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偏安的最後歲月 四 平民皇帝

蒙古軍乘勢長驅東下後,南宋官員大都畏死,不少人都偷偷棄官逃走。謝道清不得不命人在朝堂貼出告示:「吾與嗣君遭家多難……內側畔官離次,外則委印棄城,避難偷生,尚何人為?」又提出,凡堅守崗位的,尚書省記上一功;叛國逃亡的,由御史查明情況上報。但朝臣們根本不把國事放在心上。謝道清只得下令緊縮國家開支,減少冗官,以助軍費;又下哀痛詔,號召各路軍民起兵勤王。

史彌遠擔心還會有人利用趙竑作亂,於是假稱濟王趙竑有病,命門客秦天錫帶醫生前往診治。到了州衙,秦天錫宣稱朝令,逼迫趙竑上吊自殺,對外則稱病死。趙竑死後,史彌遠還剝奪了他的王爵。因湖州別稱霅川,這場事變即被稱作「霅川之變」。

據說謝道清相貌不雅,長得又黑又丑,還瞎了一隻眼睛。然而在準備前往臨安的路上,謝道清突然大病一場,皮膚遍發疹斑,表皮全部脫落,病癒後,變成了一個「瑩白如玉」的美貌女子。謝家又請郎中醫治病目,謝道清的瞎眼竟然也奇蹟般地復明了。

趙貴誠進宮後,先去拜見楊皇后。楊皇后說:「你今後就是我的兒子了。」這無疑是正式承認了趙貴誠是合法的皇位繼承者。直到趙貴誠拜見完宋寧宗靈柩後,太子趙竑才被召進宮中。趙竑進宮時,隨從都被攔在宮外,而趙竑竟然還恍然不知情由,一直到趙貴誠正式即位,他才恍然大悟,氣憤中不肯向趙貴誠下跪。殿前都指揮使夏震(殺死韓侂胄之人)強行按住趙竑的頭,才算完成了登基儀式。至此,趙貴誠由一介平民,被史彌遠擁立作了皇帝,改名趙昀,就是宋理宗。太子趙竑則被廢為濟王,出居湖州(今屬浙江)。

姑且不論趙貴誠皇家血統的真假,趙與莒當時年僅十七歲,他幼年喪父,與母親長期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不大可能有凌雲之志。推斷起來,他應該是事先得到余天錫的囑咐,所以才敢自稱是「朕」。但無論如何,他的命運由此開始了轉折。

為了教育趙與莒,史彌遠召來了國子監學錄鄭清之為趙貴誠講學,鄭清之是當時名滿天下的大儒。史彌遠特意告訴鄭清之說:「皇子趙竑不能擔當大任,趙與莒很賢良,你要好好教導他。將來事成,我史彌遠現在的位子就是你的。但這語只出於我的口,入於你的耳,如果有一語泄露,我和你都要被誅族。」鄭清之雖然名氣很大,但不過是個九品小官,為了前程,便一口答應下來。

根據《永樂大典》記載,被俘虜的后妃中有位昭儀名叫王清惠的才女,她感懷江山巨變、亡國之痛,途徑北宋都城汴梁夷山驛站時,題了一首《滿江紅》: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宋寧宗突然病重,不能處理朝政時,史彌遠決定開始實施他的廢立計畫。雖然史彌遠策劃這件事已經很久,但他之前從未跟趙貴誠提及,於是先派鄭清之到沂王府告知趙貴誠,表示將要擁立其為皇帝。但無論鄭清之如何試探,趙貴誠始終一言不發。最後,鄭清之著急了,乾脆攤牌說:「我與丞相相交日久,承蒙他的信任,讓我擔任你的老師。現在你不答一語,我怎麼向丞相復命?」趙貴誠這才拱手答道:「紹興老母尚在。」表面上似乎答非所問,卻非常巧妙地表達了想當皇帝的意願。史彌遠得知後,更加認為趙貴誠不是平凡之人。

閏八月初三,宋寧宗病死,時年五十六歲。《宋史》中援引鄧若水的奏章,指出宋寧宗是被謀害而死,顯然,這應該歸咎於史彌遠急於廢立。《東南紀聞》中則記載說,宋寧宗病重時,史彌遠專門獻上金丹百粒,宋寧宗服用後不久去世。時人均認為史彌遠有毒殺宋寧宗的重大嫌疑。不過,宋寧宗一向身體不好,根據歷史記載,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有兩個小太監扛著兩扇小屏走在前面,一屏上寫「少飲酒,怕吐」,一屏上寫「少食生冷,怕肚痛」,用來提醒自己,也可見他體質相當虛弱。

當時後宮由楊皇后主持,宋寧宗一死,楊皇后的立場就非常重要,不過,楊皇后事先並不知道史彌遠要發動宮廷政變。當史彌遠即派楊皇后的侄子楊谷、楊石進宮,向楊皇后提出廢立一事後,楊皇后堅決不同意。楊谷、楊石一夜七次往返於大內和史彌遠府邸,最後楊皇后權衡利害,終於同意。史彌遠立即派人去宣召趙貴誠,還特意吩咐說:「是沂王府的皇子(指趙貴誠),不是萬歲巷的皇子(指趙竑),如果搞錯了,你們都要處斬!」

此時,真正的太子趙竑已經得知宋寧宗駕崩的消息,正在萬歲巷的府邸焦急等候,等待宮中派人宣召自己進宮。富有戲劇性的是,就在趙竑急不可待地跑到大門口張望的時候,宮中派出宣召趙貴誠的使者剛好從門口經過。趙竑沒有政治頭腦,還在納悶為什麼使者沒有進府,使者已經簇擁著趙貴誠重新經過他的門口,直接進宮去了。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宋度宗病逝,年僅三歲的趙顯(宋度宗皇后全氏所出)以嫡子身份即位,是為宋恭帝,尊謝道清為太皇太后。因宋恭帝年幼,無法主持朝政,經「大臣屢請」,謝道清垂簾聽政,但朝政大權其實還是在賈似道的掌握中。

從國家的悲劇寫起,哀悼宋朝廷的衰亡,再到個人的不幸遭遇,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展現出人民遭受的苦難,意蘊遙深,詞境廣闊。歷代詞評者對其給予很高的評價。劉永濟在《唐五代兩宋詞簡析》中的評價很有代表性:「讀其『此身未北,猶客南州』與『斷魂千里,夜夜岳陽樓』之句,知其有生為南宋人、死為南宋鬼之意。惜但傳其詞而逸其名姓,致百年後無從得知此愛國女子之生平也。」之後,徐君寶妻投水而死。

還有比趙顯成為高僧更為離奇的事。一直有種說法,說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其實是趙顯的親生兒子。根據談遷《國榷》:「宋帝顯降元,封瀛國公,尚公主。後因侍宴有奇怪之徵,忌之,遣學佛法於帝師,遂居漠北。其後明宗逃居沙漠行帳,適與瀛國公相近,締好甚密。一夕,明宗方寢,聞瀛國公帳中有笙鏞聲,問其故?乃嬰兒始生而啼也。知其非常人,遂乞歸,養為子,是為妥歡貼睦爾是也。」

之後,在史彌遠的大力推薦下,趙與莒被立為沂王趙抦(宋寧宗弟)之後,改名趙貴誠。這樣,趙貴誠就成了宋寧宗的侄子、太子趙竑的弟弟,初步具備了立儲的資格。史彌遠又在宋寧宗和楊皇后面前大說太子趙竑的壞話,提出改立趙貴誠為太子。宋寧宗雖然昏庸,卻還是知道趙竑才是自己真正的親侄子,因此沒有同意史彌遠的建議。太子趙竑的老師真德秀感覺到史彌遠有廢太子趙竑之意,擔心禍及自身,因此搶先辭去了東宮職務。太子趙竑也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謀臣。

霅川之變發生之後,很多大臣上書為趙竑鳴冤叫屈,都被史彌遠貶出朝廷。史彌遠為了籠絡人心,特地召用當時的理學大師真德秀、魏了翁等人。然而,真德秀、魏了翁回朝後,也為趙竑鳴冤,史彌遠便以梁成大為監察御史,重新將二人彈劾出朝。不過,一直到南宋滅亡,總是不停有人為趙竑鳴冤。尤其一到出現災害、異象以及戰事,就會有大臣舊事重提,將天災人禍歸咎於趙竑的冤獄。一直到宋恭帝時,謝太后(宋理宗皇后謝道清)主持朝政,才在朝臣的建議下恢複了趙竑爵位,這一公案才算告一段落。

相比於趙竑,宋理宗顯然更有城府。他從平民登上皇位,皇位得來名不正言不順,且在朝中沒有任何根基,必須完全依賴於史彌遠與楊皇后。所以,一當上皇帝,宋理宗便尊楊皇后為太后,請楊太后垂簾聽政。楊太后自然大感欣然。然而,此時宋理宗已經二十歲,並非幼主,楊太后垂簾聽政就相當於後妃公然干政,違背了祖宗家法,朝野上下對此議論紛紛。楊太后心知肚明,有些惴惴不安,但卻又貪戀權勢,不肯輕易放棄垂簾聽政的地位。

紹定六年(1233)十月,為相二十六年的史彌遠終於病死,沉默蟄伏十年的宋理宗開始親政,改次年為端平元年,以示改元更化。宋理宗雖然全力袒護史彌遠,不允許大臣上書指責史彌遠的是非,卻毫不留情地驅逐其黨羽,諂附史彌遠的佞臣袁韶、梁成大、莫澤、李知孝等人均被罷黜。由此可見,宋理宗雖然出身民間,卻極有政治頭腦,這應該是他為什麼能在靠山史彌遠死後還能坐穩皇位的根本原因。宋理宗又任用鄭清之為相,召回被排擠而負時望、有才幹的真德秀、魏了翁、李埴、洪咨夔等人,朝廷氣象一新,有「小元祐」之譽。

不過,宋理宗並沒有因為楊太后撤簾而大權在握,相反,他將朝政完全交給了史彌遠。宋理宗由史彌遠一手扶植登上帝位,心中自然感激,但他親眼見到前太子趙竑的悲慘下場,也十分忌憚史彌遠的手段,因此把大權盡付於史彌遠,加封太師、魏國公,自己卻甘心碌碌無為,居淵默,講究道學。所以宋理宗即位後十年間,朝政大權仍然在史彌遠的掌握中。從宋理宗身上,可以看到一個城府極深的年輕人是如何的韜光養晦,懂得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生存。史彌遠生前死後,上書彈劾他的大有人在,卻都被宋理宗擱置不問,因為他知道否定了一手扶持他的史彌遠,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