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黑暗與光明 四、頓悟

公元前89年,春天,正月。劉徹突然宣布,他要前往東萊郡,親自駕船遨遊東海。消息一傳出,天下嘩然。

首先著急的,是長安那幫政府高級打工仔。這幫人紛紛上書,從不同角度,以不同語氣,一致勸阻劉徹。他們阻止劉徹出門旅遊,不是因為他年邁,也不是怕燒錢,而是因為,這麼多年來,劉徹燒錢,夥同一幫方士巡遊天下,卻只做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尋找神仙。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尋仙,劉徹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想當年,秦始皇屢屢東巡,登泰山,臨東海,有個騙子忽悠他道,在大海的深處,有一座神山,它的名字叫蓬萊。在蓬萊仙山上,長著許多長生不老果,只要給他船,他就可以替皇帝將長生不老葯運回來。

那時,嬴政信了,派船助那個騙子出海。不久,騙子回來了,什麼也沒帶回。然而他卻胸有成竹地告訴嬴政,神葯是找到了,但是神仙不讓拿。神仙說,如果想拿神果,必須給他準備三千童男童女,還要準備各種厚禮。還有,因為前往神山的路上,海上水怪多興風作浪,必須給他準備好精良射殺武器對付它們。

那時,嬴政又信了,還傻乎乎地送騙子率船出海。結果,嬴政在咸陽拼了命地等,卻發現騙子一去不復返,音信全無恨悠悠。

傳說中的那位騙子,就是膽大包天的徐福。據說,徐福之所以不回來,原因複雜。有人說他拿了秦始皇的禮,沒有把事辦成,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地留在東海島上,自立為王,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

有人說,徐福不全是騙子,因為他的確找到了神果,而且那果子吃了之後,的確起到活血舒筋、延年益壽的功用。不過讓他喪氣的是,此神果別名是野生獼猴桃。此等神果,在秦嶺一帶遍山都是。

千山萬水尋神果,竟然是自家門外之特產玩意。這玩笑實在開大了,所以徐福思量再三,還是忍辱負重當了巨騙,不回咸陽了。

歷史彷彿是跟秦始皇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他一輩子跟天斗、跟地斗、跟人斗,終究鬥不過騙子。此等騙子,又全都是學歷不高、水平特次、騙術含金量不高的人。一個屢屢受騙,一群人屢屢成功偷笑,真邪門了。

我認為,秦始皇受騙事件,貌似歷史玩笑,深究探之,實則大有學問。自古以來,人類都自稱為萬物之靈長,是最富有智慧的動物。事實上,在任何一個智慧動物身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弱點。此等弱點,通俗地說,叫死穴。換用另外一種說法,叫做智慧盲點。

據說,人類一旦處在智慧盲點範圍里,所有常識和思維對他來說,都失去效用。於是,一旦陷入智慧盲點的人,對某種事物的觀察,往往會出現以下現象:視之不顯,聽之不見,嗅之不靈。

說了半天,原來是秦始皇陷在了智慧盲點,不能自拔。而騙子之所以群而騙之,並屢屢成功,就是抓住了秦始皇的弱點。

在中國歷史上,迷信神仙、迷戀長生不老葯,不僅是秦始皇本身具有的弱點,也是古今中外所有皇帝最愛犯的老毛病。為什麼前面有秦始皇被坑,後面還是有人願意接著被坑,更後面的也還是願意接著被坑?

中國的皇帝們,是不是都中了魔咒,被套進了歷史的玩笑遊戲里去了?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有很多理論可以解釋。在這裡,請允許我再結合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慾望學說,以及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心理需要學說,解開這種皇帝怪病。

叔本華說,人類是個慾望的怪物。窮其一生,猶如一個鐘擺,一旦慾望實現了,鐘擺就會搖向無聊。為擺脫無聊,又必須尋找新的慾望,於是鐘擺又搖到新的慾望。新的慾望滿足了,又搖回無聊。如此循環,無窮無止。

馬斯洛說,人類的心理需求無一例外地呈金字塔式向上伸展: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從這個模式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慾望是不停地向上攀越的。這就好像一個窮光蛋,沒錢的時候,想吃飽;吃飽以後,想發財;發財以後,想陞官;陞官以後,又想升大官;升了大官,又想做皇帝。那做了皇帝了以後呢?

秦始皇說,我要長生不老;劉徹卻說,我要成仙。後來的皇帝幾乎也都爭著說,我們要長生不老,更要成仙。

長生不老也好,成仙也罷。這都是人類的極限,而且是不可能實現的極限。但是,中國的皇帝們,必須以這一不可能的極限為目標。因為,他們當上了皇帝,用叔本華的理論解釋,他們滿足慾望以後,就會像鐘擺一樣搖向無聊。

什麼東西能讓他擺脫無聊?或許在他們看來,不是形而下的稅收、戰爭、權斗,而是形而上的成仙。成了仙,多好。跳出生死輪迴,那不是什麼都解脫了嗎?

渴望解脫,那是因為有太多的不能解脫。對劉徹來說,這已不是一天兩天了,很早以前,他就已經迷戀神仙、追求方術了。

關於劉徹瘋狂的追仙之路,司馬遷看得一清二楚。於是在他的書里,不給劉徹歌功頌德,而是只寫一件事。那就是劉徹如何去迷信方術。

劉徹那些糜爛往事,過去長安那幫高官是不想多說的。現在,他們不得不多說兩句了。沒辦法,尋仙是要燒錢的。過去有錢燒,就算了。問題是,漢朝和匈奴交戰多年,國庫近空,現在已經空到了非常危險的時候了。

瘋狂的迷信,感性而且無知。在殘酷無情的國家事實面前,長安那幫高官,突然發現,他們有義務,有責任,更有必要將劉徹從更深的夢中喚醒。

但是,劉徹還是執迷不悟。尋仙計畫,必須繼續進行。

然而,計畫還是趕不上變化。當劉徹駕臨東萊郡,準備駕船出海時,天氣突然轉惡,海上颳起了風浪。於是,劉徹只好再等。十幾天後,天氣還是無法好轉,劉徹只好返程。

返回長安途中,誰也沒想到,劉徹突然醒悟了。

三月二十九日,劉徹登泰山封禪。所謂封禪,封就是祭天,禪就是祭地。中國之內,五嶽之中,泰山為高。所以祭天選擇了在泰山。這個傳統,自秦始皇開了風氣,每有自詡在武功方面頗有建樹的皇帝,總渴望登上泰山,膜拜蒼天。一直到了明朝,朱元璋取消泰山封號,此風才由此罷休。

冥冥之中,劉徹感覺到,這應該是他最後一次登泰山了。在人生的旅途中,他跑得太遠,也跑得太累。他渴望消停消停,他折騰了幾十年,也必須消停消停了。

於是,劉徹以無比虔誠的姿勢,用謝罪般的口吻,對他的眾卿說了一句眾卿等待很久很久的話。

此話如下:朕即位以來,做了不少荒唐瘋狂的事,拖累了天下,後悔莫及。從此以後,凡是傷害人民的法令,一律廢除。凡是浪費國庫錢財的工程,一律停止。

終於認錯了。終於頓悟成佛了。

劉徹以上一席話,核心思想是大反思、大懺悔。其反思內容,具體分析,我認為可以總結為兩點:一點是他終於認識到,平生以來任用酷吏管理天下政策的失敗;二點是他五十年如一日燒錢無度,瘋狂地追尋神仙,卻連個影子都見不到,終於清醒地認識到,所謂神仙,是多麼地不靠譜。

當時,劉徹此話一出,漢朝那些高級打工仔,無不舒出了一口沉重的悶氣。多年以來,他們習慣了劉徹強勢鐵腕,習慣他一言既出、雷劈不回的領導作風。現在突然發現,這個鋼鐵般的偉男人內心深處,亦藏著一顆柔軟的心。

我認為,懺悔,從來不是人類應該遵守的道德遊戲規律。然而懺悔精神,卻是人類個體,甚至是民族必須具有的精神品質。西方思想啟蒙者盧梭晚年將他一生做過的許多齷齪事,都寫成了回憶錄,並將這回憶錄定名為《懺悔錄》。

更讓人震撼的是,他高舉他的《懺悔錄》,敲著胸膛,對著那幫自詡高貴的紳士們吼道:「不管末日審判的號角什麼時候吹響,我都敢拿著這本書走到至高無上的審判者面前,果敢地大聲說:『請看!這就是我所做過的,這就是我所想過的,我當時就是那樣的人……』請你把那無數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然後,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有誰敢於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

盧梭以憤怒的吼叫,撕破了人類那層遮蔽骯髒的臉皮。幾百年以來,他一直都贏得全世界人的尊重。

歷史也再一次證明了,肯懺悔的跪者,永遠比站著的狡辯者高貴!所以,劉徹仍然是高貴的。在他人格力量貌似滑坡的最後,懺悔動作,猶如雄鷹回沖,在歷史的天空里划下了一道優美的弧線。

事實也證明,劉徹的懺悔不是漂亮的口號。因為最後,劉徹罷掉所有忽悠他說世上有神仙的方士,多次在公眾場合,對群臣說自己曾經多麼傻,被這些寄生蟲活活欺騙。

是啊,這世上哪有什麼鬼神仙啊。

六月,劉徹下詔,向天下認錯。此認錯書,名震千古,影響深廣。此認錯書出台,是因為田千秋等人聯合給他上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