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狸貓換太子 五 生死兩皇后

當年因為宋太宗反對,劉娥與宋真宗這一對有情人差點就不能成眷屬。按理來說,劉娥有如此經歷,應該懂得對宋仁宗的後宮之事多點寬容,其實不然。

宋仁宗到了大婚的年齡,劉娥特意挑選了幾個有身份的女子進宮。這幾個年輕的少女將有一人成為皇后,其他人只能得到嬪妃的名號,地位可謂有天壤之別。宋仁宗一眼看上驍騎衛上將軍張美的曾孫女張氏,想立張氏為皇后。但劉娥認為張氏不如平盧軍節度使郭崇孫女郭氏。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宋仁宗只好按劉娥的意志立郭氏為皇后,封張氏為才人。強擰的瓜不甜,郭氏雖然被封為皇后,卻備受冷落。劉娥去世後,郭皇后失去了靠山,不但不懂得謙讓與寬容,還處處與後宮嬪妃爭風吃醋,從而引出了宋朝立國以來第一起廢后風波。

當時,後宮還有兩個美人尚氏和楊氏,都極為得寵。尚美人的父親因女而得寵而封官加爵,恩寵無遇,一時傾動京城。郭皇后對此大為不滿,屢次找尚美人的麻煩,幾番衝突。尚美人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她知道宋仁宗不喜歡郭皇后,便經常向宋仁宗訴說郭皇后的不是。有一天,尚美人在宋仁宗的面前譏諷郭皇后,剛好被郭皇后聽見。郭后不勝憤怒,上前要打尚美人耳光。宋仁宗見勢不妙,急忙過來勸架。郭皇后已經舉手搧出,這一巴掌出盡全力,收勢不住,剛好打在了宋仁宗的頸部。

郭皇后指尖銳利,在宋仁宗頸中划出了兩道血痕。宋仁宗只覺得脖子火辣辣地疼,頓時龍顏大怒,但他性格文弱,雖然生氣,卻沒有發作,只是帶著尚美人走了。

在這之前,宋仁宗為了擺脫劉太后執政的影子,罷免了曾經依附太后劉娥的大臣,唯獨沒有罷免宰相呂夷簡。剛好有一天,宋仁宗在後宮與郭皇后談論朝臣,還特意強調呂夷簡忠誠可嘉。宋仁宗之所以格外讚賞呂夷簡,是因為此人當年極力與太后劉娥爭辯,主張以皇后禮儀安葬宋仁宗生母李氏,由此李氏身後事隆重,而太后劉娥劉氏一族也得以保全。郭皇后卻認為呂夷簡其實也是阿諛奉承劉太后之輩,不過為人機巧,善能應對而已。宋仁宗略一思忖,認為郭皇后的話有道理,於是將呂夷簡也罷相。宦官閻文應與呂夷簡交好,告訴呂夷簡,說是因為郭皇后隨口一句話導致他被罷相。呂夷簡得知後,憤恨異常。

幾個月後,諫官劉渙上疏陳時事,特意提到當時他力請劉太后還政給宋仁宗,結果觸怒了劉太后,幾乎被殺,幸得呂夷簡相救。宋仁宗意志軟弱,容易被旁人的意見左右,又覺得呂夷簡是忠臣,於是將其重新召回為相。雖然官復原職,但呂夷簡一直對郭皇后懷恨在心,剛好郭皇后誤打宋仁宗一事給了呂夷簡報復的機會。

宋仁宗被打後,尚美人不斷煽風點火,宋仁宗越想越是惱火。宦官閻文應趁機說:「在尋常百姓家,妻子尚不能欺凌丈夫,陛下貴為天子,竟然受皇后的欺凌,這怎麼得了。」宋仁宗沉默不言。閻文應又指著宋仁宗脖子上的傷說:「陛下頸上血痕宛然,請指示執政,應該若何處置?」執政是指宰相、樞密使級別的官員,包括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和樞密院。宋仁宗受到煽動,忍不住激動起來,憤然派閻文應去召宰相呂夷簡前來。

呂夷簡到來後,立即大談郭皇后失禮,不足母儀天下。這其實已經是在遊說宋仁宗廢后。宋朝自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以來,還沒有出現過廢后的先例。宋仁宗雖然憤恨皇后,但一聽宰相提到廢后,還是比較謹慎的態度,說:「皇后雖然可恨。但廢后一事,卻有干清議。」呂夷簡說:「廢后之事,古亦有之。光武帝是漢代的明主,其郭皇后僅因為怨懟而被廢。何況今日皇后打傷了陛下!」「怨懟」的意思是不滿而發牢騷。閻文應也在一旁附和,說郭皇后身居中宮九年,卻沒有子嗣,應當廢去。宋仁宗激憤起來,決定廢除郭皇后。

皇帝的家事歷來不僅僅是皇帝一個人的事,還是天下人的事。宋仁宗要廢后的消息傳開後,朝中一片嘩然。本來廢后無關國計民生,但在群臣眼中,卻是涉及君德的大事。御史中丞孔道輔(孔子四十五代孫)、諫官范仲淹、同知諫院孫祖德、侍御史蔣堂等十多人聯名上奏,稱「後無過,不可廢」,堅決反對宋仁宗廢除郭皇后。宰相呂夷簡早有準備,搶先一步下令有司不得接納台諫章奏。宋仁宗則搶在群臣發難之前,下了廢后詔書,說郭皇后沒有子嗣,自願退位修道,特封為凈妃、玉京沖妙仙師,賜名清悟,居長寧宮(之前稱長樂宮)。

御史中丞孔道輔和諫官范仲淹等人見台諫的奏章無法送到皇帝手中,無法可想,竟然集體跑到皇帝寢宮門口進諫。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進諫的大臣們都跪在宮門口,請求皇帝召見,對答郭皇后被廢一事。但無論范仲淹等人如何力爭,守衛殿門的內使只是緊閉大門,不予通報。孔道輔急得不行,上前抓住宮門的銅環急叩,還大聲喊道:「皇后被廢,累及聖德,為什麼不聽我們諫官的意見?」宮門後的內使大概也怕出事,便急忙入報。宋仁宗自己覺得理虧,不願接見諫官,便派內使傳話,讓進諫的大臣們到中書政事堂與宰相對話。

孔道輔和范仲淹等人來到中書時,宰相呂夷簡已經等在那裡,顯然是有備而來。孔道輔一上來就質問呂夷簡說:「大臣對皇后來說,就像兒子對待父母一樣。父母不和,可以勸他們和解,怎麼能只順從父親一面而不要母親呢?」呂夷簡爭辯說:「廢后一事,不是本朝首創,古已有之,漢朝和唐朝都有先例。」孔道輔怒斥道:「大臣應該引導君王為堯、舜那樣的聖主,為什麼偏偏要引漢、唐失德事作為標準?」群臣隨即一哄而上,紛紛指責呂夷簡。呂夷簡招架不住,只好拱手說:「各位還是去見陛下力陳吧。」然後匆忙離開。

第二天,孔道輔等人入朝,準備召集百官,與呂夷簡當廷爭論。然而,宋仁宗的聖旨突然到來,說「伏閣請對,盛世無聞,孔道輔等冒昧徑行,殊失大體」,將孔道輔和范仲淹貶黜出京城,孔道輔知徐州,范仲淹知睦州(今浙江建德,屬桐廬郡,為漢光武帝劉秀故人嚴子陵隱居處),其他進諫大臣罰俸半年。廢后之議因此而定。

註:范仲淹,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時貧苦,兩歲喪父,後來母親也改嫁。他離家到南昌,在一座書院的破房裡苦讀。早上煮一盆粥當一天的食糧,餓了就用刀切幾塊吃,一直讀到夜深人靜,五年未嘗解衣就寢。儘管如此貧寒艱辛,但范仲淹志向遠大,常「以天下為己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進士,之後一直是朝中重臣。少年艱苦的生活,使范仲淹始終能以清廉律己,關心人民疾苦,不忘「憂天下」的初志。他最惱怒無為腐朽的官員,選拔官員時,看到不中用的,就在班簿上一筆勾銷。當時富弼(晏殊女婿,且由范仲淹牽線)任樞密副使,說:「一筆勾,一家哭矣!」范仲淹回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范仲淹因廢后一事被貶後,一直到康定元年(1040年)才因邊事緊急被召為龍圖閣直學士,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防禦西夏。由於范仲淹號令嚴明,訓練有方,又能團結當地羌人,戍邊數年,名重一時,羌人尊呼為「龍圖老子」,西夏稱為「小范老子」,意思是稱讚其腹中有數萬甲兵。慶曆三年(1043年),呂夷簡罷相,范仲淹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提出十條建議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頓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蔭官,這就是後人所稱的「慶曆新政」。這些新的政治措施遭到保守勢力的聯合進攻,攻擊范仲淹引用朋黨。范仲淹被迫離開朝廷,「慶曆新政」就此結束。慶曆四年春(1044年),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重修岳陽樓,范仲淹寫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宋仁宗廢后風波並不是什麼重大的政治事件,但此次台諫官員力諫,敢於同皇帝、宰相對抗,卻是古代監察制度史上的大事,表明了台諫制度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正如南宋呂祖謙所說,「自孔道輔、范仲淹敢於抗(呂)夷簡,台諫之權敢與宰相為抗矣」。

郭皇后被廢后,後宮中最高興的人就數尚美人和楊美人了。宋仁宗也更加寵幸二位美人,晝夜廝混在一起,搞得上朝都神情恍惚,致使政事荒廢。楊太后(楊淑妃)聽說後,命宋仁宗將尚、楊兩美人送出宮去。宋仁宗頗為不舍,表面應付楊太后,但暗中卻照舊寵幸美人。楊太后便下令閻文應送二位美人出宮。閻文應先去勸說宋仁宗,宋仁宗不勝其煩,勉強答應。於是,尚美人被逼入洞真宮出家作了道姑。楊美人也被別室安置,從此無緣再睹天顏。

宋仁宗的廢后詔書中有「當求德門,以正內治」的話,意思是從有教養的家庭中選取女子以充後宮,也藉此來表明郭皇后是因為無德被廢。雖然此時劉太后已死,宋仁宗完全親政,但在立皇后的事情上,他始終不能如願。當時,有女子陳氏進宮,宋仁宗十分喜歡,想立她為皇后。可是陳氏是壽州茶商之女,父親靠捐納才謀得一個小官,出身低賤。翰林學士宋綬勸說道:「陛下若以賤者正位中宮,不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