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偏安的最後歲月 三 楊後與史彌遠

宋寧宗趙擴先後有兩任皇后,第一任皇后韓氏為北宋名臣韓琦六世孫,也是權臣韓侂胄的侄孫女。最初,韓氏與姐姐一起被選入宮中,但並非做嬪妃,而是專門伺候太皇太后吳氏(宋高宗皇后)。韓氏善解人意,深得吳太后歡心,吳太后為了她的前途著想,將其賜給了當時還是嘉王的趙擴。韓氏出身名門,加上是吳太后所賜,身份格外不同,一到趙擴府邸就被封為新安郡夫人,後來又晉封為崇國夫人。趙擴當上皇帝後,韓氏也跟著水漲船高,晉封為皇后。不過,韓氏的富貴並不長久,她只當了六年皇后,便得病死去。正因為韓氏死得太早,中宮虛位,才使得以工於心計聞名的楊氏得以封后。此後,楊氏走上南宋的政治舞台,直接導致了南宋局勢的急劇衰頹。

楊氏出身卑微,其父親姓氏不見於正史。據說最初她是跟隨母親張氏入隸德壽,充當宮樂部的女優,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戲劇演員。楊氏美艷出眾,且才華出眾,善於作詩,曾作宮詞五十首,詞意清新。她有很多詩作傳世,比如有《題層疊冰綃圖》一詩:

其實,明眼人稍加推斷,便可知道這是捕風捉影的流言。楊皇后與史彌遠結交之時,已經將近五十歲,即使保養再好,也是白髮蒼蒼的老婦了。而史彌遠還要比楊皇后小五歲,以他的精明,怎麼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與人老珠黃的皇后私通?

當時,嘉王趙擴經常到吳太后宮中請安。楊氏姿容美麗,楚楚動人,很容易就引起了趙擴的注意。楊氏聰穎機敏,也經常與趙擴眉目傳情。但因為楊氏是吳太后的侍女,年紀也比趙擴大得多,開始還不敢有任何幻想,不料趙擴當上皇帝後,依舊念念不忘楊氏,經常藉此親近,楊氏因此而得幸。

吳太后知道後,非常不高興,想要懲罰楊氏,大概是覺得楊氏竟然背著自己勾引皇帝,不但有傷風化,還丟了自己的面子。吳太后身邊的宦官想藉機討好新皇帝,便勸道:「娘娘(大內對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稱呼)連天下都給了孫子(指吳太后下詔讓趙擴即位一事),一個女子又何足惜?再說這種事情關係到皇家體面,千萬不能讓外人知道。」還有人勸道:「娘娘還沒有抱上玄孫,看楊氏的面相,宜生子嗣。」吳太后這才怒氣稍平,後來乾脆將楊氏大方地賜給了宋寧宗,還叮囑孫子道:「看我面上,好生待她。」

據說,史彌遠獨居相位多年,深知朝野對他獨攬朝政多有微言。到了晚年,他更加感受到危機,便想在家鄉尋找一塊風水好的墓地,作為自己最後的歸宿,不料竟由此而引出了一場大風波。史彌遠所找的風水先生最終看中了阿育王寺這塊「八吉祥六殊勝地」。史彌遠看後也覺得很合心意,便下令拆除阿育王寺,好在原地為自己建墓塋。阿育王寺和尚們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卻又無可奈何。有個叫師範的小和尚挺身而出,說他有辦法保護寺院。師範在眾人半信半疑的目光中離開了寺廟,趕到臨安。他寫了一批詩單,半夜的時候,在城門、宮牆、大街上四處張貼。詩單上寫著:「育王一塊地,常冒天子氣;丞相要做墳,不知主何意?」暗喻史彌遠占育王地是圖謀不軌。詩單一出,便立即引起轟動。臨安百姓對史彌遠早就怨恨不已,見了詩單後也紛紛傳言道:「史彌遠要霸佔天子氣,要謀皇篡位了。」消息傳進大內,宋理宗召史彌遠入宮查問。史彌遠見人言可畏,生怕惹來殺身之禍,便趕緊說:「臣的墳墓早已做在東錢湖大慈山了,詩單不過是無中生有。」如此,阿育王寺才免除了被拆毀的命運,史彌遠也不得不真的將墓塋遷到了東錢湖大慈山。

趙竑被廢除太子位後,出為濟王,不久又被史彌遠派人逼死。朝中正直大臣皆上書替濟王趙竑鳴冤,並指斥史彌遠專擅。史彌遠大力排除異己,朝政完全由史彌遠及其黨羽把持,「綱紀蕩然,風俗大壞」。

再則說,楊皇后與宋寧宗感情極為深厚。宋寧宗體弱多病,楊皇后悉心照顧,多年如一日。這需要很大的耐心。俗語云:「久病成醫。」日子久了,楊皇后對宋寧宗該服什麼葯也能推算得一清二楚。有一次,宋寧宗患痢疾,召御醫入宮診治。御醫剛號了脈,問了癥狀,還沒有來得及開方子,楊皇后就問:「官家吃得感應丸否?」御醫大吃一驚,想不到皇后竟然也懂醫術,連連答道:「吃得,吃得。」宋寧宗服了感應丸後,病情果然痊癒。楊皇后如此體貼入微,難怪宋寧宗終生依賴她,始終沒有嫌棄她年老色衰。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楊皇后有個妹妹,後宮稱其為楊妹。楊妹容貌不下其姐,且一樣的才華出眾,她能寫一手好字,模仿宋寧宗的筆跡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後來,宋寧宗凡有御批及頒賜貴戚近臣的詩詞,乾脆都由楊妹代筆。

開禧北伐以韓侂胄之死宣告徹底失敗,這也是南宋朝廷最後一次北伐。

不僅如此,宋寧宗還採取「御筆」的方式來處理朝政,即在內宮批示奏章後,不經過三省樞密院中樞機構,便直接下達執行。這種不合體制的做法,直接導致宦官和後宮與外臣勾結起來,濫用御筆,甚至假造御筆,代行皇帝之權。野心勃勃的楊皇后就是在宋寧宗的昏庸無能中開始干政,在她的支持下,南宋著名的奸臣史彌遠登上了權力的巔峰,對南宋朝政貽害深遠。

楊貴妃從楊次山處得知此事後,恨韓侂胄入骨,為了爭得皇后之位,她精心策划了一場先退後進的好戲。這一年冬天,楊氏對曹美人說:「中宮的位置不外是你我姐妹二人,但官家還沒有決定,我們姐妹不妨各自設席,請官家赴宴,問問他到底是什麼意思?」曹美人便答應了。楊妃又故意表示願意讓曹美人先設席,自己甘願在後。曹美人不知是計,心中還暗暗高興。宋寧宗先到曹美人處飲酒,喝到酒酣處,曹美人正想求皇后位,楊貴妃便趕了過來,借故將宋寧宗接回自己的住處。這時候,宋寧宗已經喝得半醉,見到楊貴妃嬌媚克人,便要求歡。楊貴妃早有準備,拿出紙筆,請求宋寧宗冊立自己為皇后,然後再上床。宋寧宗便在醉意中寫下了冊立楊氏為皇后的詔書。按照慣例,封后詔書要發給有關大臣,精明過人的楊氏擔心韓侂胄將冊封的詔書駁還,便又讓宋寧宗寫了一道一模一樣的詔書,派心腹將詔書連夜送出宮外。

據說楊皇后與史彌遠之間有非同一般的關係,這種宮闈秘事自然不見於正史。宋人楊升庵的《寶慶詩》中有「夜駕老蟾嬪月母」一句,又有人做樂府《詠雲》:「往來與月為儔侶,舒捲和天也蔽蔭。」都是譏諷楊皇后與史彌遠之間的風流韻事。

出征前,為了激勵士氣,韓侂胄建議追封岳飛為鄂王,剝奪早已死去的秦檜的爵位,改謚號「忠獻」為「謬丑」(意為荒謬醜惡)。一時間人人拍手稱快。

此時的局勢對南宋朝廷相當有利。北宋滅亡已經有七十多年,北方領土一直淪陷在金人之手,中原遺民一直熱切盼望宋軍北伐,而南方軍民也有收復失地、重振紀綱的強烈願望。陸遊有「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遺民忍死望恢複,幾處今宵垂淚痕」等詩句,這都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民心狀況。而金國金章宗在位,國勢衰弱,尤其是北方蒙古的崛起,大大削弱了它的統治。可以說,這正是北伐的大好時機。只是,南宋自張浚北伐失敗後,近四十年未開兵仗,缺乏得力的軍事將領,這成為開禧北伐的巨大隱患。

北伐之前,韓侂胄特意起用了一批主戰派,賦閑已久的辛棄疾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辛棄疾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受家族拖累,未能及時南渡,不得已仕金,官至朝散大夫。但他心眷故國,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美芹十論》),希望將來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辛贊對辛棄疾寄予厚望,曾兩次讓他到金都燕京參加進士科考試,藉機觀察金國形勢,圖謀恢複。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山東、河北的漢人不堪金人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毅然聚眾兩千,奮起抗金,後來加入耿京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任掌書記,負責起草書檄文告,掌管義軍大印。當金人內部矛盾重重,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力勸耿京歸順南宋朝廷,並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宋高宗由此任命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為右承務郎、天平軍掌書記。在辛棄疾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義軍內部發生嘩變,受金人利誘的張安國、邵進等人密謀殺害了耿京,投降金人,義軍因此潰散。血氣方剛的辛棄疾聚集了五十多人,馳赴金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