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亂世群雄 7、托宋之名,韓林兒被立為王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興死的時候,各路起義軍的發展,因外部受到元朝政府的鎮壓和攻擊,內部領導也都有些問題,大都不甚樂觀。尤其是起義較早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幾年下來,雖然攻城擴勢,但是各路起義軍紛紛擁有固定的都城,各個首領也都稱王稱帝,他們卻一直把重心放在對抗元朝上。此前一直尊奉韓山童為領導,而韓山童不幸犧牲,雖然劉福通是實質上的頭領,但他並未在名義上給自己一個明確響亮的稱號。

當然不是劉福通不想稱王稱帝,他心裡做夢都想成為名垂千古的帝王。有這樣的野心,也就有了這樣的規劃,他只是在等待,等待機會的到來。他劉福通怎能被指責為不仁不義之人呢?依託韓山童的名義,對他來說是很有幫助的,他要等到最佳的時機,贏得最廣的人心,然後做自己想做的事。

元至正十五年二月,聽聞另一路紅巾軍在濠州城內內鬥,並且郭子興在鬥爭中憤恨而死,更增加了劉福通要做皇帝的心理。這幾年來,他帶領軍隊打了這麼多勝仗,吃了這麼多苦頭,怎麼能把一切都留在歷史的空白里呢?他劉福通無論如何都得畫上一筆才是。

這日頭領們在一起議事完畢,劉福通說:「這些年來征戰奔波不定,眼看各路起義軍勢力漸大,再不安定下來,恐怕不能撫慰兄弟們。有了固定的都城,我們才有了發展的根據地。依我看來,現在是討論這件事的時候了。」

此語一出,眾人有些訝異,紛紛議論起來。

杜遵道頗為憂慮地說:「當前朝廷正極力打壓起義軍,如今立國建都,恐怕會招致災禍啊。」

盛文郁則言道:「建國倒也需要,可當初以韓兄為首,打的是恢複大宋的名義。如今韓兄不在了,沒有服眾的名義,恐怕建國之事得三思而後行啊。」

對此,劉福通早料到了,並且他也清楚能夠對他提出異議的,只有這兩個人。但這兩個人的確不可小看,這幾年的征戰使得他們手中都有相當重的軍權可依靠。所以劉福通先發制人提出建國之事,就把各種理由、事端編排好了。

只見劉福通不緊不慢地站起來:「各位兄弟,雖然元朝看似這些日子取得很大勝利,其實不然。高郵的張士誠,建國也才不久,朝廷派如此重兵居然久攻不下,元朝的氣數到了,不會長久的。只要人心齊備,做什麼事都可以成功,這也是我等這些年來東征西戰成功之所在。若現在還不建國,恐怕天下被瓜分得沒咱的份兒了,而且越遲越不利於以後的發展。如今,趁朝廷高郵大敗之機,建國建都,是謀長遠之策啊。」

一席話說得大家都有些心動,點頭者眾多。

劉福通當然明白大家最關心的還是以誰為帝,倘若現在自立為王,恐怕杜遵道、盛文郁等人會不滿,難免弄成像濠州城內那樣的紛亂局面。對此劉福通早就想好了對策,先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王,那韓林兒自白鹿庄跟隨自己逃出,一直是由自己照顧,且年歲尚小,立他為王對自己並無任何損害,反正只是給他個頭銜而已。劉福通的如意算盤是,打著恢複宋室之名,立了韓林兒,既讓各位將領無話可說,又能臣服百姓兵士,日後待有機會再除掉這個有名無實的小皇帝,寶座還不是落在自己手中。

劉福通接著說:「我等在韓兄的帶領下,為的是恢複大宋王朝,如今成功在即,韓兄卻不幸早逝,實在是……」說著說著竟流出淚來,引得眾人也倍覺傷感。

劉福通彷彿稍稍平靜了一下情緒,又聲淚俱下:「那日在白鹿庄,我的確應該陪在韓兄身邊。韓兄視我為手足,我卻沒陪他同生共死,為的是帶出夫人和林兒。如今,能替代韓兄為王的也只有他的兒子韓林兒。雖然林兒是他的養子,但諸位不要忘記林兒的出身,他可是真正的大宋傳人哪。」

眾人彷彿也都隨著劉福通的言語在回憶往事,傷感中不無感慨。

還是杜遵道最先冷靜過來:「劉兄,你說的極是。如今,幾年都無夫人和林兒的蹤影,到哪裡找他們去?」

劉福通正色道:「諸位放心,我受韓兄之名保護夫人和林兒,自然不敢怠慢。這些年來我等一直征戰奔波,我把夫人和林兒放在碭山親戚家,即刻可以迎回他們。」

眾人聽此不禁對劉福通更為嘆服,只有杜遵道不以為然,對劉福通有些疑心,但也提不出什麼反對的理由。經過一番討論,眾人決定由劉福通和盛文郁帶幾個隨從迎回韓林兒和他母親,商議定都亳州。定都亳州亦是劉福通的建議,劉福通是潁州人,潁州和亳州相鄰,無論是從地緣還是人緣來說,亳州都算是劉福通能夠把握控制的地域範圍。且亳州西通開封、洛陽,東連徐州、滁州,自古以來有曹操、華佗等名人,算是熱鬧繁華之地。

開國之事算是商議得差不多了,接下去的相關事宜,都是劉福通一手策劃部署。

他親自去碭山迎韓林兒和他的母親至亳州城,把韓林兒和他的母親捧得極高,口口聲聲說林兒如同自己的親侄子,他當萬死不辭為他效力。韓林兒及其母到亳州之後,劉福通當即召集各位將領,商討開國之事。其實大多事情都是按照劉福通的想法在辦,畢竟韓林兒尚小,眾人也無異議。選取吉日,立韓林兒為帝,為迎合「明王出世」的預言,韓林兒號「小明王」;為迎合聚集漢人,建國為大宋,亳州為都,改元龍鳳,尊奉韓山童夫人為皇太后。

劉福通看著一切按計畫進行,心中甚是得意。

而正在得意的時候,卻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韓林兒雖小,皇太后卻不是一個弱者。皇太后擔心被劉福通操縱,暗暗在分散權力,且韓林兒畢竟從小識文斷字,對劉福通這樣的武士不太感興趣,雖表面上親切尊敬,心裡並不怎樣順從。他更欣賞的是杜遵道、盛文郁這兩個人,欣賞他們有文有節。

劉福通自以為皇上冊封,自己定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他私下裡不知多少次從皇太后和小皇帝那裡旁敲側擊,得到的答案在他看來是肯定的。

然而,冊封大典的時候,著實讓劉福通大為惱火。原來韓林兒以杜遵道、盛文郁為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政事。劉福通當下就不高興了,他向來是不太看得上杜遵道、盛文郁這兩個文縐縐的書生。

劉福通自然不會就此作罷,他還有更大的陰謀在心中。別說杜遵道、盛文郁兩個人了,就是韓林兒母子他也未必放在眼裡。韓林兒倒是不著急除掉,再說也沒那個必要,他現在要的就是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左右皇帝,左右朝政,這樣不愁他劉福通有朝一日光明正大地做皇帝。

不快是不快,劉福通照樣殷勤、熱切地和每一個人聯絡招呼,只是卻在暗暗行動。他這次計畫是除掉杜遵道,和盛文郁相比,姓杜的不是那麼好收攏,是個知謀善變的人,除了他,還沒人能和自己相抗衡。

一日,劉福通編排了個理由,說是城外有急事需丞相前往,讓人前往通知杜遵道,而且剛好這日,盛文郁又因事不在丞相府。劉福通為掩人耳目,先將消息差人報給盛文郁那邊,再由盛文郁那邊差人去杜遵道府上稟報,看到事情緊急,又是盛府報來,杜遵道並未多想,立刻出城。

杜遵道出城後,按照交代的方位行走,不久即走入荒蕪之地,心中有些懷疑,正懷疑間,出現一群強盜,殺了杜遵道和他的隨從,搶掠了隨身物品。消息傳回城內,劉福通故作悲傷,特去杜府安慰杜家人,哭喪的時候,劉福通那悲傷的情形真是肝腸寸斷。誰也沒想什麼,只當是杜遵道不幸被暴民土匪所殺。只有劉福通哭的背後是暗自得意,是他讓趙傳、張德、牛強三人假扮成盜匪,殺了杜遵道的。

杜遵道一死,朝中果然無人可以與劉福通抗衡,韓林兒也只有乖乖讓劉福通當了丞相。一個孩童加上一個夫人,玩政治如何敵得過身經百戰敢想敢做的劉福通。韓林兒雖然是皇帝,但實權卻在劉福通手中,事事皆有劉福通安排,韓林兒起初有些不滿,但畢竟太年輕,被劉福通安置得漸漸不再祈求什麼。原因是劉福通很明確地告訴韓林兒,你這個皇帝是我劉福通給你的,不然你還在碭山的鄉下待著呢。再說你的身世是真是假,到底是不是宋室之後,也還是由我劉福通一人說了算。所以,你就乖乖地當你的皇帝,別做太多的夢,一切都好說。

韓林兒稱帝之後,這支正宗的紅巾軍政權影響力大增,周遭的紅巾軍分支對此不敢公然反抗,紛紛接受小明王的賞封,像郭天敘被封為都元帥,張天祐、朱元璋這樣的都被封為左右副元帥。這樣一來,各路紅巾軍的力量相對集中到韓林兒這邊來,實際上是劉福通在操縱一切,韓林兒不過是像傀儡一樣的皇帝。但是紅巾軍畢竟有了一次整合,相互間的聯絡也更多了,更容易集中起來對抗元朝。無論權力在誰那裡,對於紅巾軍來說,整合起來才能一致對抗強大的元朝,才能對抗周圍的勢力,取得更大的勝利才有可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