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早期仙人傳說 第一節 早期仙人傳說孕育於神話的母胎

什麼是「仙」,可以從這個字的組成找到解釋,左邊是「人」,右邊是「山」,也就是說,仙,即在深山或高山之人。古代對仙還有另外兩種解釋,古字的仙寫作「僊」或「□」,即今日簡化的「遷」。又有說是老而不死的叫仙。這三種解釋合在一塊,仙即那種老而不死,並遷入山上之人。說明最早的仙境在高山。

最初,古人認為成仙,首先應該是靈魂升遷,即死後用柴薪焚化,這種火葬,古人叫「登遐」,意思是人死只是肉體死,靈魂可以乘火上天而達到永生的目的。傳說有位仙人寧封子便是用「火解法」成仙的。據說此人生活在黃帝時期,為黃帝掌管燒陶。一次有神人到那裡,教給他掌火,火便冒出五種顏色的煙來。此神人把技術傳給了寧封子,結果寧封子用這種辦法把自己燒了,那煙氣上下飄忽。人們從灰燼中還發現他的骨骸。大家把他埋在寧北山上,並稱他叫「寧封子」,意思是封閉在寧北山中。(見《列仙傳》十六卷上)後來,人們對於只是靈魂升天已不滿足,又有了更高的嚮往,希望肉體也能升天,才能達到永生的目的。於是便出現了服長生藥,以及用符咒、食氣等辦法,達到輕身飛升的目的。

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及對生命的珍惜,在原始思維中已萌發了胚胎。靈魂不死信仰與變形觀念,都是原始先民對死亡抗拒的一種手段,再在此基礎上生髮出起死回生及不死葯的種種想像。比如人要升天成仙,就必須身有羽翼,否則身子再輕恐怕也難起飛。於是,原始先民想像最初的仙人,必是羽毛之仙。《山海經·海外南經》記:「羽民國……其人為長頭,自生羽。一曰在比翼鳥東南,其為人長頰。」《論衡》說得更明白:「……仙,體生毛,臂變為翼,行於雲則年增,千歲不死。」(《無形》)《楚辭·遠遊》說:「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這羽人,便是飛仙,丹丘指晝夜常明的地方。能飛到那個地方的人,便可不死。《山海經》的《海外南經》與《大荒南經》還有「不死民」與「不死之國」的記載。這都是孕育於神話母腹中的仙話胚胎。它們可算是神話的組成部分。跟後世的道教神仙故事毫不相關。

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還發現為數可觀的「不死葯」神話,可以進一步證明,早期仙話的長生不死思想,實際上源於神話。比如納西族傳說,古代有一小夥子,叫崇人拋鼎,不幸父母突然病故。他聽說在遙遠的靈山頂上,長著一種延壽草,山腳有回生水甘泉。他歷盡艱辛才找到延壽草和回生水,然而在歸途中被魔鬼堵路,藏在氂牛角里的回生水都潑灑掉了,終於未能救活父母。但從此太陽、月亮、星星更明亮了,地上萬物生機盎然,原來它們都濺到了回生水。苗族傳說,有一位名叫榜香由的青年,因偷吃了天上長生不死的仙果,死後被剁碎,他身體的碎塊立即幻化成地上萬物。佤族說,靈芝使病危的姑娘脫險。傈僳族說,一位婦女從死蛇的復活,發現一種擦身的樹葉,治好了病癱的丈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