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斧聲燭影 四 涪陵之禍

按照原來杜太后遺言的順序,由宋太祖傳宋太宗,宋太宗傳趙廷美,趙廷美傳趙德昭,趙德昭既死,那麼就由趙廷美傳趙德芳。只有這樣,皇位才能重新歸入宋太祖子孫一脈,才能不負杜太后遺命,才能對得起宋太祖將天下傳弟不傳子的盛德。趙德昭和趙德芳先後死後,金匱誓書上的皇位繼承人只剩下趙廷美,宋太宗的親弟弟。倘若宋太宗將皇位傳給趙廷美,趙廷美勢必要傳給自己的兒子,這顯然是宋太宗不願意看到的。可以說,趙德昭和趙德芳的死,使趙廷美一下子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

此時,倘若「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的呂端還在趙廷美手下當差,說不定就會勸說趙廷美趕緊辭去開封尹的職位,由此做出退出儲君人選的表示;或者乾脆上書皇帝,請求宋太宗立皇子為太子。如此,趙廷美必然能保住榮華富貴。然而,十分可惜的是,呂端已經調離開封府,而趙廷美手下幕僚多是平庸無能之輩,竟無一人能夠深謀遠慮,勸趙廷美退保其身。

而趙廷美本人,雖然也感覺到了危機,但他沒有採取措施來避免宋太宗的猜忌。相反,他開始暗中拉攏一些親近的大臣,比如給當朝宰相盧多遜送財物。如此幼稚的作為,顯然只能授人以把柄。進一步分析,趙廷美不肯辭去開封尹職位的根本原因,估計還是貪圖那張皇帝的寶座。在不自安的情況下,趙廷美難免有怨言,竟然說:「太宗有負兄意。」這些言語傳到宋太宗耳中,只能加深他對趙廷美的忌恨。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九月,趙德芳死後半年,針對趙廷美的軒然大波終於開始了。宋太宗為晉王時的幕僚柴禹錫、趙鎔和楊守一三人揣摩出宋太宗的心意,突然發難,向宋太宗揭發趙廷美驕恣放縱,圖謀作亂。這是明顯的捕風捉影,沒有任何真憑實據,但卻正中宋太宗的下懷。

儘管是誣告,無法追究,宋太宗還是藉機罷免了趙廷美的開封尹職務,出為西京留守。而告密的三人都有升賞,柴禹錫升為樞密副使,楊守一升為樞密都承旨,趙熔升為東上闔門使。這是個非常不好的開端,伺機鑽營者見只要揭發趙廷美便可以升官發財,自然不惜代價來構陷趙廷美。於是,前面已經被罷免的趙普也終於有機會東山再起了。

趙普是開國重臣,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制定統一戰略等事中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宋太祖時代更是以佐命元臣之身份在中樞機構執政達十年之久,名望甚崇。前面已經提過,趙普之前與還是晉王的趙光義有過一段明爭暗鬥,尤其是他反對宋太祖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即位後,自然不會輕易忘記前仇,為了防範趙普,將其調入京師便於控制。趙普宦海沉浮,婉轉圓滑,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儘管與宋太宗的關係極為微妙,但還是不甘心就此沉淪。只不過,當時在朝的宰相是盧多遜,是趙普的死敵,一心防範趙普東山再起,以致趙普一直被壓得抬不起頭來。

盧多遜為人機警,知道宋太祖喜歡讀書,經常到史館來取書,就讓小吏每次都查看宋太祖所取何書,於是閱讀此書。等到第二天召對時,宋太祖問起大臣們書中的事情,只有盧多遜一個人應答如流,以此獲得宋太祖賞識,拜為宰相。他跟趙普一直不和,好幾次在宋太祖面前說趙普專權、貪財。趙普被罷相後,盧多遜獨掌大權,直至宋太宗即位後。

趙普的兒子趙承憲娶燕國長公主(宋太祖親妹,先嫁米福德,後嫁忠武軍節度使高懷德)之女。當時趙承憲任澤州知州,回到京師成婚。按照慣例,只要與皇親結親,便可以留京任職。然而,宰相盧多遜竟然等不到趙承憲度過蜜月,就勒令他回任澤州。這自然是針對趙普。趙普憤怒得無以復加,剛好在這個時候,宋太宗召見了他。

宋太宗之所以召見趙普,想對付弟弟趙廷美是主要的原因。宰相盧多遜與趙廷美關係一向友善,宋太宗必須找到一個能與盧多遜匹敵的人來策劃廢除趙廷美的大事,趙普與盧多遜是夙敵,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就是這次召見中,趙普說出了那句著名的陰險之語:「願備樞軸,以察奸變。」宋太宗很是滿意,趙普也因此很受鼓舞,又向宋太宗表示忠心說:「我有《論語》一部,用半部幫助太祖打天下,用半部幫助陛下治理國家,使之太平。」

召見結束後,趙普回家連夜寫了一封奏表,拋出了所謂的「金匱之盟」,說當初杜太后有金匱誓書,除了當事人杜太后和宋太祖外,還有見證人,就是他趙普本人。這是金匱誓書第一次公然顯山露水,之前從來沒有人聽說過(史書為後來所修,一切記載都向有利於宋太宗的方向發展),甚至包括宋太宗本人都是聞所未聞。

關於金匱之盟,前面已經分析論證過,根本不可能存在,否則趙光義不必迫不及待地殺死兄長奪取皇位。而宋太宗登位五年後,此時才由趙普提出有金匱誓書,更見其中的可疑之處。如果真有金匱之盟,為何趙普不在宋太宗即位就指出來?這難道不是他藉機在新皇帝面前邀寵、東山再起的最好時機么?

種種可疑之處,不必再一一指出。趙普此時拋出金匱誓書,無非是要取悅於宋太宗,以固恩寵。但無論如何,金匱誓書一出,確實有力地證實了宋太宗即位的合法性。宋太宗大為心悅,心中自然將趙普當作可以信賴之人,因而詢問趙普關於傳位趙廷美一事。趙普深知宋太宗心意,便說:「自古帝王傳位乃是父傳子,當年太祖已誤,陛下今日還要再錯嗎?」這句話其實有更深的潛台詞:當時宋太祖傳位給宋太宗已經是錯誤,宋太宗怎麼能再犯同樣的錯誤。由此也進一步證明當年趙普確實是極力反對宋太祖傳位於弟的。不過,趙普的話卻堅定了宋太宗傳子的信心。之後,趙普重新任宰相,在宋太宗傳位的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趙普得勢後,最著急對付的不是宋太宗的心頭之患趙廷美,而是夙敵盧多遜,而最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將盧多遜牽扯進趙廷美的罪案。盧多遜自己也知道趙普勢必要找自己報仇,倘若能辭去相位,自行引退,或許還可以避免這場鬥爭。但盧多遜貪戀權勢,不甘心就此放手。一場大風波就不可避免了。

趙廷美被趕出京師任西京留守後不到半個月,趙普便上告說趙廷美與盧多遜暗中交往。即使是交往,又有什麼不正常?趙廷美當時是開封尹,盧多遜是宰相,之間互有來往根本不足為奇。但趙普卻借題發揮,說盧多遜盼宋太宗早日晏駕,就好儘力侍奉趙廷美,趙廷美表示滿意,還送盧多遜弓箭等物。這種明眼人一看就不可信的話,宋太宗卻如獲至寶,立即將盧多遜逮捕下獄,嚴加審訊。獄中黑暗,盧多遜知道「好漢不吃眼前虧」,便全部招認。之後,盧多遜被削奪官爵,連同家屬流配崖州,其同黨不少被處死。趙廷美則被軟禁在私邸,其兒女不再稱皇子皇女。

趙普在盧多遜與秦王趙廷美交結一案中一箭雙鵰,既打擊了夙敵盧多遜,又因拉趙廷美下馬討好了宋太宗。儘管趙廷美已經如此下場,但他的悲慘命運還沒到頭。趙普認為處分趙廷美太輕,擔心他死灰復燃,於是唆使開封知府李符上書,說趙廷美不思改過,反而心懷不滿,要求將其遷徙到邊遠郡縣。於是,趙廷美被降為涪陵縣公,安置到房州。宋太宗還不放心,命閻彥進為房州知州,嚴密監視趙廷美的一舉一動。之後,趙普害怕開封知府李符泄密,以李符用刑不當為名,將其流放春州。一年後,李符便不明不白地死去。

趙廷美被遷到房州,地處偏僻,連行動都失去了自由。他氣憤難平,兩年後便死在房州,年僅三十八歲。史稱宋太宗貶黜趙廷美之事為「涪陵之禍」。

註:根據野史記載,宋太宗下令賜死南唐後主李煜時,便是派趙廷美前去賜給李煜「牽機葯」。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等,世稱南唐李後主。李煜被俘虜後,宋太祖封他做違命侯,掛名擔任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右千牛衛上將軍。宋太宗即位後,除去李煜違命侯的封號,改封為隴西郡公。據《宋史》記載:「太宗嘗幸崇文院觀書,召煜及劉提令縱觀。謂煜曰:『聞卿在江南好讀書,此簡冊多卿之舊物,歸朝來頗讀書否?』煜頓首謝。」強行奪走了李煜的藏書,竟然還問他讀書與否,這顯然是宋太宗志得意滿下的故意侮辱。不僅如此,宋太宗還打李煜妻子小周后的主意,不斷宣小周后進宮。宋人王銍《默記》引龍袞《江南錄》:「李國主小周后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多宛轉避之。」明人沈德符《野獲編》又謂:「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戴襆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后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額不勝之狀。有元人馮海粟學士題曰:江南剩有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顯然,這不是空穴來風。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初七,李煜因為心情鬱悶,填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表達了悲哀無奈的心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