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并吞八方 5、爭取主動,智勝強敵

就在朱元璋忙於在浙東攻城略地的時候,他附近的天完國卻正在進行政變,政變的結果是陳友諒計殺倪文俊,奪了軍權,且向東侵佔了安慶、池州、南昌等地,到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徐壽輝在陳友諒的挾持下進攻朱元璋,並在六月攻克朱元璋的採石,之後陳友諒謀害了徐壽輝,陳友諒另起爐灶成為新的國王。

採石被陳友諒攻下之後,朱元璋知道是面對強敵的時候了,他擴展地盤的行動已經惹起周圍勢力的注意。一系列事件讓朱元璋明白,此時的陳友諒在群雄中不僅軍力最強,疆土最廣,野心也是最大的。

朱元璋非常憂慮地對劉伯溫說:「陳友諒是個不擇手段的人,進攻採石是他想攻應天的前奏啊,且還趁咱不注意攻下了池州。」

劉伯溫說:「這個人最不講道義,以現在的形勢看來,若陳友諒和張士誠聯合起來,那應天就很難守衛。」

朱元璋知道這是自己最關鍵的時候,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能否取勝,就取決於如何謀劃應對現在的戰爭形勢,以及用什麼樣的軍事戰略才能擊敗強敵。

面對最強的陳友諒和最富的張士誠這兩個鄰敵,到底先攻哪個,朱元璋正在徵求文武將士的意見。

有的人主張先攻弱勢,把方國珍拿下,實力雄厚了,再對付陳友諒和張士誠。

也有將士認為應先攻張士誠,因張士誠雖富有,但兵力並不雄厚,攻下張士誠,那陳友諒就容易拿下。

朱元璋認為這些都不是最好的策略,沒有顧及整個江南的形勢。

劉伯溫和朱元璋秘密商談很久,認為目前一定要主動出擊,問題就是用什麼樣的打法。

最後在兩種策略間猶豫,遲遲無法選擇。其實兩種都是兩線作戰的方法,只不過方式不同。一種是對陳友諒和張士誠同時作戰,把這兩個強敵都打下去,兵分兩路,主攻陳友諒,張士誠那邊以攻為守;另一個方法是,集中主要兵力,先看準兩者中誰的弱點最明顯,奮力進攻,待勝利後,立即迴轉對付另一方。朱元璋其實更傾向於同時對付張士誠和陳友諒,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實力有些危險,更擔心張士誠若和陳友諒聯合起來同時對付自己,那就更危險了。

猶豫不決間,劉伯溫建議說:「一直以來和周圍的鄰居都有大小紛爭,但只有陳友諒的野心最可怕。張士誠雖然最富,但他沒野心,沒野心的人不用怕他。伯溫以為,到了現在,只有爭取軍事上的主動權,集中力量對付最強的敵人陳友諒。因為陳友諒已經對應天虎視眈眈,打下陳友諒,不僅能自保,而且是取得天下的關鍵。」

朱元璋覺得劉伯溫的分析很有道理,他點點頭說:「恐怕若兩線作戰,勝券較少。而和陳友諒的戰爭將是一個長久戰,沒那麼快也沒那麼容易結束。所以,為了確保這一持久戰打勝,就必須和周圍的鄰居修好,讓他們不在咱出兵的時候突然襲擊,且上游無事,張士誠就勢力孤單,容易攻打。」

劉伯溫道:「這周圍的勢力,最讓人擔心的還是張士誠啊。方國珍是個見風使舵的傢伙,前些日子還巴巴地來修好,不難對付。同時,還有一個強大的勢力需要防範。」

眾人都把目光聚焦到劉伯溫那裡,劉伯溫侃侃道:「元朝啊。」

朱元璋頓覺頭皮都發麻了。是啊,自從劉福通和小明王被元朝趕來趕去,他就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若此時全力對付陳友諒,元兵很有可能趁機來攻應天,這樣樹敵多,就分散了軍力,陳友諒的戰爭只會越拉越長。

眾人散去之後,朱元璋閉目躺在大帥座椅上。年僅三十三歲的朱元璋早生華髮,眼角堆積了細細的皺紋。

朱元璋閉著眼睛,很久很久,他安靜地靠在椅背上,看似安詳平靜,他覺得自己太累了,哪怕一刻鐘的閉眼休整,對他都是極大的享受。

當他睜開疲憊的雙眼,看見劉伯溫還立在門口。忙說:「先生為何不喊咱一聲啊,咱並未睡著,只是閉目靜心調整情緒。」

劉伯溫道:「這個時候怎能睡著啊。伯溫有些話不便當堂言說,想私下和大帥相談。」

朱元璋說:「你是指對付陳友諒這件事吧?」

劉伯溫點點頭:「周圍需要修好的勢力太多,方國珍、張士誠應不難溝通,問題是對付元朝,可能大帥很傷腦筋。」

朱元璋笑道:「呵呵,先生真是咱的知己啊。咱跟元軍除了打仗還是打仗,這修好,真是讓咱自覺羞愧。元璋寧願戰死,也不願向元朝示弱啊。」

劉伯溫說:「氣節當是如此,但是大帥如今要以大局為重啊,非常時期用些技巧是不得已而為。伯溫以為可以向元朝送乞降書一封,先讓元兵不來攻,極力對付陳友諒。」

朱元璋臉上頓時變了:「怎能向元朝乞降呢!」

劉伯溫道:「剛才已經說了,這只是技巧而已。群雄之中,哪個不是今日和你好,明日又和你斗!元兵不也是忽而這樣,忽而那樣,兵家言降,只為計策。」

朱元璋嘆口氣道:「現在也只能這樣了,問題是元兵不會懷疑咱是假降嗎?」

劉伯溫道:「這個還請大帥放心,伯溫來寫這封乞降書,保證元朝不會有所懷疑。」

朱元璋這時才想起,劉伯溫是元朝的進士,又做過官,由他出面的確是完全之策。

向元朝假降的同時,朱元璋還派人拉攏安撫遠方的方國珍,極力向張士誠出示修好之心,對和張士誠有紛爭的小地方都願意拱手相送。這樣,朱元璋身邊的鄰居算是有了暫時的修好之意。

身邊的勢力安撫了,朱元璋、劉伯溫兩人在室內密議,商討出擊陳友諒的戰策。兩個人仔細研究了地形和軍力,以為陳友諒水兵較多,心氣較高,現在最好不要先出擊,若能使陳友諒先來攻擊,即可造成有利的戰機。

朱元璋又說:「咱的老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可是老朋友了,而且茂才的老門房曾經侍奉過陳友諒呢。」

劉伯溫道:「這可是有利的資源,知己知彼,才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朱元璋即讓康茂才演出了一場盜取情報的假降戲。

朱元璋讓康茂才的老門房帶了康茂才的親筆乞降書,偷偷去見陳友諒,信中還告訴陳友諒很多虛假的軍事機密,勸說陳友諒兵分三路直接攻取太平,同時說願意和陳友諒的軍隊裡應外合。很快康茂才就得到陳友諒的回覆,陳友諒真的相信了康茂才的投降,因為畢竟有過老交情,又書信往來多封。這下,朱元璋把陳友諒進軍的方略和軍力的分配方式都弄得一清二楚了。

知道了陳友諒的軍事機密,並且還向陳友諒發出不少虛假情報,朱元璋決定分兵對抗陳友諒。朱元璋決定先直搗陳友諒的後路,讓胡大海帶軍去攻信州(今江西上饒),同時按照陳友諒預定的進軍路線,沿路設下重兵埋伏突襲。另一方面,朱元璋還故意修改了陳友諒和康茂才約定的秘密暗號,本來康茂才和陳友諒約定在應天附近的石橋接頭,而朱元璋就連夜把江東的一座大橋改名為石橋。部署好這一切,朱元璋又親自在龍廬山山頂指揮。

當陳友諒率領重兵趕到江東的一座大橋的時候,看是石橋,心生疑慮,大喊康茂才,見無人應答,知道自己上當了,心中頓時又慌亂又氣憤。將士們見中了朱元璋的計了,銳氣大減。正在陳友諒思慮如何應對騙局的時候,龍廬山上黃色的旗幟飛揚,那是朱元璋在示意兵士出動的暗號。而早早埋伏在附近的士兵們,敲響戰鼓,從山上、水路、陸地列陣而出,把陳友諒的兵士團團圍住。被動的陳友諒毫無還擊之力,主力部隊被全部殲滅,死傷數眾,且還有兩萬多人被俘虜。更為不幸的是,這個時候正逢退潮,陳友諒的水軍船隻全部擱淺,動彈不得,全都被朱元璋俘獲。

陳友諒在太平敗得非常慘,不僅丟了精銳之師,還丟了一半水兵,他心裡的氣憤是可以想像的。剛剛成為皇帝不久的陳友諒,如雄獅一樣野心暴漲,而這一次竟然敗在自己一向看不上眼的朱元璋手裡,又是被騙局所敗,心中非常不服氣,他預計著更大的襲擊——攻下應天。為了這個復仇也為了自己的野心,陳友諒也不得不動動腦子,氣憤的他去找張士誠,想和最富有的張士誠聯合起來對付朱元璋。然而張士誠只想自保,不想出擊,且他知道陳友諒在太平敗得很慘,更不願和這個不講信義的人聯合。

陳友諒在太平的失利,為朱元璋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戰機,首先是以弱勝強,朱元璋的軍士們都被勝利的喜悅振奮著,同時朱元璋還得到了陳友諒的水軍戰船,節省了以後備戰的物資,最重要的是陳友諒的失利干擾了聯合張士誠的可能。這樣,朱元璋就不用擔心多線作戰,兵力分散,為他的下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