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 四 黃金甲下的長安城

長安是中國著名的古都之一,歷史上前後共有十一個朝代在這裡建都,具有長達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漢朝開始,正式定名為長安。漢惠帝元年(前194年),正式開始修建長安城,由軍匠出身的陽城延主持建造,徵召上萬名民工,歷時五年才完成。全城佔地九百七十三公頃,城高三丈五,共有十二個城門,每門有三個門洞,可以並行四輛馬車。城裡有八條大街,一百六十個封閉作坊。宮殿雄偉壯麗,房屋鱗次櫛比,街道寬闊,樹木成行。長安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城市之一,可以和當時歐洲的羅馬城相媲美。

到了東漢,長安城因不是正式首都,便逐漸走向衰落。尤其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戰事頻繁,長安城多次遭到毀滅性破壞,原來興旺繁榮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後來雖然前趙、後秦、西魏、北周等朝代都把長安作為都城,但始終未能恢複到漢朝的規模。

隋朝建立後,開始仍以北周的舊長安城做都城。但是自東漢以來,長安城破亂不堪,宮室狹小,城裡水質變樣,不能食用。且城裡宮室、官署、居民混在一塊,難以區分,不利於統治,也不適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下令營建新都,以著名建築家宇文愷為營新都副監(相當於都城建設總設計師),在漢長安東南修建宮城和皇城。第二年完工,定名大興。

唐王朝建立後,仍以大興城為首都,改大興城為長安城。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委派工部尚書閆玄德負責,在春、秋兩季,先後修建唐城外部城牆和東、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門及城樓。其時,全城面積八十四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明清都城北京的四倍。且規模宏大,布局嚴整,南北向大街十一條,東西向大街十四條,全城劃分一百零九個坊和東、西兩市。正如白居易在詩句中所描述的那樣:「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長安城的市政規劃建築,對日本古代奈良時代的「平城京」和古代京都的「平安京」都產生了直接影響。

長安不僅是大唐的政治、文化、軍事、宗教中心,還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國際大都會:人口眾多,建築規整,名勝林立,繁華富庶。整個都城的氣勢相當宏博,縱貫南北、橫貫東西的主街道寬度都在一百米以上,作為全城中軸線的朱雀大街寬度更是達一百五十五米,比起今天任何一座現代化大都市都毫不遜色。當初唐朝國力強盛之時,來自世界的各國使臣,沿著如同廣場一樣寬廣的朱雀大街前往大明宮朝覲大唐皇帝的時候,大唐無與倫比的強盛與國力,將對他們的心靈產生何等的震撼!盛唐詩人王維曾在《和賈舍人早朝》一詩中寫道:「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盡情描繪了長安宮城中早朝的場面以及大唐天子君臨萬邦的盛大氣勢。

可以說,唐帝國憑藉國力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重新鐫刻了長安的輝煌。正是因為長安偉岸的風情和魅力,以及它所代表的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才令多次到這裡應試的青年書生黃巢產生了深深的眷念和崇拜,甚至直接影響到他後來與朝廷對抗的決心。然而,等到他真正擁有了這座城市,帶來的卻是無比巨大的災難。

黃巢軍意氣洋洋地進入長安時,農民軍將領尚讓一再告諭市民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極力撫慰百姓。農民軍將士見到窮苦市民,還經常送與財物。百姓們相率歡呼。

黃巢進長安後,先入春明門,升太極殿。皇宮舊宮女數千人前來拜見,一齊稱呼黃巢為「黃王」。黃巢聽了心花怒放,說:「這真是天意了。」於是派人守住皇宮,不得搶掠。而他本人出宮住在大宦官田令孜的舊宅。黃巢自稱將軍,向部下申明軍律,不要隨意驚擾百姓。

這個時候的黃巢,還是明智的。他是讀書人出身,熟讀史書,應該相當了解維持軍紀對爭取民心的重要性。然而,許多加入農民軍的人有自己的目的和背景,保持軍紀、爭取民心對一些人沒有任何吸引力,他們看重的是豐厚的戰利品。沒過幾天,農民軍開始大肆掠市,「各出大掠,焚市肆」,長安的災難開始了。連續幾天,農民軍洗劫了這個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各市場都被付之一炬。長安的百姓也遭受了地獄般的恐怖,「殺人滿街」,「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農民軍尤其痛恨唐朝官吏,凡是被捉住的,都被當場殺死。黃巢也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部下,沒有制止這些浩劫般的行為。

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巢入太清宮,次日,於含元殿(大明宮正殿)即皇帝位,「擊戰鼓數百以代金石之樂。登丹鳳樓,下赦書,國號大齊,改元金統」。齊是黃巢家鄉山東的古稱,由此可見黃巢內心深處的鄉土情結。

黃巢也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政權體系:封其妻曹氏為皇后;尚讓為太尉、中書令,趙璋為侍中,崔璆、楊希古並同平章事,這四個人都是宰相之職;皮日休為翰林學士,孟楷、蓋洪等為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容使。可以說,大齊是由農民軍與唐故臣混合而成的一個政權機構。不過,除了崔璆以外,其他都是舊農民軍將領。

崔璆為唐前浙東觀察使,曾為黃巢求天平節度使一職。後被唐朝廷免職,剛好在長安,結果被農民軍逮住。黃巢本來想讓唐朝的舊宰相們來出任大齊宰相,舊宰相們德高望重,都是當時的名士,這樣黃巢更有面子。結果,舊宰相要不就逃跑了,要不就藏起來了。黃巢無奈,只好臨時逼迫崔璆為相。

註:皮日休,字襲美、逸少,生年不詳。襄陽(今湖北)人,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閑氣布衣、醉吟先生、醉士、酒民等。出身寒門。懿宗咸通八年(867年)登進士第。次年東遊,至蘇州。咸通十年(869年),為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相識,並與之唱和。其後又入京為太常博士,出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黃巢軍下江浙,避亂於吳的皮日休為黃巢所得,被黃巢「劫以從軍」,從此開始了另一種生活。黃巢入長安稱帝,皮日休任翰林學士。因為他做過黃巢的官,所以新舊《唐書》均不為他立傳。關於皮日休後來的結局,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說黃巢懷疑他作的賦文譏諷自己,遂殺害了他,見孫光憲《北夢瑣言》、錢易《南部新書》、辛文房《唐才子傳》等;有人認為黃巢兵敗後,他因做過黃巢的官被唐朝廷所殺,見陸遊《老學庵筆記》引《該聞錄》;還有人說黃巢兵敗後,他到浙江依錢鏐,見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銘》、陶岳《五代史補》;還有人說他最後流寓宿州(今安徽宿縣)而終,墓在濉溪北岸,見《宿州志》。皮日休其貌不揚,喜愛喝酒,性情傲慢,能寫一手好文章。詩文與陸龜蒙齊名,兩人有松陵唱和詩。時稱「皮陸」。他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的社會現實,暴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剝削和壓迫。有學者認為皮日休是「一位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是一位善於思考的思想家」。魯迅評價皮日休「是一塌糊塗的泥塘里的光輝的鋒芒」。

黃巢後來還逮住了唐宰相王徽,逼迫王徽出任大齊的官。王徽裝聾作啞,一言不發。後設法逃出長安,投奔僖宗,被任命為兵部尚書。

黃巢也知道自己部下中能負文治之責的有限之極,要讓政治機構運轉起來,還是要靠那些唐朝官員。於是,黃巢下了一道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則官復原職。不過要到宰相趙璋府第投遞名銜(名片),才可以復官。

然而,農民軍進長安後大肆劫掠,已經殺了不少人,其中包括一些唐朝大臣。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都不願意去相信黃巢的話,因此大都沒有理黃巢的那一套,沒有去趙璋府第投遞名銜,而是各自躲藏起來。

黃巢見自己的號令竟然無人理睬,又回想起當年他來長安應試時名落孫山的落魄,頓時勃然大怒,下令四處搜查唐朝大臣,凡搜獲者全部殺死。唐宰相豆盧瑑、崔沆及左僕射於琮、右僕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裴度之子)等人,都被搜出後處死。於琮妻子為廣德公主,見丈夫被殺,上前握住殺人者的刀刃,慨然道:「我是唐室女,誓與於僕射同死。」於是被殺。將作監鄭綦、庫部郎中鄭系拒不投降,「舉家自殺」。

金吾大將軍張直方曾經領銜到灞上迎降,主動投降了黃巢,頗得農民軍信任。但張直方心念舊情,將許多無處可去的唐大臣冒險藏在自己的永寧里府第里,人數多達數百名,結果被黃巢發現,張直方全家都被殺死。因此有人認為張直方先前是偽降黃巢。歷史人物因為當時所處的複雜環境與局勢,已經很難完整復原。根據當時的情況看來,張直方投降黃巢為情勢所逼,並不一定心甘情願,但是為了性命和前程,只得如此。

註:灞上也稱灞橋,由於扼長安東去洛陽,南下襄、鄧的交叉口,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秦末劉邦自武關進軍關中,屯兵灞上,秦王子嬰不得不素車白馬系頸降於道旁。歷史上,只要佔領灞上,就敲開了長安的大門。張直方,前盧龍節度使張仲武之子。張仲武死後,盧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