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腳底抹油的天子 二 玄宗出逃:安史之亂

玄宗不問青紅皂白地殺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後,各地的援軍不斷趕至京師,玄宗任命安祿山的死敵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負責守潼關。哥舒翰率軍進駐潼關後,立即加固城防,利用潼關險要的有利地形,深溝高壘,閉關固守。天寶十五年(756年)正月十一日,安祿山派兒子安慶緒率兵攻打潼關,被哥舒翰擊退。初戰大捷後,哥舒翰立即將矛頭指向了長安的死敵安思順。

人們習慣將一個美好的時代稱為「黃金」時代,因為黃金是貴重之物。這種黃金時代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幾次,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唐玄宗的「開元盛世」。這的確是一個閃耀著黃金般光輝的時代,一個政績彪炳、安定繁榮的時代,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光芒萬丈的時代。無論是內政、外交、軍事,還是文化、藝術,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開元時期,土地開闢,許多「高山絕壑,耒耜亦滿」。由於開源節流,國家財政日益豐裕,全國的糧倉充實,致使物價十分廉宜。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齊谷斗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茂。有杜甫詩為佐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尤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四道無豺虎,遠行不勞求吉日。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直到中唐以前,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紙的國家。中國的絲綢沿著絲綢之路到了西方,馬上就成為羅馬貴族們手裡比黃金還珍貴的奢侈品。

社會經濟的繁榮必然推動文化的發展,盛唐在文學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碩果累累。唐詩最為後世稱道,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均為空前絕後的文學奇才。大書法家張旭、顏真卿,大畫家吳道子、大音樂家李龜年的藝術成果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他舞蹈、雕刻、塑造等藝術,也無不創造了輝煌成就。

天寶十五年(756年)五月,玄宗接到叛將崔乾祐在陝郡「兵不滿四千,皆羸弱無備」的情報,此時滿朝文武正為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取得的大捷而興奮,玄宗樂觀地估計了戰局,求勝心切,下令哥舒翰轉守為攻,立即出兵,收復陝郡、洛陽一帶。為此,玄宗還特意卜了一卦,卦相顯示說:「賊無備,可圖也。」

這時,崔乾祐命精騎從南面山谷迂迴到唐軍背後殺出,唐軍腹背受敵,亂作一團,互相排擠踐踏。有的棄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擠入黃河淹死,號叫之聲驚天動地,一片凄慘之狀。唐後軍見前軍大敗,不戰自潰。而守在黃河北岸的唐軍見勢不利,也紛紛潰散。哥舒翰只帶數百騎得以逃脫,從首陽山西面渡過黃河,進入潼關。潼關城外有三條塹壕,均寬二丈,深一丈,逃回的人馬墜落溝中,很快就將溝填滿,後面的人踏著他們得以通過。

此時的局面對唐軍極為有利,然而唐軍沒有主帥,沒有統一的指揮,彼此牽制,貽誤了戰機。安慶緒派人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發兵五萬南下,在鄴城外與唐軍相遇。唐軍中李光弼、王思禮、許叔冀、魯炅四部率先與史思明激戰,雙方各有死傷。

在一個封建朝代,集中出現了如此之多足以垂範千古的傑才俊士,是玄宗統治前期文治武功的最好寫照。

就在哥舒翰固守潼關、與楊國忠明爭暗鬥的這段時間,戰場的形勢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於叛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激起當地百姓的無比憤怒,大失人心。平原太守顏真卿、常山太守顏杲卿等率軍民奮起抗擊叛軍,河北多郡相繼響應。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與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先後率軍出井陘,入河北,在九門、嘉山等地,接連大敗史思明部,切斷了叛軍前線與范陽老巢之間的交通線。叛軍東進、南下又被張巡、魯炅阻於雍丘和南陽。安祿山前進不得,後方又受到威脅,軍心動搖,打算放棄洛陽撤回范陽。戰爭形勢出現了明顯有利於唐軍的轉機。十分可惜的是,政治陰謀決定了事態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唐軍因為內訌,自己為進退兩難的安祿山打開了潼關的大門。

到了太宗的曾孫玄宗這裡,則開了一有動靜就率先逃跑的先例。回想當年太宗的英姿,真令人生出「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的感慨。

楊國忠出力營救安思順不成,開始意識到哥舒翰已經對自己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從此開始畏懼哥舒翰。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平盧節度使兼范陽節度使又兼河東節度使的安祿山稱「奉命討伐楊國忠」,發所部三鎮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兵共十五萬,號稱二十萬,起於范陽(今北京西南),大張旗鼓,南下直趨兩京。而此時此刻,大唐天子玄宗皇帝正在華清宮與楊貴妃縱酒放歌,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郭子儀率軍趕到,預備從背後襲擊史思明,形成前後夾擊之勢。然而,形勢突然起了戲劇性的變化,郭子儀剛要布陣,突然狂風大作,剎那間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對面不見人。史書中記載說:「吹沙拔木,天地晝晦,咫尺不相辨。」飛揚的塵土中,只見人影憧憧,來回移動奔跑。交戰雙方都大驚失色,均以為是對手追來,紛紛逃散,潰不可止。唐軍往南逃跑,史軍則往北逃跑。甲仗、輜重委棄於路。唐軍九路人馬,大多潰逃,只有李光弼、王思禮兩支部隊全軍而歸。由此可見當時天氣之惡劣,著實令人膽戰心驚,聲威絕不亞於今日的沙塵暴。

玄宗聽說封常清兵敗,便削其官爵,讓他以白衣在高仙芝軍中效力。高仙芝任命封常清巡監左右廂諸軍,以助自己。正當封高二人忙於加固防衛之時,悲劇發生了。

此時,叛軍伏兵突起,居高臨下,從山上投下滾木擂石,唐軍將士全部擁擠在隘道,兵力難以展開,死傷甚眾。哥舒翰急令用氈車在前面衝擊,試圖打開一條通路。為了活命,唐軍將士開始奪路衝鋒,隊伍一下子全亂了套。哥舒翰指揮失靈,人心渙散,士無鬥志。

玄宗此時已經是一個老人,長年的酒色麻醉了他的思維,加上受安祿山造反的刺激,對將帥開始極度不信任,尤其高仙芝還是高麗人,聽了邊令誠的一面之詞後,登時大怒,不假思索地派邊令誠赴軍中斬高仙芝與封常清。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太上皇玄宗、肅宗相繼去世,宦官李輔國擁立太子李豫即皇帝位,為代宗。代宗任命長子李適(音kuò,同擴)為天下兵馬元帥,會諸道節度使及回紇於陝州,共同進討史朝義,史朝義兵敗後北逃。而中原百姓的苦難並沒有結束,因為唐朝廷向回紇借兵,事先與回紇有約定,答應收回洛陽後,財寶皆歸回紇所有。「回紇入東京,肆行殺略,死者萬計,火累旬不滅。朔方、神策軍亦以東京、鄭、汴、汝州皆為賊境,所過虜掠,三月乃已。比屋盪盡,士民皆衣紙。」之前,士民很多次對勝利抱有希望,現在「勝利」已經來臨,結果反而更加失望。

大唐天子竟然要如做賊一般悄然離去,生怕被人發現。當年玄宗東封泰山時,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四夷酋長扈駕從行,車馬列隊,延續百里,盛極一時。如今落魄至此,可嘆!盛唐已經成為了歷史,歷史就是如此無情!

安思順為安祿山族弟,在安祿山謀反前,他曾經多次向玄宗奏報族兄安祿山將要謀反。安祿山起兵反叛後,玄宗因為安思順先已奏報,所以不加問罪,但還是將其解除了節度使的兵權,改任戶部尚書。安思順也樂得在長安享清福,然而,哥舒翰卻不想放過他。哥舒翰素來與安思順有矛盾,此時又大權在握,於是就故意偽造了一封安祿山給安思順的信,讓人假裝送信,然後在潼關城門口抓住此人,獻給朝廷。同時還列舉了安思順的七條罪狀,請求玄宗處死安思順。

玄宗對哥舒翰與安思順的舊怨相當清楚,甚至還充當過和事佬出力和解過。此時,他不是不明白安思順是被哥舒翰誣陷,但正值要藉助哥舒翰之時,就不得不犧牲安思順了。安思順自然也不甘心坐以待斃,派人賄賂巴結宰相楊國忠(楊貴妃堂兄),請楊國忠出面求情。然而,玄宗為了籠絡哥舒翰,已經下定了決心。天寶十五年(756年)三月初三,安思順和他的弟弟太僕卿安元貞都被處死,家人流放到嶺南。

哥舒翰受命於危難之間,卻利用國家的危難來對付政敵。如此胸襟之人任唐軍主帥,唐軍不免危矣!後世史學家評論說:「哥舒翰廢疾於家,起專兵柄,二十萬眾拒賊關門,軍中之務不親,委任又非其所。及遇羯賊,旋致敗亡,天子以之播遷,自身以之拘執,此皆命帥而不得其人也。」(《舊唐書·卷一百零四·哥舒翰傳》)

潼關失守後,京師無險可據。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十二夜半時分,長安城尚在一片寂靜之中,玄宗率同楊貴妃並楊國忠兄妹、太子李亨等皇子皇孫、同平章事韋見素、御史大夫魏方進、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宮監將軍高力士等重要人物,暗中潛出延秋門,向西逃去。除了六軍士兵外,隨行的官員、親友不過百餘人。大部分臣僚和皇族都被遺棄在京師,棄而不顧,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