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黃金甲漸黯漸淡 四 朝不保夕的唐昭宗

公元880年,唐僖宗廣明元年十二月初五清晨,在黃巢農民軍的威勢下,僖宗倉皇經金光門逃離長安,身邊只有少數隨從,其中就有其十三歲的弟弟壽王李傑。之後,僖宗顛沛流離、歷經磨難,李傑都跟隨在兄長身邊,因而得到器重。由此也跟僖宗身邊的親信宦官有較多接觸,也是他後來得以被立為帝的重要原因。

黃巢敗亡後,黃金甲煙消雲散,而唐帝國的氣勢也開始漸黯漸淡,瓦解的局勢日益凸顯。各個藩鎮都在瘋狂擴張,全中國變成一片血海。僖宗千辛萬苦地回到長安後,宦官田令孜把持朝政,凶暴而且專橫。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聯合起兵,要求罷黜田令孜,僖宗被田令孜控制,再一次逃離京師到鳳翔。之後,邠寧節度使朱玫和鳳翔節度使李昌符再一次聯合起來反對田令孜,一場混戰後,朱玫被殺,田令孜被驅逐。僖宗被折騰得不輕,驚魂不定,很快就病倒。

文德元年(888)三月初五,僖宗病危。因僖宗兒子的年齡太小,任觀軍容使的宦官楊復恭建議立壽王李傑為帝。因李傑和僖宗是同母所生,在眾兄弟中關係最為密切,僖宗同意了,下詔立李傑為皇太弟,代理軍國大事,並立即派宦官劉季述將李傑迎入宮中。這裡,特別要提一句,宦官楊復恭和劉季述後來先後與李傑反目。

當時,支持李傑的只有掌握軍權的宦官楊復恭。朝臣都想立吉王李保,因為吉王在諸王當中名聲最好,年齡也比壽王要大。但自中唐之後,宦官掌握兵權,完全可以操縱皇帝的生殺廢立。朝臣關於立嗣的意見根本得不到重視。

第二天,年僅二十七的僖宗病死在武德殿。僖宗在位十五年,實際上在京師長安的時間還不到八年,之間兩次被迫逃離京師避難,「十五年來無一治,虛名天子老奔波」,可以說是狼狽之極的虛名天子。不過,對僖宗來說他還是幸運的,他是唐朝最後一位死在長安、葬在關中的皇帝,於當年十二月葬在靖陵。

李傑被立為皇太弟後,改名李敏。三日後即位為唐昭宗,又改名李曄。幾次改名,代表著他身份和地位的變化。群臣見昭宗「體貌明粹,饒有英氣,亦皆私慶得人」。

昭宗即位時二十一歲,和許多朝代的末代皇帝一樣,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相反,他有振興唐朝的志向,想挽救帝國於危難之中,即位之初,喜歡讀書,注重儒術,整頓內政,很想有番作為。此時的昭宗胸懷大志,雄心勃勃,「以僖宗威令不振,朝廷日卑,有恢複前烈之志。尊禮大臣,夢想賢豪」,被人稱為「有會昌之遺風」。

經過黃巢農民軍起義後,本來在憲宗一朝有所緩解的藩鎮割據勢力重新滋長,以往在形式上聽命於皇帝的節度使們,現在也公然無視朝廷的詔令。靠鎮壓黃巢農民軍發家的各路新舊軍閥乘機擴張實力,據地稱雄,相互吞併。到昭宗即位時,北方出現了以宣武節度使朱溫(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被賜名「朱全忠」)、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風翔節度使李茂貞(原名宋文通,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被賜名「李茂貞」)為首的三大強藩。

昭宗年輕氣盛,聰明輕浮,具有皇室子弟逞能和任性的特質。他往往容易將事情想像得很簡單,一即位就招募了十萬大軍,打算以強大的兵力來壓制強藩。然而,此時唐朝積弱已久,宦官專權,藩鎮跋扈,戰亂不斷,皇權衰微。尤其是各種勢力盤根錯節,宦官和權臣均勾結藩鎮為外援,朝廷內部矛盾重重,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局勢相當複雜。昭宗本人也是各種勢力的獵物,勢力集團都想通過控制他來號令天下。昭宗對此卻渾然不覺,貿然對藩鎮採取強硬姿態,企圖挽回中央朝廷權力,結果反而引來更大的危機。

當時,宦官楊復恭自恃有擁立之功,不把昭宗放在眼裡。他還仿照田令孜的辦法,選勇士多人,都收為義子,號稱「外宅郎君」。然後讓這些義子分掌兵權。又養宦官六百人為義子,派到諸道當監軍。宦官的勢力比以前更為強大。昭宗憎惡楊復恭專權,想找機會除掉他。

大順元年(890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為了個人利益,奏請唐朝廷下令討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昭宗感覺這是個機會,想利用朱溫的兵力來對付大宦官楊復恭,先除掉內憂,於是聽從宰相張濬、孔緯的建議,下詔革去太原李克用的官爵,並命宰相張濬等領軍,對河東用兵。各地藩鎮對此都坐山觀望,不積極出兵配合唐朝廷的軍事行動。結果,朱溫、張濬軍均被以驍勇善戰聞名的李克用打得大敗,昭宗派往河東地區的官軍幾乎全軍覆沒。宦官楊復恭乘機反擊,將支持昭宗的宰相張濬、孔緯罷免。

這時候,昭宗任命王瓖(昭宗親舅)為黔南節度使。王瓖到達利州(今四川廣元)時,楊復恭派人將王瓖乘坐的船弄沉,王瓖及隨從全部淹死。昭宗知道是楊復恭主使後,便任楊復恭為鳳翔監軍,打算將他派到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那裡,隱有借刀殺人之意。楊復恭立即借口生病,請求致仕退休,暗中卻圖謀作亂。昭宗當機立斷,親自發兵攻打楊復恭私宅。宰相劉崇望鼓勵士兵進攻,楊復恭兵敗,率義子楊守信等人逃往興元(今陝西漢中)。楊復恭失敗後,西門君遂成為宦官的首領。昭宗此舉,大概是他一生中惟一值得一提的事,雖然沒有徹底改變宦官的擁兵地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宦官。

昭宗驅逐楊復恭後,楊復恭逃到養子興元節度使楊守亮那裡。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一直想擴充地盤,正待機而動,便趁機向朝廷請求出兵討伐楊復恭。但皇宮中的宦官們有兔死狐悲之感,攔住昭宗,不讓他下詔。李茂貞沒有得到朝廷的詔書,就自行出兵攻下興元,俘殺了楊復恭父子,且將興元收歸己有。

李茂貞勢力有了很大發展,他的轄區離長安很近,昭宗由此對他產生了警覺。昭宗下詔要李茂貞讓出鳳翔節度使,專任山南西道兼武定節度使。李茂貞不但不從,還上書辱罵昭宗,公然指責昭宗「只看強弱,不計是非」。

昭宗看完後勃然大怒,決定出兵討伐李茂貞。宰相杜讓能進諫說:「陛下初登大寶,國難未平,茂貞近在國門,不宜與他構怨,萬一不克,後悔難追。」他認為李茂貞就在京畿地區,萬一又意外,後果難以預料,勸昭宗謹慎行事。但昭宗正怒火衝天,堅決不聽,還大罵宰相杜讓能說:「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這正是志士憤痛的時候,朕不能坐視陵夷,卿但為朕調兵輸餉,朕自委諸王用兵,成敗與卿無干。」

昭宗派出的禁軍大多是剛剛招募的市井少年,不懂兵事,而李茂貞一方則是身經百戰的邊兵。三萬禁軍還沒有進入鳳翔就被打敗。李茂貞乘勝進逼京師。昭宗無可奈何,只好跟臣子講和,殺死西門君遂等三個宦官首領,又殺了籌劃軍事的宰相杜讓能,李茂貞才肯退兵。

此後,大臣們也和昭宗走得遠了。昭宗胸懷大志,卻無力回天。他的雄心壯志逐漸開始黯淡。

李茂貞大敗禁軍後,兼鳳翔、山南西道、武定、天雄四鎮節度使,佔有十五個州,成為關中最強大的藩鎮。此外,還有王建據四川、楊行密據淮南、錢鏐據吳越、王潮據福建。

乾寧二年(895年),河中節度使王重盈死後,其子王珙與其兄王重榮之子王珂爭奪節度使之位。實力強大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支持王珂,昭宗便將節度使給了王珂。李茂貞支持王珙,由此大為不滿,聯合邠寧節度使王行瑜、華州節度使韓建,一起發兵到長安問罪,打算逼迫昭宗改換河中節度使的人選。昭宗逃往終南山。李茂貞便殺死了宰相李谿(剛被任為宰相)和韋昭度。

之後,李茂貞讓養子李繼鵬留在京城守衛,自己率軍回到鳳翔。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聞訊後,自然不甘示弱,領兵來攻,殺了邠寧節度使王行瑜。李茂貞知道打不過李克用的沙陀軍隊,便殺掉養子李繼鵬,向昭宗謝罪,以此來息事寧人。

李克用好戰,還準備進攻鳳翔,徹底剷除李茂貞的勢力。昭宗卻怕除掉李茂貞後,李克用勢大無法節制,想保存李茂貞來牽制李克用。於是不許李克用進兵,封他為晉王,讓他領兵回太原。因國庫空虛,昭宗也拿不出更多的賞賜給李克用,只好把後宮的絕色美女送出。李克用帶著美女走的時候,還怨恨地甩下了一句話:「不殺李茂貞,京師一帶便無寧日!」

昭宗從終南山回長安後,心情難過之極,痛定思痛,決定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他募兵數萬人,全部交給宗室子弟統率。昭宗想不到的是,他這一項措施不但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還給宗室諸王帶來了滅頂之災。

李克用退兵後,李茂貞又捲土重來,借口朝廷對鳳翔用兵,率兵進逼京師。昭宗倉促離開長安,打算逃去太原投奔李克用,不料途中被華州節度使韓建劫持。韓建恐嚇昭宗說:「車駕渡河,無復還期。」之後,昭宗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強行滯留在華州兩年有餘。

乾寧四年(897年),華州節度使韓建逼唐昭宗解散諸王所率全部禁兵。隨後,韓建又和宦官劉季述合謀,發兵包圍了十六座宗室諸王的宅第。宗室諸王驚恐萬分,大多披髮逃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