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同時期的道路 第三節 著名的絲綢之路

這裡重點介紹一下著名的絲綢之路。在公元前2世紀至十三四世紀期間,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的陸路交通幹線,是中國同印度、古希臘、羅馬以及埃及等國進行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歷史上有不少國家把我們中國稱作絲國。在歐洲曾發現公元前5世紀以前的絲綢,表明那時中國的絲綢已進入歐洲。古代埃及和羅馬都把中國的絲綢看作「光輝奪目,人巧幾竭」的珍品。史書記載,羅馬著名的凱撒大帝曾經穿過一件中國絲袍到劇場看戲,引起全場轟動,被看作是絕代的豪華。公元前後,由於絲綢的大量輸入,曾引起羅馬貨幣的大量外流。

古代中國的絲綢主要是通過漢朝時開闢的「絲綢之路」運往西方的。在我國的漢朝和唐朝時期,東部山東和東南沿海江浙一帶的大批質量上乘的絲綢從水路或陸路集中到長安城。有相當一部分通過陸路轉運到西方去。由於在這條陸路上,絲綢的貿易佔了很大比重,因此把它稱為絲綢之路。以後又開闢了經海洋通往西方的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所以把這條陸路又稱為陸上絲綢之路。一般認為,陸上絲綢之路最初東以中國長安(今西安)為起點,沿渭水西行,過了黃土高原,通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由敦煌西行則分成南北兩條道路:南路出陽關,沿今塔里木盆地南沿、昆崙山北麓,經古樓蘭(今新疆若羌一帶)、且末、民豐、于田、和田、墨玉、皮山、葉城、莎車,到達喀什。北路出玉門關,沿今塔里木盆地北沿、天山南麓,經過吐魯番、庫爾勒、庫車、拜城、阿克蘇、巴楚到達喀什。南北兩路在喀什匯合後,繼續往西,登上帕米爾高原,這是最難走的一段路。然後經過阿富汗、伊朗和中亞諸國,再過地中海,最後到達絲綢之路的終點:古羅馬的首都羅馬城和威尼斯。後來,又開闢了一條北新道,從敦煌經哈密,沿著天山以北的準噶爾盆地前進,渡伊犁河西行到古羅馬帝國。

在古代交通工具簡陋的條件下,中外商人和使者們行走在這條絲綢之路上,旅程是十分艱難的。新疆羅布泊附近有一個叫做「雅丹」的險峻山丘地帶,1700年前晉朝高僧法顯去印度取經,曾路過這裡,差一點送了性命。他以極為恐怖的筆調描寫在這裡的行程,說:「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則皆死,無一全者。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渡處,則莫知所以,唯以死人枯骨為標幟耳。」唐朝大詩人李白則有詩描寫了絲綢路上的惡劣天氣:「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可貴的是,在上述極端艱難的條件下,我國古代的先驅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開拓了這條具有世界意義的通道。

在這條長達7000多公里的絲綢之路的開闢史中,有兩位作出卓越貢獻的傑出人物,這就是張騫和班超。張騫是西漢武帝時人,他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當時的西域,是指現在甘肅玉門關以西包括新疆、中亞直到歐洲的廣大地區。第一次出使,漢武帝交給張騫的任務,是命他聯絡西域的大月氏(在前蘇聯中亞地區和阿富汗一帶)國,共同抵禦北方的匈奴,從而打通中原往來西域的通路。他和部下100多人剛出了玉門關,就被匈奴人捉住。匈奴人把他們扣留了10多年。最後只剩下一個匈奴族人堂邑父,還跟著他。他倆憑著機智,在一天夜裡偷偷離開匈奴軍營,歷盡千辛萬苦,忍飢挨餓,好不容易才逃出匈奴控制的地界。他們在西域輾轉了一年多,回到漢朝,把所熟悉的西域各國情況向漢武帝報告。幾年以後,漢武帝第二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這一回張騫到烏孫(今新疆伊寧南),和烏孫王結成了很好的朋友。他還派同去的300使者分別到了大宛、康居(皆在前蘇聯中亞地區)、大月氏、大夏(在今阿富汗北部)、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身毒(今印度、巴基斯坦)和于闐(今新疆和田)。張騫和他的部下在西域各國受到了熱烈歡迎。當張騫回國時,烏孫王特送漢武帝良馬數十匹。張騫出使西域後,西域和漢朝的來往越來越頻繁,絲綢道上每年都有大批使者來往,多則數百人,少則百餘人,民間商隊更是絡繹不絕。至此,世界幾大文明發源地聯結起來,古羅馬、古埃及、古阿拉伯、古印度等,都和古代中國有了密切交往。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後不久,漢朝中央政府就在今新疆地區設置了軍政機構,任命了西域都護,實行有效的政治治理和經濟開發。新疆從此成為我國的神聖疆土,成為我國與西方世界通聯的重要門戶。

班超是東漢時人。他出使西域在公元73年。班超是一位非常果斷、十分勇敢的武將,東漢明帝時,他被任命為行軍司馬,只帶36人出使西域。這時,匈奴的勢力又強大起來。龜茲(今新疆庫車)國王倒向了匈奴,反對漢朝,並仗勢欺負鄰國疏勒(今新疆喀什),派人把疏勒國王殺死,而另立龜茲人兜題做疏勒王。班超在離疏勒城90里的地方住下來,然後派部下到疏勒,趁兜題不備,突然闖上前把他捆綁起來。這一行動把兜題的手下人都嚇呆了,驚惶逃走。班超來到疏勒以後,立即召集疏勒文武大臣說明來意,當眾宣布仍立疏勒王室舊人為王,受到了疏勒人的擁護。班超還按政策放回了龜茲國人兜題。這些正義行動,使他在西域的威望越來越高。後來漢朝政府要把他調回時,許多人都不肯放他走,甚至抱住馬腿跪著挽留他。

陸上絲綢之路這條國際通道的開闢,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它經過中亞、西亞,可與東南歐及北非的交通線相銜接,構成了世界性的東西大商道。不僅在兩漢時期,而且在唐、宋、元、明時期,它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古代東西方文明聯繫的主要紐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