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兄弟爭汗 1、先發制人,忽必烈稱汗

1259年,蒙古帝國大汗蒙哥在四川駕崩,享年52歲。大蒙古帝國暫時出現了權力的真空,黃金家族諸部為了成為汗位的繼承人,明爭暗鬥,互不相讓,強大的蒙古帝國分裂為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國和蒙古等四個部分。

蒙哥駕崩後,也速台大妃和也速察國舅立刻派布智兒秘密返回和林,通知在和林留守的四弟阿里不哥。阿里不哥接到消息以後,馬上宣布自己為監國,並以監國的身份派出親信控制漠北諸部,並拉攏盤踞在六盤山的大將渾都海及各部落,甚至還派遣親信脫里赤為斷事官,進入燕京地區招兵買馬,徵兵征糧,企圖將忽必烈的領地控制在自己手裡。為了爭取各部首領的認可,他還以監國的身份四處邀請各部首領,擬在和林召開庫里台選汗大會,選舉自己為大汗。

消息傳到蒙古伐宋東路軍大營時,忽必烈正在圍困鄂州。鄂州城防堅固,宋軍抵抗頑強,蒙古軍急攻兩月不下,進軍受阻。就在忽必烈進退兩難之時,收到了王妃察必密使送來的急信,報告阿里不哥在大漠調兵遣將、行將稱帝的緊急情況。

忽必烈萬萬也沒有想到,阿里不哥居然不顧兄弟情義,竟然秘不發喪,謀奪汗位之心如此急切。他本來也想到阿里不哥可能會與他爭奪汗位。但是,在忽必烈的心目中,爭奪汗位也好,兄弟不信任、紛爭也好,都是家事,是家人內部的不和與糾紛。在關鍵時刻,一家人還是向著一家人的。而滅宋一統天下才是最重要的。現在看來,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自己在外連年征伐,苦心經營,一門心思地征戰,這個自己的親弟弟就已經在後面緊鑼密鼓地動起手來了,怎能不讓自己心寒?忽必烈立刻在軍前召集他的將領、幕僚商議對策。

忽必烈說道:「新近國喪,本王不幸其哀。如今,計當何處?本王之意,欲一面攻打鄂州,乘勝渡過長江,經略江南;一面在此靜候,奉旨赴和林參加選汗大會。」

郝經首先反對:「我王素以仁義之心待人,仁慈愛民,恩澤天下,備受萬民擁戴。然也易被姦邪之人利用。臣下以為,當今之計,宜斷然班師,亟定大計。」

穆哥親王的信使也說道:「穆哥親王臨行時一再囑咐我,和林選汗大會由阿里不哥把持,又在他們的駐地舉行,被邀請的肯定都是支持他的傀儡。大王前去,一定會受制於他們:不同意吧,阿里不哥王子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反而找到了出兵的借口;同意吧,我們就失去了機會,再也沒有出頭之日。」

郝經繼續說道:「穆哥親王說得對啊,古語說得好:『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一味知進而不知退,非聖者所為。現在,既然我王已聞『凶訃』,仍堅持師不該進而進,江不該渡而渡,城不該攻而攻,那將錯失良機,後悔晚矣!」

他站在大帳中間,慷慨陳詞。

「如今,宋軍方面經我兩月余圍困,早已成驚弓之鳥,憑依天險堅守,絕不敢出城與我軍對壘。即使有援軍到來,能拼湊大批的軍隊,也不會謀攻我國。然而我內部新喪,諸部覬覦汗位,阿里不哥與漠北諸王互相勾結,窺視關隴,在我背後構成威脅。一旦形勢有變,他們必然搶先發難,到那時,我們腹背受敵,大勢去矣!」

郝經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王不是接到了王妃的報告了嗎?阿里不哥王子已行敕令,令脫里赤為斷事官進入燕京地區,儼然以皇帝的名義號令諸部落,那是早有與你爭奪的預謀。大王素有威望,而且把握重兵,宜當斷則斷,不可優柔寡斷。我王可記得金國金世宗海陵之事變的歷史教訓嗎?禍起蕭牆,骨肉殺伐,不可不防呀!一旦阿里不哥依照蒙古慣例,以『守灶』為名,承大汗遺詔,自立為汗,下詔書於中原,行敕令於長江前線,到那時,我王再班師還能得到什麼呢?」

郝經一席話,說得忽必烈心裡一陣發寒,他緊鎖著眉頭說道:「我也想儘快班師,但是現在鄂州這塊硬骨頭怎麼辦?」

郝經說道:「鄂州險要,非一鼓而下。如今,我軍已經圍困鄂州兩月有餘,但城池未受到任何實質性的破壞,攻下它,絕非短日可為。另據細作報,南宋已派宰相賈似道帶領援軍馳援,被圍困宋軍如聞知援軍到來,勢必大受鼓舞,士氣倍增,拚死力戰。若與援軍內外呼應,相互配合,更增加了我們攻城的難度。現在,他們還不知道蒙哥大汗逝世的消息,但這樣的大事,是瞞不了多久的。他們若知蒙哥大汗已死,對我們將更加不利!因此,當下之計,我認為以和為上!」

姚樞向前說道:「臣下同意郝經的看法,還是北返早定大計為上。至於鄂州,臣下知道這個賈似道一向膽小如鼠,好鬥蛐蛐,依靠他的姐姐賈妃得勢,根本不知帶兵之道,相信議和之事不難辦!」

郝經繼續說道:「要議和,我們也不能沒有條件的。我王可遣使與賈似道密議,以我軍退兵為條件與之議和,要求他們割讓淮南、漢水上游和梓(今四川三台縣)、夔(今四川奉節縣)兩路,確定疆界和歲幣。我想,賈似道好大喜功,不會不答應的。而我大軍應即日啟程,一刻也不能耽誤,放棄輜重,率輕騎馳歸燕都。同時,派出一部去四川,與穆哥親王會合,迎接蒙哥大汗的靈柩,拿到大汗玉璽。派出能言之臣,分別到東道諸部,聯繫合撒爾王爺,他是東道諸王中地位最尊者,一旦有他的擁戴,其他各王爺定會隨和。年輕一派要重點做好塔察兒的工作。上次蒙哥大汗撤他職務要查辦他時,還是您講情,我想他一定會記住您的寬厚和仁義。至於西道諸王,也派出使者聯絡,重點是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國。一旦到京,我們應立刻遣使至各部落及諸王駙馬,號召大家會合和林。中原地區則差官於汴京、京兆、成都、西涼、東平、西京等地,好言相勸,耐心撫慰;等去和林時,要讓真金王子坐鎮燕京,多備甲兵,嚴陣以待,密切注視和林,靜觀其變。這樣,全國將以您的號令行事。若阿里不哥不聽,則趁機把諸王爺召集到開平,舉行庫里台大會,這樣甚好,不但汗位可得,而且我們也占理。」

廉希憲也進言道:「先發制人,後發人制。天命不敢辭,人情不敢違。事機一失,萬巧莫追。」

姚樞說:「殿下太祖嫡孫,上承天運,下恤黎民,承接汗位,眾望所歸。願速還京,正大位以安天下。」

眾將一齊跪倒,齊聲說道:「願殿下率土歸心,早成大統!事機一失,萬巧莫追!」

忽必烈一聽,正中下懷,馬上按照郝經的計策行事。派遣廉希憲先行,前往東道諸部落;派郝經溝通西部諸王,爭取他們的支持。同時,派出密使與賈似道秘密聯繫。賈似道一聽,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於是就瞞著朝廷,秘密簽訂了協定,與蒙古政權劃江而治。等蒙古軍退去,賈似道就誇大自己的功勞,宣稱大捷,向朝廷邀功請賞。趙宋朝廷聞奏,大喜,厚賞了賈似道。

1259年底,忽必烈輕車簡從北返,回到燕京。

一到燕京,忽必烈立即分派霸都魯、兀良合台率領精兵包圍並解散了阿里不哥的親信脫里赤所召集的軍隊。等接到廉希憲遊說東道諸王成功的消息後,忽必烈大喜,立即派人去通知諸王,會喪和開庫里台大會地點由和林改為自己的行營開平。

開平是忽必烈在經略漠南時新建的王府,建成後,忽必烈將金蓮川幕府遷移到此,開平就成為忽必烈的一個參謀本部。

忽必烈率領軍隊來到開平的消息,很快傳遍了蒙古草原。

支持忽必烈的耶律鑄和穆哥親王也逃離和林,來到開平,投奔忽必烈。東道諸王塔察兒、移相哥(哈撒兒之子)、忽剌忽兒(成吉思汗弟赤老溫子)、爪都(成吉思汗弟別勒古台孫)和郝經遊說的西道諸王合丹(窩闊檯子)、阿只吉(察合檯子),也率部來到開平與忽必烈會合。

1260年3月,開平城內張燈結綵,披紅掛綠,蒙古庫里台大會在忽必烈王府的大廳里舉行。

大廳里的酥油燈「吱吱」地燃燒著,跳躍的火苗耀得人臉上格外紅艷,案幾前早已擺滿了牛羊肉和烈性的酒,各路宗室親王均已到齊。大廳里煙霧騰騰,大廳外由霸突魯之子四怯薛之長安童把守,戒備森嚴,大家都小心翼翼,生怕發生什麼意外和不測。

忽必烈神情嚴肅地站起身,首先帶領大家跪拜了長生天,祈求長生天賜福給蒙古部落,保佑蒙古部落繁榮昌盛。

儀式結束後,忽必烈莊嚴地轉過身來,用悲傷的語調對諸王說:「諸位宗親王爺、各路部族酋長,蒙哥大汗駕崩,海內震慟,黔黎哀號,生民垂淚。然命運在天,非人力所及,蒙哥大汗已去,不可復生,但祖宗創下的基業不可一日無主。如今南蠻尚未平息,西部諸降地又有反抗的苗頭,我等為社稷著想,故召宗親諸王、各部酋長會喪開平,共商擁立大計。希望大家集思廣益,選取聰敏仁厚、文武兼備之人,承繼大統,穩定社稷,上應天心,下順民意,則蒼天有幸,萬民有幸!」

移相哥首先站起來說道:「父汗因年老力衰,不能親自到這兒,不過他的心卻不老。臨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