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成名之戰 三、劉秀之秀

在新市兵和平林兵將領眼裡,劉玄是個軟蛋,膽小怕事,一捏就碎。事實上,這不是真正的劉玄,他們都受騙上當了。

真正的劉玄,是一個善於算計政治行政成本的高手。劉玄認為,今時不同往日,他不是當年的項羽,劉也不是當年的高祖劉邦。在造反兵團里,支持劉的,非但有劉家幫,還有下江兵王常。一旦劉有事,內部就會有一場大火併,兩敗俱傷,這就成全了王莽。

團結,團結壓倒一切。這才是當前的政治任務。在這個角斗的天平上,要把劉拉下馬,就必須等待時機。

當然,劉也不是一隻好欺負的鳥。當劉秀警告他的時候,他貌似無動於衷,實是暗自忍受。劉料定,在他沒有動手之前,劉玄定然不肯亂動。也就是說,靜以觀變,是制敵的王者之道。

從整個大局來看,這是一步險棋,也是一步好棋。但是,有人就是沉不住氣,情不自禁地要跳起來跟劉玄拍板。這個攪渾水的傢伙名喚劉稷,是劉的一個老部下。

凡是舉事之人,沒有兩把刷子,在江湖上是很難混的。很顯然,劉稷是有刷子的人,不是兩把,而是一大把。在造反兵團里,要數不怕死的,不是下江兵,而是眼前的這個劉稷。因為不怕死,劉稷屢建奇功,頭上光環閃爍,好不受用。

匹夫劉稷,在他眼裡,除了劉,誰都不鳥。所以,自從新市兵和平林兵集團扶持劉玄當皇帝以後,他就跳將起來大吵大鬧。

他認為,首先起兵圖大事的人是劉,而不是劉玄。好不容易打下點江山,勞動果實竟然被劉玄叼去了,好不憤怒。

但是,劉稷跳腳的時候,劉卻把他按下去了。從此以後,他就對劉玄恨不得插兩刀,彼此不容。

劉是聰明的,他當然不容許劉稷亂動,不然理虧氣不壯,必壞他大事。但是,還有一個更聰明的人,在背後偷窺著劉的一舉一動。

當劉秀警告老哥小心新市兵時,也叫他務必警惕一個陰人。說起來都沒人相信,劉秀要提防的這個人竟然是李軼。如果沒有李軼,劉秀可能還是個販谷商。可是,劉秀自從跟李軼打交道以來,就感覺這是一個不靠譜的人。

後來事實證明,劉秀的判斷是正確的。

李軼跟隨劉、劉秀起事後不久,內心開始騷動不安。當劉玄登基當皇帝後,決定棄劉秀兄弟,投到劉玄帳下。歷史已經充分證明,爬外之徒,必然是吃里之人。因為先有吃里,才能爬外。很顯然,李軼就是這種吃裡爬外的貨色。

李軼是吃劉玄的飯,當然也要為劉玄所想。他認為,劉玄和劉僵持不動,都在等待對手先動手。但是,大家都是出來混的,沒有最狡猾,只有更狐狸。所以,要等對方露出破綻,趁機出手,不是做事之道。真正的行事之道,不是等待,而是主動發現對手破綻,直搗命根。

於是,李軼秘密會見了劉玄,獻上一招毒計。劉玄一聽有戲,就準備搞突擊行動了。

他首先下了一道詔書,要封勇冠三軍的劉稷為抗威將軍。但是很快,劉稷傳話回來,拒絕受封。好,要的就是這個結果。李軼告訴劉玄,不要想了,趕快動手吧。

李軼這招,就是拿劉稷逼劉出招。只要劉招數一出,必死無疑。接著,劉玄召開一個武裝集會,就在集會上突然逮捕劉稷,說要斬首。理由很簡單,領導給劉稷面子,他竟然敬酒不吃吃罰酒。

果然,劉一看要殺劉稷,馬上跳起來阻止。同時表態,什麼話都可以說,但是這個劉稷就是不能殺。

劉中計了。只見劉玄一不做,二不休,大手一揮,擁上一幫人,把劉也綁起來,當場斬首。

就像一場大戲,敲了那麼多鑼鼓,做了那麼多鋪墊,拉了那麼長的序幕,好像高潮還沒到來,就這樣匆匆收尾了。

斬草必除根,一個都不能少。擺平劉,下一個就是劉秀。

劉玄斬殺劉的時候,劉秀正在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東李庄鄉西)蹲點守城。當噩耗傳到父城,他如做噩夢,一時間傻了。

劉秀當然知道肯定會有翻臉這一天,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怎麼辦,要不要跑路?跑,跑得越快越好。這是所有正常人會作出的最本能的反應。

但是,劉秀定了定神,做出了一個異乎尋常的動作——立即返回宛縣。

回宛縣幹嗎?送死嗎?當然不是,劉秀的回答是,跑是跑不掉的,賴也是賴不掉的,明智之舉,就是他要回宛縣請罪。

劉秀火速奔回宛縣時,宛縣城外已經正站著一幫人列隊歡迎。他仔細一看,這不是劉玄派來的特派員,他們全部來自司徒府內,全是劉的老部下。

司徒府官員個個面帶哀情。以死人般的愁容,迎接一個大活人進城,這真是一個詭異的歡迎式。

劉秀心裡不由得暗自叫苦。劉這幫老同志,看起來是為他好,可關鍵時刻這招只能搞亂人心哪。但劉秀什麼也沒說,只是不動聲色地謝過諸位。然後馬不停蹄,直奔劉玄處。

劉秀已經想好了,見到劉玄時,要做到「三不」,只專心請罪。所謂「三不」,就是不談私事、不替劉戴孝、不請邀昆陽之功。劉玄辦了一席酒,宴請劉秀。酒席之上,劉秀只管喝酒,笑談自如,半句私話都沒有。

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人。

在動物界里,有很多生存技能。比如變色龍,會隨著環境變換膚色,以免暴露自己受敵攻擊;又比如墨魚,遇到強敵侵害時,狂噴煙幕,遮路逃生;再比如章魚,為了逃生,甚至捨棄五臟六腑;等等。

劉秀就是一隻大變色龍和大章魚。為了生存,他選擇了偽裝作秀和極度忍讓。忍讓不是懦弱,而是為了生存。只有生存,只有不惜一切代價生存,才有可能保存實力,進而有朝一日扳回敗局。

劉秀的「三不」政策,讓劉玄極度愧疚不安。都是同族兄弟,人家含辛茹苦地替你種瓜,相煎又何太急。於是乎,動了惻隱之心的劉玄,就封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劉秀以區區數萬之兵,攻破王莽數十萬之眾,被封破虜大將軍,應該是實至名歸。再封武信侯,算是辛苦費也給夠了。我是殺了劉,但是我待劉秀如此,他也應該滿足了。或許,這就是劉玄內心的想法。

我認為,以上想法不符合真實的劉玄。

真實的劉玄是什麼樣的?他沒有忘記他是怎麼登基的。如果沒有新市兵和平林兵,就沒有他的今天。但是,劉一死,平衡已經打破,權力徹底向他一邊傾斜。可劉玄更知道,劉死後,實現利益最大化的不是他這個坐在檯面上的皇帝,而是在他背後虎視眈眈的新市兵和平林兵。

人家能扶你上台,照樣可以踢你滾得滿地找牙。所以,為了自己能在台上混得久,必須留有一支力量制衡新市兵和平林兵。不然,一旦他們自恃強大,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劉玄不殺劉秀,封侯納將,其實就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他不擔心劉秀會尋仇,打狗要看主人,劉玄不是主人,不過是被別人利用的一條狗。所以,他夾在劉秀和新市兵平林兵之間,最不難做人的是他。

相反,他很安全。無論雙方怎麼打,都不會打到他身上。如果有一天,雙方打得兩敗俱傷,當然最受益的就是劉玄這個坐在台上看戲的了。正因如此,劉秀才像劉玄棋盤上的活棋被保留了下來。

就這樣,劉之死被劉秀和劉玄兩方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到了最後,誰也不願再提起此事。

沒辦法,雙方還有共同的利益,在他們的前方,還有一個巨大的誘惑等待著他們。那個誘惑的名字就叫長安。只要拿下長安,砍下竊國大盜王莽的頭顱,天下可定。

接著,劉玄就分派任務,大家各自忙活去了。劉玄布置了兩個進攻任務:一支軍隊直撲武關,向長安進攻。一支軍隊則是向洛陽。一場巨大風暴,即將向首都長安城席捲而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