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靖康恥 一 花石綱

明人《良齋雜說》記載說:在宋徽宗趙佶出生之前,其父宋神宗到秘書省觀看收藏在那裡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見其人物儼雅,再三嘆訝」,隨後趙佶就出生了,「生時夢李主來謁,所以文採風流,過李主百倍」。大概是因為宋徽宗趙佶的才華和遭遇與南唐亡國之君李煜太過相似,所以才會有這種天與神授的說法,不過顯然不足為信。

趙佶愛好書法和繪畫,並表現出非凡的天賦,他所創造的「瘦金體」書法和畫都是藝術精品。他興趣廣泛,對蹴鞠、奇花、異石都有著濃厚的興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趙佶身邊的朋友,也大多是這類喜好聲色犬馬的人物,比如駙馬王詵(娶宋神宗親妹寶安公主),便是趙佶的座上賓。王詵曾經得到半幅名畫《蜀葵圖》,另外半幅下落不明,他有時候在趙佶面前提及此事,表示找不到另外半幅《蜀葵圖》,將會是終生遺憾。趙佶聽了後,立即派人四處尋訪,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另外半幅《蜀葵圖》。趙佶先是派人向王詵索要那半幅《蜀葵圖》,王詵以為酷愛書畫的趙佶要收藏這幅畫,便忍痛割愛送了過去。結果,趙佶將兩半幅畫裱成一幅完整的畫後,再重新送給了王詵,給了王詵一個大大的驚喜。由此可見二人關係非同一般。

還有一次,趙佶與王詵一起外出遊玩,趙佶突然想梳頭,卻發現忘記帶篦(音bì,同必)子,就向王詵借。王詵拿出了自己的篦子,趙佶見王詵的篦子做工極為精美,有些愛不釋手,連誇篦子新奇可愛。王詵立即說:「我做了兩副篦子,有一副尚未用過,過會兒我派人給你送去。」當晚,王詵便派府中小吏高俅去給趙佶送篦子。高俅到趙佶府中時,趙佶正帶著一幫人在踢蹴鞠,高俅就在旁邊觀看等候。高俅早年在街頭踢蹴鞠,是個行家裡手,見到趙佶踢得好時,就大聲喝彩,由此吸引了趙佶的注意,便招呼高俅一起對踢。高俅見機不可失,上場就使出渾身解數,令趙佶大為讚歎。踢完球後,趙佶派人去告訴王詵:要將篦子和送篦子的小吏一同留下。從此,高俅受到趙佶的寵幸。後來,有些僕人見不慣高俅因會蹴鞠得寵,抱怨不已,趙佶竟然說:「你們有他那樣的腳嗎?」趙佶的放浪形骸由此可見一斑。

正因為趙佶的風流放浪之事甚多,宰相章惇才告誡向太后,說趙佶「生性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倘若趙佶只是個親王,花天酒地、胡作非為也就算了,多少也是個有點才華的人,還可以說得上是名士風流。但這樣一個人,偏偏在機緣巧合下當上了皇帝。中國有句老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趙佶這一誤打誤撞不要緊,遭殃的就是大宋百姓了。

宋徽宗即位後,根本無心政務,一心只想沉醉於個人享受。大學士蔡攸(蔡京之子)趁機慫恿宋徽宗說:「所謂人主,當以四海為家,太平娛樂,歲月幾何,豈能徒自勞苦?」宋徽宗深以為然,整天醉生夢死,生活窮奢極侈。他大造宮殿園林,不惜耗費天下資材。為了裝飾名為「艮岳」的園林,下令收集天下的奇花異石。為此,專門在蘇杭設置造作局,由宦官童貫主事,集中東南地區的各種工匠幾千人,專門為皇帝製作各種奢侈品。

又設蘇杭應奉局,由蘇杭商人朱勔管領,負責搜刮江南民間的奇花異石。百姓家中凡有一石一木可供賞玩的,全被指名強取。在搬運時,拆屋撤牆,全不顧惜。應奉居中人員經常假藉機會敲詐勒索,許多百姓因此而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應奉局將搜括所得的各種奇花異石用船隻向東京運送,源源不斷,每十船組成一綱,稱為「花石綱」。甚至連船夫也仗勢欺人,使運河兩岸的居民大受騷擾。有一次船運一塊四丈高的太湖石,一路上強征了幾千民夫搖船拉縴,遇到橋樑太低,或城牆水門太小,朱勔就下令拆橋毀門。有的花石體積太大,河道無法運送,朱勵就下令由海道運送,海上浪高風大,經常有船翻人亡的事件發生。如此勞民傷財,不一而足。因為應奉局權力極大,當時天下人將應奉局稱為東南小朝廷,無不對朱勔等人恨之入骨。

宋徽宗尊信道教,還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並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成為當時的奇談。

宋徽宗十七歲成婚,髮妻為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後,冊王氏為皇后。王皇后相貌平平,生性儉約,不會梳妝打扮,更不會取悅宋徽宗,因此名義上是正宮皇后,其實並不得寵。此時,宋徽宗寵幸的是鄭、王二貴妃。二女本是向太后宮中的押班(內侍官名),都生得眉清目秀,善於言辭。宋徽宗為藩王時,每到慈德宮請安,向太后總是命鄭、王二女陪侍。二女小心謹慎,又善於奉承,頗得宋徽宗好感,時間一長,向太后有所覺察,等到宋徽宗即位,便樂得做個人情,將鄭、王二女賜給他。宋徽宗如願以償,甚為歡喜。鄭氏不僅姿色出眾,而且還能幫助徽宗處理奏章,史載鄭氏「自入宮,好觀書,章奏能自制,帝愛其才」。因而,宋徽宗更偏愛鄭氏,還多次寫情詞艷曲賜給鄭氏。這些詞曲後來傳出宮禁,廣為流傳。王皇后去世後,宋徽宗便冊封鄭氏為皇后。

宋徽宗好女色,後宮嬪妃如雲,當時受寵愛的除了鄭、王二女之外,還有劉貴妃、喬貴妃、韋貴妃等人,也都因為貌美而為宋徽宗所喜愛。其中尤以劉貴妃頗多韻事。她出身寒微,因容貌出色,入宮即得到寵幸,由才人連升七級而至貴妃,可謂是一步登天。然而,好景不長,劉貴妃得到貴妃名號後不久便病死。她曾經在庭院中種植了幾株芭蕉,頗為喜愛。有一天,劉貴妃突然撫摸著芭蕉,很傷感地說:「等這些芭蕉長大了,恐怕我也看不到了。」一旁的內侍聽到後覺得此話不祥,便告知了宋徽宗,宋徽宗並沒有當回事。不料過了兩天,劉貴妃便病重卧床,宋徽宗聞訊前去探視時,劉貴妃已經撒手而去。宋徽宗悲痛不已,特為劉貴妃加四字謚號「明達懿文」,並將其生平事迹編成詩文,命樂府譜曲奏唱,以此來寄託哀思。

內侍楊戩見宋徽宗經常因思念劉貴妃而傷感,便誇耀另一名女子劉氏有傾國傾城之貌,不亞於當年的王昭君。宋徽宗十分好奇,立即將其召入宮中。劉氏出身卑賤,為酒家之女,但長得艷麗動人。宋徽宗一見之下,立即大加寵愛,將喪妃之痛全然忘到了腦後。劉氏不但善於逢迎,還極善裝飾打扮,拿現在的話說,就是相當新潮時尚。劉氏自己設計衣服,每件衣服款式新穎別緻,裝扮起來格外出眾。不但宋徽宗喜歡,就連京城內外的女子也競相仿效。宋徽宗寵幸的道士林靈素見劉氏如此得寵,便曲意奉承,稱劉氏為「九華玉真安妃」,為其畫像,供奉在神霄帝君之左。

儘管後宮佳麗如雲,但日子久了,宋徽宗就覺得後宮儘是刻意造作之態,感到索然無味,便想到宮外尋找刺激。當時京師有名妓李師師,艷冠汴京。

李師師本是汴京城內染房人家的女兒,母親早逝,由父親煮漿代乳,撫養成人。據說她生下來不曾哭過,一直到三歲的時候,按照當時的習俗,他父親把她寄名到佛寺,佛寺老僧為她摩頂時,才突然放聲大哭,聲音高亢嘹亮,聲震屋瓦。那老僧合十贊道:「這小女孩真是個佛門弟子!」當時一般人都把佛門弟子叫做「師」,「師師」的名字就由此而來。李師師四歲時,父親因罪入獄,病死獄中,她無依無靠,只好入娼籍李家。長成後,因色藝雙全,成了名噪一時的京城名妓。且慷慨有俠名,有「飛將軍」和「紅妝季布」的稱號。天下人上至朝廷命官、王孫公子之流,下到文人雅士、三山五嶽之輩,無不以一登其門為榮耀。

宋徽宗聽說李師師的大名後,十分仰慕。自政和以後,宋徽宗經常乘坐小轎子,帶領數名侍從,微服出宮,到李師師家過夜。為了方便尋歡作樂,宋徽宗專門設立行幸局,負責皇帝出行事宜。尤其不可思議的是,行幸局的官員還負責幫宋徽宗圓謊:如果宋徽宗因淫樂當日不能上朝,就說宋徽宗有排檔(宮中宴飲);次日仍未回宮,就傳旨稱有瘡痍(染病)。

天子不惜九五之尊,游幸於青樓妓館,並非什麼光彩之事,所以宋徽宗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發現。但皇帝與李師師的風流韻事還是很快傳開了,不過無人敢過問而已。宋徽宗自以為做得機密,更加頻繁地外出私會。只有秘書省正字曹輔實在看不過眼,挺身而出,上疏規諫宋徽宗應愛惜龍體,以免貽笑後人。宋徽宗看後勃然大怒,但又不好意思親自處置曹輔,於是命王黼(音fǔ,同輔)等人處理此事。王黼為宋徽宗心腹,還親自引領宋徽宗去過李師師家,自然領會宋徽宗的意思,貶斥曹輔出朝。

註:王黼,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原名王甫,因與東漢一個宦官同名,宋徽宗賜名為「黼」。王黼於崇寧年間中進士第,任相州司理參軍,與何志共同編修《九域圖志》。何志非常欣賞王黼,便把他推薦給在朝為官的父親何執中。何執中大力舉薦王黼,於是擢進為校書郎,後又遷為符寶郎、左司諫。王黼善於投機,他看到當時的宰相張商英逐漸失去宋徽宗的信任,宋徽宗還派使者賜玉環給在罷相杭州的蔡京,猜想皇帝有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