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混賬與混戰 一、小人多難

公元前33年,六月二十二日,劉驁順利即位。兩個月前,劉驁能保住太子,石顯是出過力、參過股的。然而現在按股份分紅,收益最大的是王政君。石顯也想分紅,可是有一個人跳出來吼道:堅決不分石顯一份。

跳出來吼這聲的人,是宰相匡衡。他能吼出這聲來,多麼的不容易啊!他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今天,現在終於把內心的苦悶吐出來了。

以前,在漢朝中央,沒人不認為匡衡和石顯是一夥的。怎的劉奭剛走,這茶就涼了呢?事實上,外人有所不知,匡衡和石顯根本不是一夥的,匡衡迫於石顯淫威,不得不低頭裝乖賣傻。

怎麼會是一夥呢?要知道,石顯是宦官,知識水平很低,稍有點骨氣的,都恥於跟這些被閹的人為伍。然而情勢壓迫人,自從御史大夫被石顯整死後,不要說匡衡,就是匡衡的前任丞相,也都不得不向石顯做服帖狀。

也就是說,一直以來,石顯都是真小人,而匡衡不過是假小人。在他的內心深處,生存固然重要,政治信仰一樣不可或缺。

看來,石顯這個真小人做人就是難啊!

在中國古代政壇上,有兩類人最容易生存,那就是假君子、假小人;另外兩類人最不易活下來,那就是真君子、真小人。真君子,一出來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所以威風凜凜,無所畏懼。然而樹大招風,暗箭難防,最後難免被人拿下。

真君子即使死了,也有塊碑。命好的,沒過多久就會被平反。然而真小人不一樣,一踏上這條船,就是一去不復返。生前防明槍暗箭,死後難逃被挖墳灑骨之苦,那種滋味的確不是常人所能知道的。

所謂小人,在利益面前,自己的是自己的,別人的也是自己的。石顯從一出道,就是這樣明碼標價,從不敢跟道德有染。所以,他也混得特別辛苦。他不但得保住既得利益,還要防止四面八方的英雄豪傑對他進行人身攻擊。

然而,在漢朝這政壇上,石顯功力早成,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所以在整個劉奭時代,簡直就是東方不敗,誰都不怕,魔來殺魔,佛來殺佛。

可以粗略地列一個名單,來看看石顯的可怕程度。幾乎獨步漢朝的蕭望之,首先倒下;接著聯合劉向對石顯發起攻擊的,還有張騫的孫子張猛、賈誼的曾孫賈捐之。這些人全都死在石顯的魔爪之下。

大師頂不住,大師的後裔也玩不過,怕死的誰還敢跟石顯玩?所以匡衡當了宰相後做縮頭烏龜也是不難理解的。然而,風水輪流轉,現在該是出手收拾石顯的時候了。

石顯以前不可一世,張牙舞爪,那是因為有強大的靠山劉奭。現在,匡衡之所以敢站出來要收拾石顯,那是因為他曾經是劉驁的老師。你沒靠山了,咱有新靠山,為什麼不搞你?不搞那不是浪費社會資源嗎?

匡衡說搞,而且一搞就要搞定。於是乎,他聯合新任的御史大夫一起給皇帝上奏書。匡衡那奏書,把石顯罵得狗血淋頭,他逐條羅列出石顯的罪狀,最後就是彈劾。

匡衡整的不是一個,而是一窩,他連石顯的朋黨也一起告了。以組織拔組織,這招不可謂不狠。

這時,劉驁剛剛上任,做事積極性特高,所以工作效率極高。很快的,奏書就被批下來了,石顯朋黨全部被革職,石顯及妻兒老小全部被逐回故鄉。

事實上,早在一年前,石顯就知道他會有這一天。一年前,石顯被劉驁從中書令任上調任長信中太僕,他就感覺事情不妙了。但是,當災難真正降臨時,他還是無法接受。

怎麼能夠接受?曾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曾經吃香喝辣,想罵誰就罵誰,想殺誰就殺誰,現在怎麼就沒這等好事了呢?

人生如夢,人生如戲,夢碎了,戲完了,難道現在就是該滾蛋的時候了?一想到這,石顯難抑胸中悲憤,竟然吃不下飯。於是乎,一路抑鬱歸鄉,半路就撒手離去了。

石顯的事,總算解決了。接下來就得解決匡衡的事了。我們知道,匡衡曾經是個苦孩子,小時候連讀書都要鑿壁偷光,所以他能從最底層爬到金字塔頂,沒有天才般的智慧和毅力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個以學《詩經》步入仕途的人,在政治生涯上卻留下了諸多污點。他最大的錯誤就是,聽石顯調遣,聯手打擊蓋世英雄陳湯和甘延壽。

這是一筆孽債。這債還要不要算?如果要算,怎麼算?會是誰來跟他算?答案很快就出來了。有人主動說,匡衡那筆帳,必須算狠點,本金利息一起算。

要找匡衡算賬的人,是一個猛人,一個很猛的人。他的名字就叫——王尊。

王尊,字子贛,涿州高陽(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王尊的人生經歷,跟匡衡有一拼,都是一部少見的人生史詩。他少年喪父,依靠叔伯度日,卻被打發去放羊,忙裡偷閒,悄悄通讀了史書。

王尊十三歲開始出門打工,到地方監獄謀得一小吏的工作。幾年後,又到太守那兒應聘。太守親自面試他,發現這小子特有才,於是提拔上來。就這樣,這麼多年以來,他一步一個腳印,經歷種種挫折失敗,坐上了今天這個位置——司隸校尉(京畿總衛戍司令)。

儘管人生困頓,然而王尊意志堅定,剛正不阿,天不怕地不怕。不像匡衡,像個軟體動物,碰到猛一點的就縮頭明哲保身。為什麼說王尊猛?主要是因為他手腕強悍,做過幾件驚動長安的事。

他在地方當縣官的時候,有一婦人狀告兒子不孝,經常抽打她。王尊了解情況後抓兒子審問,供認不諱。王尊卻讓人把不孝子吊到樹上,叫五個手下同時放箭,活活把他射死在樹上。

後來他當太守時,抓盜賊就像猛蛇追老鼠,吃得毛都不吐一根。於是落了個殘殺不義之名,被免職回家。再後來,被重新起用,當了東平王的國相。

東平王就是王政君的父親。當時東平王年輕氣盛,可王尊一樣不把他放在眼裡,結果雙方還當面抽刀,準備要幹起來。於是乎,又被免職回家。

最後,王政君的老弟王鳳出手相助,王尊又回了中央做官。

王鳳是一個劃時代的牛人,後面再慢慢講他。說到這裡,必須要講清的是,王尊和匡衡,向來都是各走各的路,遠近無仇。然而,王尊要彈劾匡衡,不為別的,只為他實在看不順眼這個假君子兼假小人。假了就罷了,還得志,太欠揍了。

王尊上書,像匡衡彈劾石顯那樣,也寫得洋洋洒洒,逐條列舉匡衡的罪狀。更可怕的是,王尊不是只端匡衡一個,而是要端一窩。

王尊數落匡衡本人的罪狀很多,最重要的一條是:以前石顯胡作非為時,作為丞相的匡衡,不但不制止,反而狼狽為奸,是為大逆不道。同時,所有對石顯睜隻眼閉隻眼的政府高官,都得伏罪。

不能不說,王尊這一棍實在太猛了。

在石顯得意之時,上到宰相,下到基層幹部,誰敢對石顯公開表示不滿?跟石顯打來斗去的,還不是蕭望之和劉向那幫人!其他人好像不是圍觀的,就是打醬油路過的。

按王尊這一說法,那不等於讓劉驁將政府解散,重新大換血?你說,這棍猛不猛?

應該說,搞學術,匡衡是大師,搞政治鬥爭,匡衡只能算是一個本科生,跟博士後級別的石顯比起來,還差得遠。所以,事情發展到這裡,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讓他意外的是,竟然有人要跟他過不去;更意外的是,不是王尊一個人彈劾他,在他背後,站著一大撥人。那同樣是一堆神秘人物,不可輕視啊!

所以,面對王尊的彈劾書,匡衡很不安。於是,他當機立斷,上書辭職,請削食邑。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應該辭職。不辭職,他內心不安。然而,匡衡的辭職報告被劉驁退回來了。同時,劉驁還給他的匡衡老師打氣說:「你就儘管放心做你的事,別的事,我替你擺平。」

果然,劉驁將王尊打發出長安,到高陵任縣長。匡衡以及連同被王尊彈劾的其他高官,都保持原職,繼續為皇帝服務。

有靠山,就是好辦事。我想,這應該是匡衡的心裡話。

事實上,匡衡靠著劉驁這座山,身心總覺得不安全。說真的,他是怕了,他很了解自己,撐得過一時,撐不過一輩子。

隱隱之中,他感覺好像要發生什麼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