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沉沒 三、內訌

公元一九○年,二月十七日,董卓正式遷都長安。

董卓認為,既然俺在洛陽待不下去了,也不能把好東西留給袁紹等聯軍。於是在遷都前開搶,把洛陽的富豪全部誅殺,一搶而空。接著,逼洛陽數百萬人遷往長安。

洛陽距離長安,距離三百五十公里,中間還要穿過崤山、華山等地。那時,漢朝交通工具落後,董卓能讓數百萬人順利到達長安,鬼都不信。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在從洛陽到長安的路上,一路都是死人,連綿百里,慘不忍睹。

為了防止袁紹突襲,董卓按原計畫留守洛陽。說留守,事實上就是做好撤退準備,他把洛陽宮大大小小宮殿,全部燒光,連民宅、廟宇都不放過。

三月五日,皇帝劉協在眾人的保護下,抵達長安城。長安大小之事,暫由司徒王允定奪。董卓告訴他,你辦事,我放心,好好乾。

三月十八日,董卓開斬袁紹家族,太傅袁隗等全族老小,總共五十來人,一個都不放過。

此時此景,天公都在發怒了。然而放眼一看,袁紹竟然還在遲疑著不發兵。他就像個木偶人,完全沒了感情,只會在風裡,在雨里,在血里,在無盡的悲號里觀望。

觀望是一種態度,一種愚蠢的悲劇。

這時,有人實在忍不住了,馬上就跳起來,要求袁紹發兵。

這個猛人,就是傳說中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曹操。他這樣警告袁紹,我們一方率領的是義兵,董卓那邊,不過是些暴徒,道德的制高點在我們手裡,蒼天滅董卓的時刻,已經到來了,請趕緊動手吧。

袁紹聽了,不搖頭,也不點頭,只是沉默不語。

曹操見袁紹沒有反應,大叫一聲道:「既然你不打,我自己打。」

說完,曹操義無反顧地率軍離去。

然而很快地,曹操又返回聯軍集結地酸棗了。

他是落荒而逃回來的。

他在前線跟董卓的將領徐榮幹了一架,坐騎被對方的流箭射中,自己差點丟了命。如果不是堂弟曹洪把坐騎讓給他,早就死在前線了。

曹操心裡憋了一肚子氣。不是因為他打了敗仗,而是他在前線跟董卓拚命,回來時卻看到袁紹天天歡歌艷舞,好一派歌舞昇平之氣。

豎子啊!豎子不足與之謀!

曹操衝進宴會,對著眾人大聲罵道:如果肯聽他的建議,進軍孟津(今河南省孟津東黃河渡口),據守敖倉,封鎖太谷關等;然後直入武關,威脅關中三輔之地,跟董卓決一勝敗。好了,現在聯軍掛著的是正義之師招牌,行的是尋歡作樂之事,人人抱足不前,都在作壁上觀。你們不覺可恥,我都替你們感到臉燒。

本來,曹操開罵,不過是想刺激一下袁紹等人。可他罵完,大家都像是耳朵聾了似的,無人應答。看著眼前這一切,曹操恍然大悟:這都是一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豎子。

曹操再也看不下去了,扭頭走人。親自跑了一趟揚州,又拉回了一千餘新兵,回頭駐守河內郡。

他之所以回來,一是為了尋找戰機,二則是要看看這場征伐大戲,袁紹怎麼來收拾。

果然不久,聯軍內部好戲連連。

首先是,聯軍原地不動,整天吃喝玩樂,徵集的糧食不夠吃了。有吃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沒得酒喝了,大家都準備作鳥獸散了。

接著,就在諸位準備各奔東西時,有支軍隊的領導,互相干起架來。一個是兗州州長劉岱,一個是東郡郡長橋瑁。倆人不知怎的,互相看不順眼,大打出手。結果是,姓劉的把姓橋的殺了。

看著眼前這一切,沒人知道袁紹心裡在想什麼。

一年很快地就閃過去了,晃眼就到了一九一年的春天,他還是按兵不動,等待戰機。

還等個屁,黃花菜早涼了。

袁紹卻說,菜涼了,加熱就是了嘛。為了加熱,準備醞釀征伐董卓的戰爭,他發揮了一向愛出歪主意的特長,提出了一個可笑的方案。

包括袁紹在內,關東諸多將領一致認為,皇帝劉協被董卓控制手裡,山高水遠的,還不知道是死是活。與其為一個年幼無知的傢伙戰鬥,不如咱重新立一個皇帝,跟董卓對著干。

重立皇帝,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另立中央。那新皇帝立誰呢?

袁紹又認為,這個非幽州牧劉虞不可。

劉虞,字伯安,漢室宗親,為人寬仁,甚得民意。在劉氏皇族當中,算是個精英分子。

老袁此議一出,老曹就跳出來第一個投反對票。他告訴袁紹:我們之所以起兵,而天下無不響應,原因就是我們站在大義這一邊。皇帝劉協又不是劉賀,我們有什麼資格要把他廢了。醜話說在前面,如果要立皇帝,你們自個兒玩去,我是堅決不會響應你們的。

袁紹笑了。老曹你不玩沒關係,我不在乎。我真正在乎的是,那兩個人要不要陪我玩。

袁紹指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袁紹的堂弟袁術,一個就是被袁紹準備推出來當冤大頭的劉虞。他這樣給袁術寫信,說我們準備依照西漢周勃當年誅殺少主,迎接代王劉恆先例,擁護劉虞當皇帝,請予支持。

袁術一看來信,笑了。

袁紹真識趣,他也知道本族兄弟,現在混得不錯。袁術身為後將軍,除了掌握兵權,還有重要的一點是,這傢伙糧食多。然而袁紹有所不知,同是袁氏子弟,同在一條船上,袁術跟他可是同船不同心呀。

這話說來也不丟人,袁術認為,天下大亂,就像混亂的菜市場,這時候最是容易搶肉的時候。他的野心大得很,要搶肉也要搶最大塊的,大到什麼程度?當然就是人人都想搶的那大塊——皇帝。

袁術想當皇帝?

沒錯,他就是想當皇帝。而且想的不是一兩天,他可是天天在想,做夢在想,醒來在想,吃飯在想,走路也在想。可突然之間,袁紹要他來支持劉虞,那不是扯淡嗎?

如果換成別人,袁術會考慮作作秀,表態支持,但偏偏劉虞不行。劉虞是皇族精英,人氣很旺。如果支持他,一旦假戲真做,成了皇帝,那不是自個兒斷自個兒的夢想嗎?

說一千道一萬,這個提議,他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袁術這樣回信告訴袁紹:為了天下公道與正義,他堅決不接受這個提案。

袁紹一看,急了,立即再給袁術寫信,袁術回信,還是那個意思——讓我支持你另立中央,沒門。

袁紹頭大了。不過他拍拍腦袋,好像又有主意了。他認為,既然袁術不支持他,何不先做通劉虞的思想,讓他當皇帝。只要劉虞願意接受,生米煮成熟飯,看那些不打算支持的,還有什麼話好說。

主意打定,袁紹立即召集眾人,寫好擁戴書,並把皇帝的尊號派人一起給劉虞送去。然而讓人鬱悶的是,使者興沖沖地出去不久,只見他拉著臉灰溜溜地回來了。

使者告訴袁紹:劉虞根本就不吃這一套。

袁紹問:姓劉的是怎麼說的?

使者:他說皇上蒙難,各位據守州郡,應該同心抗董,效力皇家,用這種尊稱他為皇帝的事來搞他,就是污辱他。

哦,原來是這樣。既然他不想當皇帝,那讓他來擔任領尚書事,代替皇帝封爵任官,總應該可以吧。

看到這裡,我們總算明白袁紹為什麼總遲遲不肯動手征伐董卓了吧。

曹操總說,我們這方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是義兵,董卓是暴徒。這話說得輕巧,人家董卓是暴徒,可他任職官員,都是正當的,他們這方有這種權力嗎?當然沒有。

既然連個政府官員的任免權都沒有,還講什麼道德制的高點?

這就是袁紹的顧慮之一。他必須在動手之前,找一個傀儡皇帝,把這個任免職員的權力搞到手,否則不論他的牛皮怎麼吹,廣告怎麼播,還是覺得心裡不踏實。

可袁紹沒想到,他的算盤打得美,可劉虞也不傻,就不想當這個冤大頭。不過現在不管如何,必須爭取。

於是,袁紹又派人去遊說劉虞,說不當皇帝,可先干著領尚書事。

不久,使者又灰溜溜地回來了。

這次,劉虞捎回的話更絕,他警告袁紹,不要再打他的主意了。如果逼急老子了,老子一抬腿就投奔匈奴人去了。

袁紹一聽,頓然萎成一團,不敢再逼了。

然而此時,袁紹卻聽到了一個刺激的消息:二月十二日,漢朝政府拜董卓為太師。

為什麼說袁紹受到刺激了呢?要知道,漢朝自立國以來,見過太傅,但少見太師。物以稀為貴,見得少的,那是因為太師地位太尊貴了,無人匹配。

尊貴到什麼程度呢?我們了解一下漢朝的體制就知道了。

漢朝有三公,也有地位比三公高一級的上三公,這就是太傅、太師、太保。這上三公中,太師地位最高。作為人臣,官職升到這裡算是封頂了,可作為不懷好意的人來說,還沒有到頂,比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