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向自然進攻 第一節 射神

我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著名的射手是羿,加上羿與月中嫦娥還有夫婦關係,所以這一神話傳說流傳很廣。魯迅根據這一傳說曾再創作成小說《奔月》,今人取羿的英雄事迹,創作成舞台藝術。說明羿的神話很深入人心。

據說,羿的所在地是有窮族,他製作了弓箭,善射,無論是高處的、遠處的、動的、細小的,他都百發百中。有人說:「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荀子·儒教篇》)他調整好了弓箭以後就堅守不動。他操弓的時候,對其高低看得很准。他有必定射中的門道,因此多發多中。(見《管子·形勢解》)羿對自己的射技要求非常嚴,如果偶然失誤,則更加勤練不懈。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羿經常與友人吳賀北游,見一隻小雀飛過,吳賀請羿射雀。羿問道:「你是要活的還是要死的?」吳賀請羿射雀的左眼,羿卻射中小雀的右眼,深以為恥。以後他勤練射技,結果「妙中高出天下」。(見《路史·後記十三上》)這是羿的早期傳說,那時的羿竟然會因為友人的一個並不起眼的要求未滿足而發奮,足見其進取精神之強烈。

有的傳說,羿在東方的天帝俊的屬下,俊賜給羿紅色的弓和帶繩子的白色箭,並命羿到下方國去扶助下方的百姓。羿作為射神,果真解救了下方眾人的艱危。(見《山海經·海內經》)然而神話傳說經常出現不少歧異情況,後人不必像對待史實那樣去推敲。《山海經》說羿是奉俊之命扶救人們,而《淮南子》的今傳本,又說他是奉堯的命令去為民除害的。出現這種情況沒有什麼奇怪。因為靠記憶和口頭傳播,傳來傳去,難免會有出入。加上人們愛慕英雄之心,自古有之,都願意跟英雄攀關係。學術界還有一種較為普遍的看法,認為神話傳說中的俊、嚳、舜是同一個神話人物的不同稱呼,屬於東夷系。而舜又是堯的繼承人,既然舜(俊)能向羿下命令,焉知堯不能命羿呢?何況神話人物的活動經常超越時空的局限。說關公與秦瓊在一起是笑話,說女媧與她的子孫輩伏羲結成配偶,神話世界則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不管羿是堯之下屬或是俊之下屬,都無關緊要,關鍵在羿究竟有哪些英雄事迹。對他的功績記載得最集中的是《淮南子·本經訓》。原文為:

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yayu亞雨〕、鑿齒、九嬰、大風、封豨〔xi希〕、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chou籌〕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zhuo酌〕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禽(與擒通)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於是天下廣狹、險易,遠近,始有道里。

羿奉堯的命,射掉了危害人類的10個太陽和六種可怕的野獸。從此,不管是寬廣還是狹窄的地方,是險峻還是易行的地方,是遠還是近,都暢通無阻。

這裡有兩處必須注意,一是立功者本是羿,為何眾人卻立堯當天子,這顯然是奴隸社會以後加進去的君臣觀念。另一是天上10個太陽都射掉了,天下豈不一片漆黑,這大概是記錄者有疏忽。羿只能射下10日之中的九日才符合情理。事實上還留下了一個太陽。另有古籍說,堯的時候,10個太陽同時出來,草木全曬焦枯,堯命羿射10日,羿射下了九個,九個太陽中的烏鴉全被射死,它們的羽毛紛紛往下掉,因此天下只留下了一個太陽。(《天問》王注引古本《淮南子》)羿射九日總算找到了根據。那麼,為什麼太陽裡邊還會有烏鴉?

關於陽烏的資料現在發現不少,河南南陽地區的漢畫像石和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均有陽烏的畫像。漢代王充《論衡·說日篇》說:「日中有三足烏。」漢畫像石上便刻有太陽裡邊立著一隻三條腿的烏;帛畫的天上部分畫了九個紅太陽,最大的在樹頂,中間站著一隻黑色的大烏鴉。從原始自然科學的角度看,我國古代把太陽黑子稱為「黑氣」、「黑子」或「烏」,陽烏實際就是太陽黑子的神話化。因為只有神烏才能翱翔高空,因此也被想像為有進入太陽的可能。上古人說羿射下了太陽,同時射掉了陽烏的羽毛,這在他們看來很合乎情理。

還有一問題,鳥類為兩足,陽烏為何是三足。三足烏,神話中又叫踆鳥。「三」在古人觀念里是極神聖的數字。如白族原始宗教遺迹中,有奉三塊白色石頭為神靈的古俗,三白石崇拜後來便演變成為支釜的三足架,這三足架神聖不可侵犯。南方許多少數民族的火塘都有三足釜,不能任意移動,不能跨越。中原建立國家以後,作為權利象徵的國家重器——鼎,也是三足。原始先民把太陽看成一個大火球,是火的來源,故三足烏又被看作是火鳥。

自然界能飛的鳥,種類凡多,何以烏鴉享此殊榮。傳說,原始社會,烏鴉被人們很看重,認為烏鴉說老實話,能給人們報告真實的信息。那時,人們缺少食物的來源,凡是烏鴉成群的地方,必然有死去的動物。據說,烏鴉的嗅覺比獵犬還靈敏。原始人追尋烏鴉的蹤跡,便能找到肉食。日久,烏鴉給人一種難以理解的神秘感,而成為被崇拜的神鳥,甚至與太陽神平起平坐,或者它本身便等同太陽神。所以越是原始的民族,崇烏的神話越多。越走向文明,烏鴉的地位越下降。原始初民能把太陽、烏、三足相連,至少要具備初步的綜合力與想像力。

羿射下的九個太陽掉到哪兒去了呢?據說變成了沃焦。沃焦,在碧海的東面,是一塊寬四萬里,厚四萬里的大石頭,位於百川的下面,故又名尾閭。(見《錦繡萬花谷》前集五)因沃焦為九陽所變,很不平凡。傳說,天下最強大的,是東海的沃焦,百川的水不斷地往那裡灌。又有說沃焦是一座山,在東海南方三萬里,海水一灌到那裡就消失了。因此,水朝東南流總沒有盈滿的時候。(見魯迅《古小說鉤沉》輯《玄中記》)說明羿的神話傳說的首創者是沿海而居的東夷,後來才流傳到中原。

前面談嫦娥故事時,曾提到羿有外遇一事。原來神界也有「三角戀」。黃河之神河伯經常發洪水危害人們,羿本有拯救下方百姓的使命,便射傷了河伯的左目。河伯的妻子是洛水之神,又名雒嬪,也被稱為宓妃,著名的神界美女。三國曹植的《洛神賦》形容她「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遠觀近看均動人。據說羿射傷河伯以後,便以雒嬪為妻。就因為這一點,羿又受到後人的指責,連屈原也不理解,就此事提出了懷疑:「帝降夷羿,草孽夏民,胡射河伯,而妻彼雒嬪?」(《天問》)意思是天帝派羿到下方去,是為了解除下方的苦難,他為什麼射傷河伯以後又娶雒嬪為妻呢?後世文人也猜測是因為這件事使嫦娥不滿,竊葯吃了,奔月而去。其實這都不是這一神話傳說的原意。

英雄時期,戰勝者將對方包括首領妻在內的女俘納為妻是常見現象,實際上一夫多妻在英雄時期已經存在。以女俘為妻的現象,在希臘荷馬史詩與我國英雄史詩里有普遍的反映。羿是常勝英雄,河伯是他的手下敗將,妻被佔有,不服,傳說他曾跑到天帝那裡去告狀,要求將羿殺了。天帝卻說:「你為什麼被射的?」河伯說:「我化為白龍出來遊玩時,便將我射了。」天帝說:「你若是深守神靈的職責,羿為什麼會侵犯你?你卻變成蟲獸,當然人要射你,羿做得很適宜,何罪可言?」(見《楚辭·天問》王逸注)為什麼天帝不但不同情河伯,反而支持羿,對羿的掠妻行為隻字不言。這正透露了軍事民主英雄時期的道德觀念。屈原與後人都未理解這一點,所以有的提出了問題,有的用後世的戀愛觀與婚姻觀去揣摩羿與洛水神的關係。

這位有神奇色彩的羿,不幸結局卻是悲劇性的。第一,家庭生活的不幸,他的正式妻子姮娥(嫦娥)畢竟棄他而去。羿悵然若失,無法再去尋求不死之葯。第二,傳說羿教人射箭非常認真。他收了一個弟子叫逢蒙,也是天下有名的射手。逢蒙把羿的本事都學到手以後,便思量著,天下只有羿能超過自己,便把羿謀殺了。(見《孟子·離婁下》)又有說羿是被桃木大棒打死的。(《淮南子·詮言訓》)

羿,作為射神,寄託了人們的理想和願望。作為一位除害英雄,是不朽的。人們因為懷念他,便把他封為宗布大神,受大家祭祀。

射日是炎熱地帶的民族古神話共有的主題。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幾乎都有自己射日的英雄。有的民族由於歷史進程較慢,這方面的神話保留較多原始的、質樸的、粗獷的美。廣西布努瑤的大母神密洛陀在造完天地、人類和世間萬物以後,因為由她所造的太陽、月亮不守家規,瞞著密洛陀相愛,又生下了11對太陽、月亮,總共有12對太陽、月亮燒烤著大地,大地一片焦黃。密洛陀派出兩個兒子去跟太陽、月亮作戰。結果,這兩個兒子的頭髮被燒得翻卷,衣服被烤得冒煙,大敗而歸。第二次他們帶上毒箭再次出戰。太陽、月亮毫不示弱:「12個太陽是12團火球,12個月亮是12盤銀焰。12個太陽乘12匹天馬,12個月亮騎12匹雲驢。」它們決心要把對方燒成灰燼。密洛陀親自督戰,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