被天神所消滅;第三代人是倖存於葫蘆之中的兄妹,即「葫蘆人」的後代。這部史詩不但有成體系的豐富的神話,而且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風俗以及傳說。最後是敘述傣族兩個支系,由分支、遷徙到定居的過程,其中一支叫「西雙邦」,「西雙」是十二,「邦」指部落群。此外,我國少數民族還有為數可觀的散文神話。所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為我們了解人類的幼年期,提供了許多參考資料。因此,對我國神話傳說這座文化寶庫,要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觀點加以批判接受。

神話既是一種原始文學,也是自成系統的文化現象。後人可以藉助它認識和描述原始初民的世界。

第一,古神話傳說是上古社會意識形態的統一體。那時候的人不可能像我們現代人,把哲學、宗教、倫理道德、歷史、文學藝術等等作明確而細緻的分工,而這些恰恰在神話中都有體現。

從哲學的角度看,古神話傳說反映了上古人們原始的整體觀。他們從感性出發,把自己所感覺到的世界看作是一個極大極大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一切事物之間都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相互轉化。這個大整體,神話創作者認為是絕對不可分割的,天不能沒有地,地上的變化跟天有關係,天上如果缺了口子,地上必然洪水橫流。人和動物不但相互有密切的關係,甚至人和動物、植物和無生物都是同一個層次,可以相互變換位置,物可以變人,人可以變物。基於這種觀念,時間的順序可以顛倒。於是主觀想像非常活躍,事物與事物之間可以藉助想像發生聯繫,以至混同。所有的空間,全部的歷史流程,都成為神話活躍的背景與舞台。這自然十分荒誕離奇,但卻蘊含了可貴的原始文化史資料,證明人類思維確實曾經歷過一個缺乏分析綜合的整體觀的階段。這是集體無意識的成果。並不是以理性認識為基礎,與科學的整體觀有本質的不同。

從宗教的角度去觀察,神話與宗教的關係尤其密切。原始人認為處處皆神靈,這種多神崇拜就是最初的宗教,人們有神靈觀念,正是人類最初從蒙昧到創造文化的肇始。宗教本身就是最早的文化現象之一。從矇昧無知到通過神靈的幫助去認識世界是一個進步,將來人類由有宗教信仰到宗教的消失自然是更大的進步。根據我國對少數民族的考察,他們神話的主要功能是原始宗教的聖經,凡在重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中,都要由有威信的年長巫師,誦講本民族的創世紀,即詩體的神話傳說。世界,很多宗教研究家,同時也研究神話。

神話的發展演變,有社會發展的投影。神話的女性神,後來成了男性神。太陽之母羲和與月亮之神常羲,很可能是早期的太陽神和月神,後來她們竟然都成了帝俊的妻子,這明明是一夫多妻制以後的變化,表明女神的地位已一落千丈。以後,太陽成了統治者的象徵。人們對太陽的態度便有了改變,有崇拜、懼怕,也有詛咒和憎惡。有些民族後期的傳說故事,如已介紹的苗族的《仰阿莎》(清水姑娘),太陽已完全是反面形象。刑天是最著名的反抗神,他要與天帝爭位子,天帝砍掉了他的頭,他使用乳頭作眼睛,以肚臍作嘴巴,拿著盾牌、斧頭揮舞不止。天帝又砍斷了他的手,使其屍體不全,被埋在常羊山上。(見《山海經·海外西經》)與《淮南子·地形訓》)一般都認為這一神話是被壓迫者要推翻最高統治者的折射,刑天的鬥志不移和天帝的殘酷無情都很鮮明。

第二,古神話傳說的原始自然科學價值。

原始先民對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一般說缺乏科學的理解。但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不斷擴大了知識,對客觀事物有可能得出一些接近事實的推測和理解,才會有所發明和創造,儘管仍然還算不了是科學,但至少可以說是原始自然科學的先聲。我國學者把《山海經》這部神話專集同時看作是綜合的百科全書,不是沒有道理的。當代學者還從地理、天文氣象、醫藥、物理、化學、動物、植物、礦產等不同的方面對它進行了研究。有人認為,旱神女魃被安置在赤水一帶,雨神應龍到南方,正確地記述了我國南方易澇、北方易旱的氣候特點。有的從醫學角度作了初略的統計,《山海經》共列舉了135種藥物名稱,其中礦物類五種,植物類28種,木類23種,獸類16種,鳥類25種,水族30種,其他五種,體現了我國醫學進程中的較早性質。還有的認為,《山海經》所載共計435種動、植物,可以當作我國古代一幅生物分布圖表。書中甚至有關於石油、天然氣的記述;所記礦物,大約有29類92種之多,包括金、銀、銅、鐵、錫、玉和石。治水之神除鯀、禹之外,還有共工、相柳,可以從他們的失敗和成功中,了解我國上古水利工程技術發展的概貌。當今科學界正在搜索的「野人」,《山海經·海內經》所說的「贛巨人」,可能便與之有關。原文為「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對於人類的起源,自古以來就被學者們所注目,提出水為萬物之源,人從土中來、人從魚變來等種種自然發生說。其實,古神話傳說已經萌芽了人類自然發生說,如卵生神話在許多民族普遍存在。當時,這種發現還是很了不起的,說明原始初民已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直感到人類的進化與禽鳥有某些類似,以後發展為生肉蛋,人從肉蛋中出來的解釋,這便已經接近嬰兒在胎包中孕育的事實。人類的認識史,總是由荒誕到不荒誕,由幼稚到不幼稚。如果這樣去理解卵生神話,就能把握住神話中某些合理之處。

天空多日、多月的神話,正生動地反映了我國曾有過一個潮濕而炎熱的時期。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綜合古文獻和近代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發現桃花開、杜鵑鳴、家燕至,古代比近代要早。還有的科學家研究出商代商地的地面多竹,黃河流域一帶有象。象是熱帶動物,說明商代那些地方是炎熱的。到周代文獻中便沒有了這方面的記載。從我國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中亦可以知道,多日多月的神話絕大多數出現於南方炎熱地區。這都表明,日、月神話和天文氣象是有關連的。

當今科學家們發明了火箭、飛船,能夠進行宇宙航行,征服太空,把跨上另一個星球作為即將實現的理想。難道這一切未曾從原始先民征服自然的想像中獲得智慧的光芒!

神話是原始思維的產物,而我們卻是原始思維的超越者。我們既不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