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地烽火 三、囚徒困境

有時候,人生就像是爬樓,有人哄你上了高樓,則在底下把梯子抽掉走人,讓你在上面干跳腳。鄧騭被困於高樓,怨不得別人,是他自己架著梯子上來的,羌人卻防不勝防地要燒他的梯子,要怪只能怪時運不濟。

鄧騭還沒有徹底絕望。正在他犯愁的時候,他看見有人抱著梯子,朝他的方向趕來了。

人是鄧太后派來的,但梯子是別人送的。送鄧騭下台階梯子的人,名喚龐參,時為工程部一主管,河南人。

殊不知,龐參這一回也挺不容易。因為他被指控犯罪坐牢,剛剛才出監獄。蹲牢的時候,龐參人在牢房裡待著,可心卻沒閑著,他眼觀八方,耳聽四方,消息靈通得很。他通過兒子,把他的一封奏書,送到了洛陽城。

在奏書里,龐參替鄧騭提出了專業撤退的安全路線。

他是這樣寫的:西涼兵荒馬亂,兵災天災一道起鬨,糧道難繼,與其在那裡跟羌人拚命,不如先撤一步,讓征西校尉任尚屯守涼州。停止徵稅,停止徵兵,給農民種田養地的時間,這樣,不出幾年,只要漢軍元氣恢複,羌人元氣大傷,即可迅速出擊,消滅羌人。

先不管這個建議有沒有漏洞,但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這對鄧騭有利。

把危險留給別人,把安全留給自己,鄧太后非常同意龐參的意見。驚喜之下叫人喚來龐參,人家卻告訴她,龐參想來都來不了啦,因為正被關在監獄裡。

一股莫名的憂傷,掠過鄧太后的面孔。她馬上下了一道詔,把囚徒龐參提拔為謁者,命令他馬上啟程,趕往前線督導三軍。

緊接著,鄧太后又下一道詔,命令鄧騭回京。

這下子看明白了吧,鄧太后派龐參出去,就是想以替補球員換鄧騭主力下場。

有時想想,人生有一好老爹,都不如有一個漂亮、能幹的妹妹好使。竇憲如此,鄧騭更是如此。鄧騭在前線被打得就差沒哭天叫娘了,可回到洛陽,卻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接待。

洛陽城外,沒有小學生列隊歡迎,沒有鑼鼓震天的扭秧歌,也沒有氣球滿天飛的熱鬧場面,在那裡,只有滿朝嚴肅認真等待的文武高官,甚至親王、公主,全都出來迎接了。

更讓鄧騭想不到的是,鄧太后不但給他準備了熱水澡、新衣服,還送給他一頂漂亮的新帽子。

這帽子的名字,就叫大將軍。

人生如此,何憾之有?殺敵不容易,我活著回來就容易嗎?在那一刻,鄧騭被羌人追殺的恥辱全都煙消雲散了。

以戰敗之功,竟然還能順風順水地爬到權力的頂峰,只能說,老天真是太瘋狂了。漢朝人沒想到,更瘋狂的事還在後頭。

鄧騭回京的第二年,即公元一○九年,春天三月,漢朝發生了史無僅有的大飢餓,猶如風暴席捲天下。首都洛陽城也被殃及到了。有著三百來年歷史的光榮而驕傲的漢朝,此時卻上演了一幕人間慘劇。因為沒飯吃,大家都互相換人煮著吃。

所謂太平盛世,首都人相食,可謂是人間慘劇啊。此情此景,終於讓我們再次相信了一句古老的話——老天欲滅誰,必先讓誰瘋狂。

面對著接連而來的天災人禍,漢朝上下,包括鄧太后在內,全都手足無措。

漢朝三公及部長們,集體跑到宮門前請罪。鄧太后揮一揮衣袖,很傷感地說道,如果你們有罪,我也有過,大家都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吧。

鄧太后反省的結果,就是不能亂花錢了。

她下詔廢除宮廷很多不必要的花銷,節假日什麼遊園活動、宮廷樂隊等,全都撤了。省一點是一點,生活水平降低了也沒關係,關鍵是只要國家還在,權力還在,就不怕明天沒飯吃。

鄧太后在反省,老哥鄧騭也在反省。

說實在的,他頭上戴著這個大將軍的光環,心裡實在虛得很。他現在指望的,就是駐守前線的任尚能夠撐住,替他把面子爭回來。

很不幸的是,任尚非但沒有替鄧騭爭回面子,反而將他的面子全都賠光了。任尚死命苦撐,還是頂不住羌人車輪式的進攻,火速向中央請求撤退。

聽到這個消息時,鄧騭抑鬱得都想撞牆了。

想想看,龐參給他畫的藍圖多好呀。只要任尚能守住前線,讓運糧的民夫都回家種地,有了莊稼就有了糧食,有了糧食,咱就有吃的了,無論多大的戰爭咱都不怕。

現在可好了,任尚守不住,民夫們也種不了莊稼,土地全都荒廢了。

鄧騭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多好的理念,都不如一個靠譜的執行官。他碰上任尚這等下三濫貨色,是漢朝的不幸,更是他的不幸。

不久,漢朝中央批准任尚撤退,命令他駐守舊京都長安。

這是漢朝的底線,如果連長安都守不住,漢朝集體都得喝西北風去了。漢朝何去何從?未來何去何從?

睜眼閉眼,都是羌人之亂,大將軍鄧騭的心全亂了。

我們可以這樣假設,如果說羌人是一盆大火,要滅火,就必須澆水。鄧騭作為漢朝大將軍,他缺水嗎?說缺,好像也說不過去。所以說,問題不在於水。

那是什麼問題呢?

突然,鄧騭好像明白了。他當前最缺的不是水,而是優秀的消防隊員。消防小隊長任尚靠不住,只能另尋高人。一想到高人,鄧騭就馬上想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曾經於監獄中冒死跑出來救他的龐參。

龐參,字仲達。這不是一個神奇的人,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複合型人才。出來混,機會固然重要,貴人更不可少。當年,龐參初出道,在郡里做事時,天下沒人知道他的名字。後來,頂頭上司河南郡太守跟他聊了一番,認為他是天下奇才,即拜他為左校令。

左校令,隸屬工程部。工程部分有左校令、右校令,各負責主管一個勞工營。

前面說過,因為工作上的事,龐參被指控犯法,被打進監獄去了。事實上,龐參能被鄧太后從監獄裡提拔出來,不僅是因為他替鄧騭設計了一套安全撤退方案。另外一個貴人,在其背後助力推了他一掌,對他來說,同樣重要。

正在此時,當龐參叫兒子替他給鄧太后上書時,一封推薦龐參的奏書,也送到了鄧太后手裡。

推薦龐參的人,是御史中丞樊准。樊准和龐參到底是什麼關係?有沒有私交?沒人知道。如果沒有私交,怎麼兩人的奏書,這麼巧地同時送到鄧太后那裡呢?

排除偶然可能,只能說這是龐參和樊准聯手策劃的好戲。

對鄧騭來說,無論龐參政治經歷多麼傳奇,對他都無關緊要。他最想的是,有一個優秀的、能夠獨當一面的消防隊員,替他解決燃眉之急。

毫無疑問,能夠讓他擺脫眼前困境的,非龐參莫屬。

沒有鄧騭的失敗,就不會有龐參的今天。鄧騭的事,就是龐參的事。就在這時,龐參給鄧騭送來了一套方案,並且詳細地簡述了他的思路。

龐參這樣告訴鄧騭:過去,我曾經建議中央放棄西域,西州士大夫還要笑我。事實證明,我說的是對的。如果我們過去不貪那些不毛之地,怎麼會惹火燒身,弄到今天天下不安呢?現在,涼州邊郡已破敗不堪,民不聊生。而長安三輔之地,地廣人稀,可以把邊郡居民強制遷到三輔,這樣可讓百姓休而息之,可謂是善之大善啊。

鄧騭好像聽明白了,如今漢朝兵乏民困,與其被羌人困於涼州邊郡,不如一放了之。就好像當初放棄西域一樣,道理是一個樣的。

鄧騭想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但是,僅僅為了求得安逸,而放棄涼州,似乎說不過去。必須找一個堅實的借口,將漢朝眾卿的嘴堵住。不然,他們就會像潑婦一樣,跑到宮裡來罵大街。

征伐無術,但要論找借口的技術,鄧騭還是可以的。因為擺在大家面前的,就有一個很好的借口。

那就是,南匈奴叛變了。

南匈奴叛變,這對漢朝來說,無亞於超級地震。

要知道,自西漢美女昭君出塞以來,南匈奴跟漢朝的關係,可是親如手足的。後來王莽當了皇帝後,降低了他們的待遇他們才造反的。劉秀立國以後,南匈奴又投奔大哥來了,雙方和好如初。

想想,東漢這些年來,替南匈奴做的也不少了。漢朝對他們給吃的送穿的就不說了,更重要的是還免費保護他們,免於北匈奴騷擾。為此,竇憲還不辭辛苦,將南匈奴的死敵幾乎全部消滅。

現在好了,照顧好你了,大哥有難了,小弟就翻臉不認人了。

或許,鄧騭對這事想不通。事實上,之前早就有人看到這一天的到來了。

當年,竇憲要征伐北匈奴時,袁安就極力反對。他認為,北匈奴和南匈奴,倆兄弟互相打來打去,對漢朝有利,一旦消滅北匈奴,南匈奴消除了威脅,就會迅速崛起,對漢朝構成威脅。

現在想來,姜還是老的辣,袁安說得那是一個準呀。什麼大漢南匈,友誼長青,簡直就是屁話。國家政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