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航空事業的創始 第一節 古人想飛上天去

在古代,面對飛行的鳥兒和遼闊的天空,人們在想:鳥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飛翔,那麼,人模仿鳥的某些動作,是否也能飛行呢?為了表達這個理想,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許多空中飛行的神話和傳說。這些神話和傳說不僅十分美麗,而且有豐富的想像力。如傳說我們的祖先黃帝就是騎著龍到天上去做神仙的。征服洪水的大禹也曾經駕著龍到天空遊玩。傳說中的周穆王訪問西王母的時候,曾經乘一輛「黃金碧玉之車」,騰雲駕霧,以日行萬里的速度奔向西方的昆崙山,而作為主人的西王母,則乘一輛更為華麗的「紫雲車」。還有:仙人王子喬騎的是白鶴;秦穆公的女婿是乘龍的蕭史,女兒是跨鳳的弄玉。他們都能在空中自由來去。戰國時候的偉大詩人屈原在他的長詩《離騷》里,想像自己坐進飛龍拉著的車裡,在空中飛行。雲像一面面旗幟迎風飄揚,鳳凰在他的旁邊飛鳴。他飛過高峻的昆崙山,飛過望不見人煙的流沙,最後到達廣闊的西海。至於《西遊記》中那個大名鼎鼎的孫悟空,更是了不得,一個跟頭就是十萬八千里。至今保存在甘肅敦煌石窟里的壁畫,還給我們留下許多美麗動人的「飛天」的形象。在古代民間,也廣泛流傳著這方面的故事。如「嫦娥奔月」的傳說。據說,嫦娥是古代英雄后羿的妻子。她吞食了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的一種仙草,身體變得非常輕,結果抱著心愛的小白兔不由自主地飛了起來,像一縷青煙似地飛進了月宮,做了月宮的主人。另外還有一個仙人吳剛,因為犯了過失,被罰到月宮去砍伐一株500丈高的桂樹。毛澤東在一首《蝶戀花·答李淑一》的詞中,也引用了這個故事,說吳剛捧出桂花酒來招待烈士的忠魂,嫦娥也為他們翩翩起舞。

這些傳說和神話,說明了人們有著美好的幻想,希望總有一天,人們能夠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飛來飛去。有飛行的理想,就會有飛行的實踐。有不少古人甘冒風險,大膽進行了飛行試驗。

據《漢書·王莽傳》記載,在西漢末年,曾有人應王莽征伐匈奴的招募,在長安舉行了飛行表演。此人「取大鳥翮〔he核,翅膀〕為兩翼,頭與身皆著毛,通引環紐,飛數百步,墮」。這在當時是一件了不起的創舉,但他的飛行方法——「通引環紐」,究竟是振翼飛行,還是滑翔,卻很難斷定。東晉的學者葛洪,從老鷹平伸翅膀滑翔升空的現象得到啟發,提出模仿這一動作製造「飛車」進行飛行的想法。他雖然沒有進行試驗,但人們從他的設想中得到很大啟發。人們要飛行,不能老在「振動兩翼」上兜圈子,可以考慮「固定兩翼」的辦法。直到今天,飛機的兩翼還是固定不動的,這說明葛洪的見解是正確的,可行的。

我國古代還有利用能飛的器具飛上天的故事。南北朝時就有一起用風箏載人的實例。公元559年,北齊文宣帝高洋這個暴君,強迫一些人乘著用蓆子做的風箏從高67丈的高台上往下跳,拿人命當兒戲。結果其他人都摔死了,只有一個叫元黃頭的人乘風箏隨著風「飛」到了城外,竟然安全地落了下來。這是我國風箏載人最早的一次成功飛行。至於利用飛箏通風報信的事例就很多了。公元781年,唐朝臨洺城被叛亂的武裝團團包圍,守將張伾〔pi披〕率領士兵堅守了一個多月,城中糧食已經吃完,眼看支持不住了。他寫了一封告急的信,系在風箏上,放了出來,結果被前往救援的唐軍獲得。唐軍了解情況後立刻發動進攻,打敗叛軍,解救了危城。

到了宋朝以後,火藥在軍事上逐漸得到廣泛運用。火藥武器有一類叫火箭。它雖然是比較原始的古代火箭,但是卻與現代火箭構造原理非常相似,當時有人曾嘗試乘坐這種火箭飛上天去。他把47支最大的「起花」(作為玩具的古代火箭)綁在一個架子上,自己雙手各拿一把大扇子坐在架子的前面,讓人將這些「起花」同時點燃,想借火箭的力量與扇子的撲動力量飛上天去。這個試驗雖然失敗了,後人卻對這位勇敢的開拓者給以很高的評價。這次試驗所應用的原理,同現代最進步、最新式的噴氣式飛機的製造原理是一樣的。因此,有人稱這位沒有留下姓名的古人是「第一個企圖乘火箭飛行的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