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度量衡的萌芽時期 第二節 從穴居到建造房屋、規劃村落

測量的應用,標誌著人類文明的開始。如果沒有測量,就不可能建造哪怕是十分簡陋的窩棚。人類從遷出天然洞穴,靠自己的雙手建造房屋時起,已經開始了測量長度的活動。據考古發掘報道,在西安東郊滻河中游一段長約20公里的河岸上,兩岸遙相對望,分布有10多處原始村落。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這一帶便逐漸形成了發達的母系氏族公社,其中半坡遺址就是一處典型的母系氏族村落。半坡遺址略呈橢圓形,據探測,總面積約10餘萬平方米。半坡遺址1954年開始發掘,1957年清理完畢;次年又在遺址處建造了一座別開生面的半坡博物館,遊人可以親臨實地領略一下6000多年前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人類生活的情景。半坡村落分居住區、制陶窯場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區在村落的中心,也是主要的構成部分。總面積約三萬平方米(已發掘的僅佔1/5)。居住區中心是一座面積達120平方米的大型圓角方屋,可能是氏族酋長的住室或氏族議事的集會場所;大房子周圍有46座方形或圓形的小房子。這些房屋雖早已倒塌,但從倒塌下來的牆、屋頂和保存著的屋基遺迹可以看出,房屋的建築形式多為半地穴式的。以方形房屋為例,這種房子的面積一般在20平方米左右,凹入地下不及一米,用坑作牆,上架屋頂,坐北朝南,門道為階梯斜坡式,僅容一人出入。四壁地面的木椽傾斜交結在中柱上,估計自穴底至頂部的高度約200厘米,一般人抬頭挺胸不致碰到屋頂。這些房屋的大小和高矮均適於居住者的活動範圍與身體的高度,設計非常合理。

除半地穴式房屋之外,還有為數不多的幾座地面建築的房屋,建築技術比前者有較明顯的進步。除了房基用灰土、木板、草泥土一層層精細地鋪砌起來外,地面堅硬,估計是用火燒過,房屋四周的木柱也排列得很整齊,東西三行,南北四行,共12根,互相間保持平行。這種建築對長度測量有更進一步的要求。

在與半坡同期的臨潼姜寨居住區遺址中,也能看到當時房屋規劃的大致情況。居住區現存面積約二萬平方米,從已發掘的8000平方米內,發現房屋90多座,其中四座方形大房子除東面一座面積約120平方米外,北面兩座和西面一座面積均在80平方米左右。這三座大小相仿的大房子中有一座每邊長均為9.1米。可以確證在修建時是經過測量的。

最早的長度單位多來源於人體各部位之長及彼此間的距離,人們正是藉助於這種粗略的長度單位開始測量活動的。氏族村民們為建造房屋,要到遠處去採集、砍伐木材。早期也許是原封不動地搬運到居住區,這樣勞動強度很大,運輸起來困難很多。後來,在建築房屋時逐漸學會測量長度的氏族成員,不再把砍倒的樹木整個地運到現場,而是先用手、臂等部位粗估一下需要的長度,然後對這些木材做些初步的加工,從而減少了在運輸過程的許多麻煩。當然建造房屋就更需要對長度和高度的測量了。

在半坡居住區的周圍,有一條深、寬各約5.6米的壕溝。這樣大型的防禦溝道必須經過周密的規劃,氏族成員一齊動手才能完成,這就需要一個共同遵守的長度標準。這時期的測量工具,或許是一根樹枝、一條繩索,或者其他便於用來比較長度的工具。在用跨步或牽繩來確定長度的時代,因人體身高不同或是繩索的長短標準不定,被測的「量」也只能達到約略近似。所以儘管這時期隨著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測量活動已不可缺少,但對測量的準確度還沒有嚴格的要求。這類臨時確立的「標準」或測量工具,往往只用於一時一事,還沒有確立一個固定的量,因此也還不能算是專用的度量衡器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