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帝的寶座不好坐 二 玄宗與高力士:是君臣也是夥伴

唐朝宦官的崛起,始於唐玄宗。

玄宗前半生勵精圖治,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正是在他手中開創了封建歷史上最輝煌的黃金時代——開元盛世。當時,唐朝國力達到了最巔峰,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連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玄宗統治前期,文治武功極為突出,唐帝國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出現了眾多足以垂範千古的傑才俊士。唐代文明空前闊大和繁榮,眼界開闊,兼容並蓄,又極富自信,因而成為歷代中國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源泉。

玄宗所取得的成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但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皇帝,後來的帝王也再也沒人能夠超越他。開元,確實開出了一個嶄新的新紀元,開出了中國封建史上最強盛、最輝煌的豐碑。

這是一個充滿陽剛之氣的時代,振奮人心,蓬勃向上。因為自信、開放、寬宏、博大、發達,聲威撒播四海。

偉大的繁榮之後隱藏的危機卻往往為人所忽視。玄宗後半生開始了聲色犬馬的享樂生活,不理朝政,纏綿於和楊貴妃之間「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偉大愛情。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先後執政,導致整個大唐帝國的形勢急轉直下。玄宗在位的前期,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他在位的後期,一場歷史上罕見的社會大動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在玄宗的身上,充分表現出一個歷史人物的複雜性。

安史之亂是整個唐朝的轉折點,之後,唐朝的政治格局有了很大改變,除了前面提到的藩鎮外,還有宦官勢力的崛起。毫無疑問,宦官橫行在相當程度上左右了唐朝中後期的時局,甚至該為唐帝國最後的覆滅負有最直接的責任。而宦官勢力崛起的起源者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唐玄宗。他手下還有個大名鼎鼎的宦官高力士,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幾大宦官之一,聲名甚至遠在田令孜之上。當然,並非什麼好聲名。

宦官是中國古代稱呼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皇帝與宦官的主奴關係,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的情況下是按法令和倫理規範實現的,也有例外的時候,就是主弱奴強,也即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宦官擅權。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宦官由少府管轄。秦始皇死後,宦官趙高勾結丞相李斯,篡詔改立胡亥為帝,直接導致了秦朝二世而亡。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鑒於秦亡教訓,間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勢力。當時的人將處宮刑的地方稱為「蠶室」。處宮刑可以用來代替死罪,司馬遷便是因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說好話被判了死罪,之後甘願受宮刑代替了死罪。西漢前中期,宦官受到抑制,沒有形成大的勢力。漢朝元帝以後,宦官勢力復萌。東漢時,侍從皇帝的中常侍專由宦官充任。他們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左右著皇帝的視聽,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政局。加上其時外戚勢大,皇帝想利用宦官牽制外戚,但結果卻往往造成了宦官專政的局面。

秦漢以後,宦官制度更加詳備。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曾定下制度,內侍省不置三品官,著黃色服,由官府給以糧食,所干之事僅看守門庭、傳遞詔命而已。中宗時,宦官受寵,官秩七品以上者有千餘人,但能夠穿紅色官服的還很少。唐制規定,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綠,五品服淺綠。唐玄宗因高力士平息太平公主叛亂有功,破格授予三品官階。此例一開,再也無法抑束,三品官階授予宦官,逐漸成為常事。以至於到了後來,宮中三千多個宦官中,擁有三品將軍稱號者極多,能夠穿戴紫色和紅色官服的竟達千餘人。他們如果當上將軍,權力比節度使還大,得到的賞賜禮品動不動就以千萬計。宦官的得勢也從此時開始。可以說,唐中後期宦官得以猖獗甚至把持朝綱,同他們受到皇帝太多的信任、擁有太高的官職有很大的關係。在這件事上,唐玄宗負有無法推卸的責任。而高力士就是歷史上宦官處理國家政務的第一人。

高力士,潘州(今廣東茂名)人,本姓馮,名元一,「馮盎曾孫也」(《新唐書·卷二百零七·高力士傳》)。馮盎因武略過人,被隋文帝楊堅授為金紫光祿大夫,官拜漢陽太守。隋亡之後,嶺南一帶地方勢力多被馮盎收服,歸於其麾下。時有人向馮盎提出說,大唐初建,尚無力顧及僻遠的嶺南地區,不如自封南越王,獨霸一方。這個建議即被馮盎拒絕了。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馮盎率自己的兵馬歸附唐朝。唐高祖李淵對馮盎甚為器重,讓他仍舊管轄當地事務,並授馮盎上柱國、高羅總管之職,晉封為吳國公,不久改封為越國公。他的兩個兒子也分別被授予春州刺史、東合州刺史。馮盎家族可謂顯赫一時。貞觀二十年(646年),馮盎去世,家道逐漸中落。嗣聖元年(684年),馮家誕生了一個新的生命,取名為馮元一,他就是後來的高力士,論輩分是馮盎的曾孫。

註:馮盎的祖母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洗夫人。洗夫人本名阿英,廣東高涼洗氏之女。洗氏世為南越首領。洗夫人「幼賢明,多籌略,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梁大同元年(535年),洗夫人二十四歲,與高涼(今廣東陽江西)太守馮寶結為夫妻。馮寶原為北燕苗裔,不為高涼人所信服。夫人來到後,誡約本族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她與馮寶處理訴訟案時,對本族犯法的人,也是依法辦事,不徇私情。這樣,馮寶在當地建立了威信,「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違」。由於洗夫人的善識時務和軍事才智,嶺南一帶供奉洗夫人為「聖母」,以保境安民。隋朝統一全國後,洗夫人歸隋,孫子馮魂因此被隋朝封為儀同三司,洗夫人被冊為宋康郡夫人。隋開皇十一年(591年),番禺將領王仲宣舉兵反隋,圍韋洸於廣州,駐軍衡嶺。洗夫人派另一個孫子馮暄前去救圍。馮暄因與王仲宣的部將、瀧水(今廣東羅定)豪門陳佛智關係親密,所以遲遲按兵不動,致使貽誤了軍機。洗夫人知道後,不徇私情,將馮暄逮捕下獄,改派另一孫子馮盎(高力士曾祖)出討叛軍。馮盎與隋朝官軍會師後,一起打敗了王仲宣。叛亂平息後,八十高齡的洗夫人親自披甲乘馬,護送隋招撫專使裴矩巡撫各州,於是嶺南人心安定。隋文帝為洗夫人的舉動深為讚歎,特降敕書慰勞。隋文帝皇后獨孤氏也贈送一批貴重服飾給洗夫人,表示尊重之意。洗夫人之孫馮盎因協助隋軍平叛有功,拜為高州刺史,次孫馮暄也被赦,拜為羅州刺史。馮寶已死,被追贈為廣州總管、譙國公,洗夫人則被冊封為譙國夫人。同時,「開譙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聽發部落六州兵馬,若有機急,便宜行事」。洗夫人歷經梁、陳、隋三朝,三朝皇帝都對她十分尊敬,贈有大批禮品。洗夫人將這些禮品分三庫保管,每逢過年過節,她總要取出展示在庭中。並對子孫們說:「汝等宜盡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賜物俱存,此忠孝之報也。願汝皆思念之!仁壽二年(602年),洗夫人卒,享年九十一歲。」(《隋書·卷八十·譙國夫人傳》)

唐長壽三年(694年)二月,有人誣告嶺南流人謀反,武則天派司刑評事萬國俊以監察御史銜前去查處。萬國俊到廣州後,將流人三百多人驅至水濱全部斬殺。與流人有來往的也受株連。潘州刺史馮君衡(馮元一之父)因受此案牽連而被抄家。當時馮元一年僅十歲,免死被閹,改名力士,聖曆元年(698年)入宮。

力士年幼時行事聰慧、口齒伶俐,很得武則天賞識,讓他留在身邊,給事左右。後力士因犯小過,被鞭撻後逐出宮。老宦官高延福收養了他,作為螟蛉之子,從此,力士改姓高。高延福出自武三思門下,高力士因此也常往來於武三思家。通過武三思的關係,武則天將高力士重新召回了皇宮。

經過這一番挫折,高力士體會到宮廷生活的險惡。此後,他待人處事更加謹嚴、縝密,遇事三思而後行,果然再沒有出什麼紕漏,重新獲得了武則天的信任。此時高力士已經成年,身高六尺五寸,性格謹慎縝密,辦事精明幹練,善傳詔令,受任宮閹丞,掌管宮內的法紀制度,出入管鑰。

景龍二年(708年),臨淄王李隆基在藩邸集才勇之士圖謀帝位,高力士料到李隆基將來大有作為,傾心巴結,李隆基也將他引為知己。自此,這二人開始了長達了五十年的共榮辱共進退的生涯。四年(710年),李隆基發動宮廷政變,殺韋後、安樂公主和武氏黨羽,睿宗復帝位,立李隆基為皇太子。高力士參與謀劃有功,擢升為朝散大夫、內給事,掌管宮內百事,常侍太子左右。

太極元年(712年),高力士協助已經是玄宗皇帝的李隆基,再一次發動宮廷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及其死黨。高力士因功遷銀青光祿大夫,行內侍正員。不久後一路高升,從右監門衛將軍開始,一直當到驃騎大將軍。至此,高力士的權力和地位達到了頂峰。

玄宗對宦官的倚重較前朝尤甚,高力士地位的上升就是明證。雖然高力士僅僅充當著皇帝心腹的角色,未曾越位擅權,但唐朝後期宦官專寵亂政的局面,卻正是因此而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