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偏安的最後歲月 五 偏安的最後歲月

宋理宗即位時,整個中國已經處於巨大的動蕩之中,動蕩的根源便是正瘋狂擴張的蒙古。蒙古在攻打金國的過程中,多次派人與南宋聯絡,約宋夾攻金國。南宋朝廷見蒙古勢大,金國垂亡,便想聯合蒙滅金,以雪百年之前的「靖康之恥」。可以說,毫無主動權的「苟安」是宋朝一貫的對外國策,自宋真宗一朝便開始了,幾乎貫穿了整個宋朝的歷史。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能吸取北宋聯金滅遼導致引狼入室的前車之鑒,悲劇不可避免地再次上演。

當時金國在蒙古的壓迫之下,已經遷都開封,金哀宗完顏守緒號令只局限在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小小一隅,之前橫掃北宋江山的金軍已經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神話。紹定六年(1233年),也就是宋權臣史彌遠死的這年,蒙古進攻開封,金哀宗棄軍逃跑到歸德(今河南商丘南)一帶。皇帝都逃跑了,開封城內人心浮動,金將崔立發生政變,向蒙古投降。當時,金國著名文人元好問也在開封,由此做了蒙古人的俘虜。

之前,蒙古軍有「凡攻城不降,矢石一發即屠之」的制度,意思是蒙古大軍兵臨城下時,只要城池守軍有一絲一毫的抵抗,城破後蒙古軍必然屠城。蒙古大臣耶律楚材(遼國皇族子孫)力勸蒙古大汗窩闊台(蒙古第二代大汗,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台所生第三子)廢除破城後屠城的舊制,從蒙古軍進入開封開始,蒙古野蠻的「屠城」制度才被廢除。當時,因為逃避戰亂在開封的人達一百四十萬戶,均因為耶律楚材的積極建議而得以保全。

金哀宗則繼續向南逃亡,到達蔡州(今河南汝南)一帶。蒙古最初曾備受金人壓迫,與金國有不共戴天之仇,因急於滅金,便派使者王楫到南宋的襄陽(湖北襄樊),要求南宋出兵援助。南宋正想借蒙古之力滅掉金國,自然滿口答應。宋蒙兩國就此簽訂了軍事同盟:蒙古同意,滅金以後淮河以南的土地歸南宋所有;南宋則為蒙古軍供應糧秣;南宋與蒙古仍以淮河為界。

紹定六年(1233年)九月,蒙古軍築起長壘,對金哀宗所在的蔡州實行重重圍困。金軍企圖突圍,但沒有成功。十月,宋將孟珙、江海率軍二萬,運糧三十萬石,赴蔡州供應蒙古軍。金軍在金將完顏仲德的指揮下堅守城池,多次擊退宋、蒙聯軍進攻。到了秋天,宋蒙聯軍在蔡州城外大肆砍伐樹木,用來製造攻城的雲梯等武器,砍伐呼喝聲傳數里,蔡州城內人心浮動,驚懼異常。金哀宗感到窮途末路,絕望至極。金臣完顏阿虎帶獻計,建議重新結好南宋,向南宋乞糧求和,即使不能延緩腹背受敵,也可以離間宋蒙之間的關係。於是,金哀宗給南宋朝廷寫信,在信中明確提到宋與金其實是唇亡齒寒,希望宋能與金聯合。南宋朝廷見金滅國在即,拒絕了金的乞和求糧。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蔡州斷糧,金兵已經是山窮水盡,金哀宗便正式禪位於完顏承麟。此時,宋軍決開潭水入汝水,再以薪填潭中,攻破蔡州西城。金哀宗禪讓禮畢時,宋軍已經佔領了南城。金哀宗舉火自焚,一百多名金軍將士投汝水而死。新即位的末代皇帝完顏承麟在位不到半天,便在亂軍中被殺,成為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蒙古痛恨金國,完顏皇家宗室被蒙古軍全部殺死,一個不留。金國就此滅亡,共立國一百二十年。

宋將孟珙將部分燒焦的金哀宗骨骼帶回臨安,宋理宗命以此來祭皇家祖廟,表示百年前的「靖康恥」終於得雪。金國參知政事(副宰相)張天綱也被俘虜到臨安。臨安知府薛瓊意存嘲諷,故意問張天綱道:「你有什麼臉面到此?」張天綱回答說:「國家興亡,何代無有?我金國之亡,比你們二帝(指宋徽宗、宋欽宗)怎麼樣?」薛瓊惱羞成怒,卻無話可說。次日,薛瓊將張天綱的話上奏宋理宗,本意是促使宋理宗將張天綱處死。不料宋理宗卻極感好奇,特意召見張天綱,問道:「張天綱真不畏死嗎?」張天綱回答說:「死有什麼可怕的,大丈夫只是擔心死得不合乎節義。」於是力求一死。宋理宗卻很欣賞他的骨氣,沒有殺他,只將他關押起來。張天綱後來經歷不見記載,大概最終死於獄中。

就在賈似道倒行逆施之時,在位十年的宋度宗病死,時年三十五歲。太后謝道清召大臣商議立帝。眾人認為楊淑妃所生趙昰年長當立,賈似道卻擁立全皇后的四歲幼子趙顯,於是立為宋恭帝。雖然名義上由謝太后垂簾聽政,但賈似道依然獨專朝政。

註:趙范、趙葵均為名將趙方之子。趙方在宋寧宗時任京湖制置使(官名,掌籌劃邊境軍旅之事),屢敗金軍,他的兩個兒子趙范、趙葵後來均成長為一代名將。趙葵,字仲南,少年即跟隨父親在軍中效力。有一次,宋朝廷犒賞軍士,因賞賜太少,引起宋軍不滿。當時趙葵才十二歲,察覺到軍士不滿的情緒,立即站出來大聲叫道:「這不過是朝廷的賞賜,我父親還另外有獎賞。」一句話立刻穩定了人心,化解了將士的不滿。趙葵每次遇敵,便與將士一同披甲上陣,親自深入敵陣殺敵。他的部下見主將如此奮不顧身,無不奮勇攻戰,因此他的軍隊總能獲勝。

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初二,廬州(今安徽合肥)知府全子才率一萬淮西兵為先鋒,奉命從廬州出發,北渡淮河。七月初二,全子才大軍抵達開封城東。開封城內的官員大都為原金國大臣,投降蒙古後,重新接受了蒙古的任命。這些人大多並非真心歸降,不過為情勢所迫,官員李伯淵等人趁機暗殺了蒙古所立的開封留守崔立等人,打開城門,迎接宋軍入城。與此同時,淮東制置使趙葵率兵五萬,自滁州(今安徽滁縣)取泅州(今江蘇盱眙北),抵達汴京與全子才會合。

戰局開端都很順利,然而,很快禍起蕭牆。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拒絕為前方軍隊征運糧餉,直接導致趙葵和全子才部糧草不濟。趙范軍隊原來部署於黃州、光州一帶,按計畫應該進兵陳、蔡,但趙范卻突然莫名其妙地一改初衷,臨時反對出師,自然也沒有從東線出兵牽制蒙古軍。四川制帥趙彥吶也不出師側應,導致西線蒙古軍毫無顧忌。

在這樣的狀況下,趙葵、全子才既無糧草,又無後援,實際上已經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而蒙古軍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大舉南下,並挖開黃河南部的寸金堤(今河南開封縣以北),水淹河南,以阻止宋軍西進及糧餉供運。

趙葵焦急之下,為求速戰速決,不顧軍糧匱乏,督促部隊西進。宋將范用吉、樊辛、張迪領兵一萬三千,徐敏子為監軍,僅帶五日糧,從西面向洛陽推進。洛陽民眾打開城門,迎接宋軍進城。另一宋將楊誼率軍一萬五千人為洛陽後援,到達洛陽東南龍門時,遭到蒙古驍將劉亨安伏擊。這是宋軍首次與蒙古軍隊正面交鋒,第一次領略到蒙古鐵騎的厲害,楊誼軍大敗,就連已經進入洛陽的徐敏子等軍也聞之而喪膽。

數天後,蒙古大軍前鋒到達洛陽城下。宋監軍徐敏子見勢不妙,主動放棄洛陽,東渡洛水還師。半路上,宋軍遭遇蒙古軍,宋軍一敗塗地,樊辛、張迪等主將均力戰而死,徐敏子僅帶三百餘人突圍。駐守開封的趙葵、全子才見大勢已去,主動從開封撤退。

此次出師,宋軍前後共喪失十餘萬人,南宋朝廷收復「三京」的計畫以失敗告終。南宋急忙派遣使者向蒙古謝罪,以求緩和,但蒙古正好抓住南宋「肇始禍端」的把柄,興師問罪。從此以後,宋蒙之戰再起,河、淮、川、楊之間,迄無寧日了。

蒙古自大汗窩闊台死後,內部陷入汗位之爭,無暇全力南顧,暫時放鬆了對南宋的進攻,使南宋有了喘息的機會。四川在戰略上處於重要的地位,宋朝開始在四川部署防禦。孟珙、余玠等在四川設置屯田,擇險立寨,修築重慶城。余玠在任四川安撫處置使時,整頓吏治,輕徭薄稅,並設招賢館,廣泛徵求防守四川的建策。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向余玠建議,在合州(今四川合川)據險築城。余玠採納了建議,不但在合州釣魚山修建了釣魚山城,還在其他各江沿岸險要地修建山城十餘處。釣魚城成為著名的要塞,後來正是在這個地方,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蹟,因此被歐洲人稱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之處」。

正當抗戰派將領在部署抗蒙時,朝中的主和派官員卻在大搞陰謀。左相謝方叔大力排斥主戰的右相兼樞密使趙葵,趙葵被罷官。謝方叔等又誣陷余玠(當時任兵部尚書)掌握大權,不知事君之禮。寶祐元年(1253年),余玠在四川被迫服毒自殺。

同年,蒙古忽必烈受命率師遠征大理。他率軍從六盤山出發,假道吐蕃,從忒剌(今四川松藩)分三路前進,過雪山,渡金沙河,沿路攻城略地。當年冬,到達大理境內。大理相國高祥屯兵大理城固守。十二月,在三路遠征軍的包圍進攻下,大理城破,國王段興智奔善闡(今昆明市),高祥逃至統矢邏(今雲南姚安)被追殺。忽必烈迅即指揮蒙古軍四齣掠地,佔領了除善闡以外的大理國土。次年(1254年)秋,善闡被蒙古軍攻破,大理國王段興智被俘虜。至此,建國三百餘年的大理滅亡。

襄樊四載弄乾戈,不見漁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