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盜國之路 三、稱帝

或許,王莽做夢都沒想到有這麼一天。多大的民意,都不如造反的聲勢大。搞權術,能玩得過他的人還沒出生。可當他聽說造反軍正在向長安城方向挺進,他一下子就慌了。

王莽是真慌。漢朝多少年沒有過戰爭了,現在突然發生這麼大的事,他一時真的拿不出辦法來。於是,他只好先靜觀其變。可是前方傳來的消息,越來越糟糕,越來越糟糕。

此時,王太后卻是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一種從未有過的淋漓盡致的報復快感洋溢在她幸福的老臉上。王莽是在她有生之年崛起的,她多麼希望活著看到王莽被造反兵砍成肉醬的那一天。

看著王太后那副得意的樣子,王莽真的沉不住氣了。他將所有王氏外戚以及他的重要同黨都喊來開會,商量對策。很快的,王莽就拿出了一套方案,一口氣任命了七個司令。

為了防止意外,他還規定,軍隊領導機構中不得讓關東人任指揮官。因為前來攻打長安城的,都是關東人,對王莽來說,這些關東人很不靠譜。

王莽的指揮官為關西人,但他的兵種卻全是關東人。七個兵種組成了中央精銳兵團,向翟義叛軍發起反攻。接著,王莽再度任命三個司令,各率部隊守住三個地方。

第一個是函谷關,第二個是武關,第三個是宛縣。

要想破長安城,不是函谷關,就是武關。而要進入武關,必先過宛縣。所以說這三個地方都是重中之重啊!想當初,秦末戰亂時代,高祖劉邦率兵西挺,走的就是從宛縣進武關後攻入咸陽的路線;項羽卻選擇了破函谷關。殊途同歸,兩條大路通長安。如果王莽守住了這兩大關口,等於捏住了自己的命根。

或許,情況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我想,這應該是王莽安慰自己的心裡話。

王莽錯了。

這時,又有一個消息,猶如一塊殞石從天而降,砸在了王莽的腳跟:又有人造反了,而且又是十萬軍。後來這十萬軍,比前面翟義那十萬軍更可怕,因為這幫造反兵,不是關東人,而是來自長安附城的京畿地區。

前方有人放火,後院又有人拆牆,這還叫人怎麼整呀?

京畿地區造反的頭目有兩個,一個叫趙朋,一個叫霍鴻。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不但來路不明,還是趁火打劫的傢伙。趙朋和霍鴻認為,漢朝的中央軍都傾城而出對付翟義去了。如果他們就地起義,攻入長安,肯定成功。

真可謂,造反不可怕,就怕造反兵有文化。事實證明,趙朋和霍鴻的觀點是對的。他們的起義軍一舉拿下長安附近二十三個縣,又斬殺西長安市民兵司令,一路向長安城攻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況趙朋等人放的這把火,還是一把大火。大火逼近了長安城,火光映照著長安城裡的未央宮。無恥的王莽,彷彿就在眼前。

王莽真急了。

著急跳腳,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這時,王莽又召集了一個緊急會議,做出以下布署:派衛尉和大鴻臚率兵出城,攻擊趙朋造反兵團;派騎都尉駐防長安城北;派城門校尉駐守長安城門。同時,皇宮加強巡邏。

做完這一切,王莽心裡還是虛。這時,這個天才的權術家突然想到了一招。等死不行,送死不行,不如去求老天爺幫幫忙,或許會有所轉機。

於是,王莽就抱著三歲的皇太子劉嬰,率領百官,每天都跑到郊外的皇家祖廟祈禱。就在祈禱會上,他發布詔書,詔告天下,說他拼死拼活不是為了自己當皇帝,而是保護皇家祖業。

穩定壓倒一切。王莽這招就是要先穩定天下騷動。同時,王莽還特意派人向全國各地傳達,警告各郡不要亂動,皇帝還是劉嬰的,安漢公不會搶他的。

退位自保,這是一條明智的退路。除此之外,王莽別無他法。

但是,就在王莽舉目無望時,前方傳來一條天大的好消息——漢朝中央軍在陳留郡遭遇翟義的起義軍,並一舉擊敗對方。翟義被捕,已經五馬分屍,劉信逃亡,不知蹤跡。

漢朝中央軍幹掉翟義後,調軍回頭,直奔趙朋等另外一支造反軍。王莽已經派出一支軍隊前往招呼趙朋,當中央軍趕到時,漢朝兩支正規軍形成前後合擊之勢,一下子就把趙朋造反兵夾死了。

兩個月後,漢軍消滅起義軍,各郡縣治安秩序陸續恢複。

王莽彷彿做了一場噩夢。曾經要崩潰要發瘋的他,突然又信心滿滿。他十分得意地認識到了,起義軍是不足懼的,王莽還是很強悍的。漢朝就像他手心裡的獵物,只要他不放手,誰也別想來搶走。

於是王莽瘋狂反撲。首先,他派人到翟義故鄉,把翟義老爹即倒霉的前丞相翟方進墳墓及祖宗墳墓全挖了,誅三族。然後下令,把翟義及趙朋兩支起義叛軍的屍體全部搬到路旁,插上木牌,警告造反者不得好死。

終於出了胸口的惡氣。這時,王莽突然想起了那個幸災樂禍的王太后。老太婆可能認為,王莽活不過今年了,沒想到會是今天這個結果。隔岸觀火,那是要付出代價的。王莽決定整整王太后。

這時,各郡不斷有祥瑞報來,重要的有石牛和仙石兩樣。王莽叫人把這兩樣東西運往長安。然後他就給王太后上了一道奏。

奏書很長,大約意思就是:自起義軍被滅後,漢朝到處都有祥瑞出現,都是沖著他安漢公來的。天意當前,他怎麼能違抗呢?所以從此之後,我不再用攝政稱號。我的所作所為,可以跟周朝的周公媲美。又所以,漢朝政權先由我打理,等到劉嬰滿二十歲舉行加冠禮時,我再原樣歸還他就是了。

王莽的刀,就要頂到王太后的脖子上了。

事情還沒完。不久,又有滿天的祥瑞紛紛冒出。這時,所謂的祥瑞就更露骨了,都是公開說,上天授意要王莽當皇帝。

於是,王莽把收集來的各種真真假假的祥瑞派人交給王太后過目。並且毫不隱晦地告訴老太婆,王莽要當皇帝,是鐵定的了,您看這事怎麼辦?

王太后徹底沉默了。天要打雷,王莽要當皇帝,王太后只好同意了。

公元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一大早,王莽先去高祖劉邦廟前祭祀,舉行皇帝加冕禮,帶上王冠。接著,他回到未央宮,發布以下文告,大意如下:

一直以來,漢朝發生的各種祥瑞,都是神靈們以特殊的方式要把天下全數託付給我。在這些神靈中,就有高祖劉邦。在天意麵前,我怎能違背。所以,我決定於十二月一日正式登基,建立「新王朝」。

這就是傳說中的——禪讓。

禪讓的核心技術無非兩樣:民意與禮賢。多少年來,王莽兢兢業業,無非就是為製造自己賢能的表象與收集對自己有利的民意而忙活。而他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今天所謂的禪讓。

禪讓,在儒家思想里,是最理想的政治模式。自孔子以來的儒家知識分子,都特別推崇堯舜這兩個禪讓制度的發明人和繼承人。儒家為什麼推崇禪讓制度?他們從來就堅定地認為,皇權是公共權力,應該屬於治世之能臣,而不是一家一姓之私有產物。

王莽是儒家大師,他不但繼承了儒家的核心思想,而且身體力行地去推廣儒家政治思想,竟然還成了儒家實現其理想的第一人。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到,王莽不是無恥的權術家。在骨子裡,他是天下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一個為偉大理想而不擇手段的人,不能在他身上套上道德的咒語。

所以王莽又認為,王太后要支持他,而不是一味頑固,不識時務。

王太后表面上同意王莽當皇帝,但她手裡還握有一件很重要的東西,王莽伸手向她要,老人家就是不肯給。那個東西實在重要,如果沒有他,王莽永遠只能當假皇帝。其實,那個玩意一點也不神秘,它就是——皇帝的玉璽。

曾記否,當年劉邦入咸陽,秦王子嬰獻出秦始皇使用的玉璽。後來劉邦當了皇帝,即用其璽,並把它當成國寶代代相傳,就傳到了王太后手裡。王莽攝政,漢朝未立皇帝,王太后暫時代管。

現在,漢朝都亡了,國璽當然要交出。王太后不想交出,王莽當然可以搶,但不能自己來搶。那麼,派誰去搶比較好呢?王莽立即就想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王莽的堂弟王舜。

一直以來,王舜都是王莽和王太后打交道的中間人。王莽之所以選定王舜,是因為王太后特喜歡王舜,對他也絕對信任。但是這一次,王太后終於把王舜看透了。當王舜出現在她面前時,她就知道他為什麼而來了。

但王太后什麼都不說,就等王舜開口。

果然,王舜一開口,就索要玉璽。王太后一聽,破口大罵道:「你們這幫忘恩負義的傢伙,享受國家的恩惠,還要做出無恥的行為,搶奪政權。這種人,就算死了,豬狗都不願來啃你們的屍體。」

王舜沒有反駁,只是安靜地聽著。王太后接著罵道:「王莽都建立新王朝了,國家曆法、制度都改頭換面了,為什麼還要索要一個小小的玉璽,自己刻一個不就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