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鄧氏家族 一、鄧禹的預言

就在班超回國的這一年,劉肇還做了一件大事。說起來,這也是一件丟人的事。

事情是這樣的,劉肇的陰皇后,因為妒忌某人,玩弄巫蠱,想咒死對方。沒想到對方沒被咒死,事情反而被發覺了。劉肇派人去查,牽出陰家一堆外戚,全拉出去砍了。然後,劉肇將陰皇后罷掉,軟禁到桐宮。

走投無路的陰皇后,就在桐宮抑鬱而死了。

劉肇的這個陰皇后,是劉秀皇后陰麗華家的人。曾經顯赫的家族,走到今天這一步,步竇氏家族後塵,實在讓人欷歔不已。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女人,竟然把比陳阿嬌還牛的陰皇后PK下舞台了?

事實上,如果你了解即將出場的這個女人,你就會覺得陰皇后醋意十足,一點也不稀奇了。她的名字就叫鄧綏,是鄧禹的孫女。

為了讓大家對這兩個對手,有個直觀感,我暫且把她們各方面的條件擺出來曬一曬。

首先,陰皇后祖上是陰麗華,鄧綏祖上是鄧禹,勢力旗鼓相當;其次,陰皇后頭腦聰明,擅長書藝,鄧綏熱愛讀書,精通國學歷史,學習能力彼此彼此。

前面都打了平手,關鍵就在下面這第三招和第四招。

說起第三招,陰皇后真的很傷感。問題不是出在她身上,而是出在老媽身上。鄧綏高七尺二寸(約一米七二),其海拔幾乎就是劉秀當年的高度了。陰皇后呢,身材短小,再加上鄧綏氣質天然淳樸,這一比,陰皇后就黯然無光了。

我們都知道,在後宮這種非人類居住之地,身材和臉蛋固然重要,但是有一樣東西更加重要。這個玩意兒,就是腦袋。

當年,劉邦不也挺寵戚夫人的嗎?可又怎麼樣,漂亮的戚姬,還不是被呂大媽變成了「人彘」?所以在那個鬼地方,要想永遠吃青春飯,那是不可能的。要想在翻臉比翻帖還快的後宮站穩腳跟,必須有鷹一樣的眼,猴子一樣的精靈,母獅一樣的威望。

據說,鄧綏在後宮跟班昭學過歷史。歷史這玩意兒,我們是知道它的威力的。中國一部大歷史不是白與黑的較量,就是黑吃黑的陰暗史。學習它的好處,劉肇最有收穫,相信鄧綏也很有體會,可偏偏陰皇后沒有心得。

這第四招,陰皇后就輸在綜合素質上。一樣有聰明的頭腦,可陰皇后的智慧和權術,遠遠趕不上鄧綏。

世上沒有無緣故的成功,也沒有無緣由的失敗。

劉肇罷掉失敗的陰皇后,決定提拔勝利的鄧綏。然而,詔書發出去後,鄧綏卻躲了起來。劉肇很納悶,派人去問個究竟,她卻回話說,陰皇后輸得很冤枉,還是讓她繼續留在皇后位上吧。

學過歷史的人說話做事就是不一樣,這種精神叫啥?就叫謙虛。是真謙虛,還是假謙虛,只有鬼知道。反正很多男人都這樣玩過,劉邦、劉秀,無不如此。

老規矩,推辭了三次,就可以正式接受任命了。

鄧綏推辭多次,最後還是很不情願地出來當皇后了。後宮姐妹看到鄧綏出來時,表情很難看,好像當了皇后,等於進了地獄,從此就享受不到燦爛的陽光、上不了天堂了。

我認為,這一切,都是假象。

歷史從來就是見了舊人哭,就必然見到新人笑。每一個皇后的背後,都站著一群蠢蠢欲動、渴望升天的雞犬。陰麗華是個例外,可馬皇后如此,竇皇后如此,鄧皇后,同樣也逃不掉此中命運——她的崛起,又標誌著一個嶄新權力時代的來臨。

說起來你可能都不會信,鄧氏家族之崛起,在N年前就被鄧禹預測到了。這不是傳說,而是被有眉有眼地寫進《後漢書》里了。

鄧禹當年的光榮史,我們是知道的,當年想打赤眉,卻被赤眉追著打,魂兒都快跑沒了。儘管他的軍事能力不怎麼樣,但他有一樣東西是別人趕不上的。正因為如此,屢被赤眉打敗的鄧禹,仍然被劉秀定為開國首功。

鄧禹這個能力,就叫眼光。

為破解鄧禹預測鄧氏家族崛起之謎,先說一個現實條件:鄧劉兩家通婚,在劉秀起兵前就有了。我們可不要忘了,劉秀的二姐夫,就叫鄧晨。這個鄧晨,就是鄧禹的族人。劉秀奪得天下後,除了劉家天下老大之外,還有六大顯赫家族。

這六大家族的開山之人,分別是鄧禹、耿弇、竇融、梁統、馬援、陰麗華等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全都與劉氏皇族通婚。

一個家族的崛起,其標誌就是看誰家的女兒當了皇后。當上皇后,外戚就起來了,三姑六姨,七舅八叔,沒有翅膀的也都能通通騰飛而起。

就像當年看天下非劉秀莫屬一樣,鄧禹就看出,天下很大,可地盤就那幾大塊。陰家起來了,輪到了馬家。馬家之後,到底是誰呢?不是竇家,就是鄧家,或者就是梁家和耿家。排除特殊情況,只要政治婚姻在,怎麼輪也都能輪到鄧家女兒當皇后的那天。

這只是其一。

鄧禹生前,曾經說過一句很牛的話:「想當年,老子率百萬之師縱橫天下,沒有殺過一個無罪之人。上蒼不會忘我的恩德,後裔中必有子孫崛起。」

鄧禹率百萬之眾,沒有殺過無罪之人,這話有點吹牛皮了。但是有一點是可以承認的,當年他率軍進入長安城時,被喻為仁者之師,前來投奔的,數不勝數,讓鄧禹高興得合不攏嘴。

但是,殺不殺無罪之人,跟鄧家崛起有重要聯繫嗎?有人可能說沒有,但是鄧禹說有。

鄧禹之所以將兩者聯繫起來,是因為他內心深處,就敬畏一樣東西。這個東西,就叫天命。

《周易》有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鄧禹就曾堅定地認為,他家就是地道的積善之家。

首先,他就是一個行善之人。當年,當劉秀處於人生黑暗與迷茫之時,是他替劉秀指出了一條康庄大道。這條大道,就是脫離劉玄的隊伍,自己創業稱帝。劉秀平定天下後,他不居功自傲,而是急流勇退,回家搞學問,專心教太子讀書去了。

鄧禹生有十三個兒子,這個外表寬厚的男人,卻是一個治家嚴厲的父親。在他的嚴厲管教下,沒有一個孩子敢上街耍流氓,更不敢在喝醉了酒、撞死了人後還高喊我爸是鄧禹。有其父,必有其子,在鄧禹的熏陶下,孩子們都愛上了讀書。

但有一個是例外。這就是第六子,鄧訓。

鄧訓不愛讀書,鄧禹常常訓他。訓是訓了,但是鄧禹很快就發現,喜歡讀書的,不一定就是人中之龍,不喜歡讀書的,並非就是人間垃圾。這鄧訓不讀書,可情商很發達,社會交往能力很強。無論他走到哪裡,都有粉絲團替他搖旗吶喊,很多士大夫都願意跟他打交道。

不喜歡讀書的鄧訓,之所以受到喜歡讀書的士大夫歡迎,那都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就是遺傳鄧禹基因——樂於施人。

樂施下士的鄧訓,初出道時,跟隨劉庄打工,時為郎中。劉庄在位時,漢朝正修著一個水利工程,錢嘩啦啦地花出去了,人也死了很多,都無法打通要道。於是劉庄就派鄧訓出去監工。鄧訓到工地考察,寫了一個報告打上來,說這工程耗資巨大,憑漢朝的科學技術,根本修不下去了,不如撤了吧。

劉庄想來想去,只好撤了。這是個英明的舉措,因為罷修這個無底洞水利,漢朝節省了億萬錢,更重要的是讓很多修水利的人都活著回來了。

從這件事劉庄總算看出來了,鄧訓不但愛國,而且愛民,這是個可以造就的良才。為了培養鄧訓,劉庄又給他布置了一個新任務。這個任務,就是跟少數民族打交道,降服喜歡鬧事的烏桓。

鄧訓去了,很快就有好消息傳回來,烏桓被鄧訓搞定,鮮卑見狀,也不想出來鬧事了。但很快,壞消息也跟著來了。當時劉秀的女婿梁松倒台,鄧訓因為曾跟梁家某公子通過信,被劉庄當成梁家一夥的而一窩端了,罷免官職,回老家種地去了。

但是,鄧訓在老家待了幾年,又被政府叫出來工作了。當時是羌人造反,有人向中央推薦說,跟少數民族打交道,鄧訓是專家,不如派他去搞定。就這樣,鄧訓重被起用了,被任命為護羌校尉。

鄧訓前任的護羌校尉,欺人太甚,已經將羌人徹底惹毛了,準備狠下心來跟漢朝干一架。當鄧訓到任後,前任護羌校尉不停地向他訴苦,說這幫蠻夷很不講道理,一定要給他們點顏色看看才行。

但是,鄧訓說了一句話,將對方擋了回去。

鄧訓告訴前任校尉,對付羌人,不一定要動武。所有的武器,都不如一樣東西有威力。這個玩意兒,就是德。以德服人,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之道。

事實證明,鄧訓是正確的。

鄧訓先是開城,將所有少數民族的妻子,都接到城裡待著。接著,他嚴防死守,不與羌人戰。羌人在城下繞了一圈,不敢攻城。因為城裡關著其他少數民族的妻子,如果攻城,就要傷害到她們,這樣就跟少數民族兄弟結仇,這個代價太大了。

羌人得不到好處,就自動撤兵了。然而別的少數民族認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