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王侯相將寧有種乎 三、趙國之癢

如果我們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張耳和陳餘此時報仇的心情,那就是——很爽。想不爽都不行,如果當初你陳勝封我們哥倆為將軍和護軍,事情就不會鬧得如此不可收拾。好啦,現在一切都既成現實了,咱們就接著慢慢整吧。

此時,遠在西邊的陳勝聽說武臣另立山頭,氣得暴跳如雷。他本能的反應就是,殺掉武臣全家,然後發兵進攻趙國。陳勝還真不是一般的愚蠢,章邯幹掉周文幾十萬大軍後,他下一個將瞄準陳勝王,而陳勝不管秦軍的虎狼之師,竟然還要清理門戶增加負擔,這不是做事連主次都不分了嗎?

還好,陳勝糊塗,其屬下並未愚笨。當陳勝派人把武臣全家人捉到面前,準備揮刀大斬時,他的相國蔡賜攔住他提醒道:大王萬萬不可殺武臣一家,此時秦國還沒有滅亡,你殺掉武臣等家人,那等於給自己又多樹立了一個像秦國一樣的惡敵,那是萬萬不妥的。我們還不如順水推舟,成全他稱王,利用他攻秦,一旦天下太平,再搞他也不遲。

什麼叫江湖,這就是江湖。陳勝一聽,大夢初醒,相國這才叫高招嘛,怎麼自己一時腦袋充血就沒想到呢。於是陳勝依相國之計,立即釋放武臣一家,並送到老家陳縣的皇宮裡供養,順便還巴結張耳,封張耳的兒子張敖為成都君。接著,陳勝又派使者前往趙國,祝賀並承認武臣稱王之事實,又以諸侯共擊暴秦之名催促武臣,立即派兵前來西部前線助戰。

陳勝這招就像當今美國國徽上的那隻老鷹,一手搖著橄欖枝,一手揮著利劍,軟硬兼施,殺傷力極強。想想也是,武臣還是靠陳勝派給他的三千兵發家的呢,況且陳勝待你家人如同手足,面子都給足了,你武臣敢不來嗎?可話說回來了,只要你武臣敢來,不管你殺敵有功無功,都別想提著腦袋回趙國了。

但是,陳勝得意得太早了,像武臣這等智商不怎麼樣的人,估計會上當。可是別忘了,如今輔佐趙王的是大將軍陳餘和右丞相張耳,如果你陳勝要對武臣採取引蛇出洞法,那麼首先得過他們兄弟倆這關。

恰恰是,陳勝出的這道難題,不但沒有難倒張耳和陳餘,反而被他們一眼就洞穿了。陳勝的使者前腳剛走,張耳和陳餘馬上就圍住武臣說道,大王千萬不要上當。您當上趙王,並非出自他的本意,而他不惜千里派人前來祝賀,不過是緩兵之計,一旦他滅掉秦國,那麼步秦國後塵的就非趙國莫屬了。

武臣一聽立即就傻掉了,沒想到陳勝的用意竟然如此陰險,可是我都答應他要出兵擊秦了,那你們說我怎麼辦,而且我們的親屬都還在他的手裡呢。

大王不要著急,更不要害怕,臣下都已為您想好應付的招了。這招很簡單,那就是對他不理不睬,隨他折騰。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首先,如果大王願意在鞏固趙國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拿下燕、代兩地擴大地盤,到時候就算張楚打敗秦國,陳勝也不敢遠來冒犯趙國。其次,如果張楚勝不了秦國,理所當然要倚重趙國,那麼到時趙國趁著兩國斗得死去活來,打他個措手不及,得到天下就不是沒有可能的了。

實事求是地來考證張耳和陳餘這番話,裡面是有相當水分的。比如說如果陳勝打敗秦國,就不敢北上冒犯趙國,這話簡直就是低估了陳勝的勇氣和魄力。要不是相國攔路,他早就干過來了,還要等到打敗秦國才過來收拾你嗎?

話說回來,張耳哥倆這話也不完全錯,他們憑著敏感的政治判斷力,料定陳勝必敗。想想都知道,張楚軍的主力都被打散了,陳勝憑什麼打敗章邯那二十幾萬瘋了一樣的勞改犯,況且除了章邯之外,王離還有三十萬兵在那裡等著你收拾呢,陳勝左顧右顧,他能顧得過來那麼多嗎?

武臣一聽也立即明白了,其實趙國只要有充分的籌碼,不但不怕陳勝威脅,甚至還在無形中就已經威脅著張楚呢,如此看來,擔心家人親屬的安全,那簡直就是多餘的了。

既然如此,那就放心地擴大地盤吧。

所謂擴大地盤,通俗地說就是搶地,又或者說是武力圈地。在中國歷史上,歷代戰爭歸根到底都是土地戰爭,諸侯連年戰火不息無非就是要爭當個大地主,張耳和陳餘設計的這項搶地計畫,如果成功的話,它不僅滿足了武臣的大地主夢,更是滿足了張耳哥倆準備爭霸天下的野心。

於是,武臣馬上派兵四處圈地,韓廣負責搶燕代之地,李良負責搶常山(今河北省正定縣)之地。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沒想到還是出問題了,出問題的不是計畫本身,而是執行計畫之人——韓廣和李良。

別小看這兩個人,儘管他們是兩個三流角色,但是,引導歷史河流改變方向的,往往不是一流人物,而是像韓廣及李良這等三流演員。

韓廣,出生年月,籍貫,及家庭出身等皆不詳。唯一知道一點的是,他曾經在趙國當過一小官。好玩的是,韓廣幾乎是武臣的翻版,當他勝利地拿下了燕代兩地時,其屬下馬上擁戴他自立為王。

擁護韓廣稱王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豪傑。無論在電影中,或是文學作品中,豪傑出現的概率實在是太高了,而且這個詞在現代生活中很多時候是拿來當褒義使用的。

千萬不要被生活的經驗蒙上了雙眼,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過,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套用他的話來說豪傑,那就是一代有一代之豪傑。在秦末動亂時期,所謂豪傑多是一些流氓癟三及地痞。這些人仗著人多勢眾打劫霸市,倚仗武力遂成鄉里或某個地域一霸,於是被稱之為豪傑。

豪傑們擁護韓廣稱王的理由是:楚國和趙國都已立王,燕國這塊地盤雖然小了些,但過去畢竟還是一個萬乘之國,在這裡稱王準是沒錯的。

所謂萬乘之國,就是有著上萬輛馬車的國家,也算是個中等以上的國家了。在燕國這塊土地上,曾經有過多麼光榮偉大的歷史,當年嬴政統一六國時,如果不是燕子丹派荊軻刺秦,估計他還可以多活幾年。如今燕地蒼勁仍舊,土地仍舊,只要肯紮根下來墾殖,完全可以重振戰國雄風,敢問諸侯路在何方。

韓廣也深深地被豪傑們的遊說打動了,生在這種亂世,只要是個男人,誰不想穿黃袍加冠冕。正所謂歷史造諸侯,人生能有幾個大機會,如果讓機遇擦肩而過,到時替自己遺憾的就不僅是自己了。

稱王之見是沒錯的,可問題又來了,此時韓廣的母親還留在趙國,沒有足夠準備就倉促上陣,到時趙國不但要殺掉老母,還要發兵攻打燕國,那不是太得不償失了嗎?

豪傑們笑了,韓將軍您真是多慮啦。趙國也是倉促稱王,連腳跟還沒站穩,西邊憂秦,南邊憂楚,真可謂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還有力量和心情跟我們斗。再說了,以陳勝之強都不敢殺武臣一家,以武臣之力又豈敢動你母親一根毫毛?

豪傑們說得也沒錯哦,我韓廣搶的土地又不是你趙國的,給趙國是情,不給是理,如果你趙國要殺我母親,憑的又是哪門子理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陳勝王教我們的,你武臣稱得了王,為什麼我韓廣就做不得呢?

豪傑們這麼一吆喝,韓廣果然打消顧慮,另起山頭,這座山頭的名字就叫燕國。燕國,多麼蒼勁而美麗的名字。

如果說韓廣是武臣的翻版,那麼武臣就是陳勝的翻版了。武臣一聽說韓廣分兵裂土,當即也怒得跳了起來,我負陳勝王是合理的,你韓廣憑什麼要背叛我?打,不打你狗日的,老子還真無法泄掉心頭這口悶氣。

這時候,張耳和陳餘也出來說話了,他們可不像陳勝的相國蔡賜那樣好言相勸,他們的看法和武臣相當一致:打,一定要好好教訓教訓韓廣這小子。

張耳和陳餘為什麼要主張打?道理是很顯然的,之前陳勝如果要打趙國,他還得兼顧章邯,兩頭作戰,這可是戰爭之忌。但是現在的趙國可沒有這種顧慮,陳勝和秦兵正在交纏,根本就沒空理睬趙國,而趙國正可以集中兵力一心一意打燕國,讓韓廣知道什麼叫作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負我!

於是張耳和陳餘同時出擊,沿著燕國的邊界搶奪土地。但是,就在這關鍵時刻,武臣不知哪根筋出了毛病,竟然獨自騎馬出來玩耍,沒想到正耍到得意忘形之際,被巡防的燕軍給逮了個正著。

這下子輪到韓廣牛氣了,他給張耳及陳餘放出風聲,你們趙王就在我這裡,想要人就立即把趙國土地割一半給我,不然你們就等著喝人肉湯吧。

韓廣這招真不是一般的狠毒,這年頭,什麼東西都好說,就是土地不能亂割。土地是諸侯的立業之本,沒有趙王,可以再立一個,可是沒有土地,再搶回來就難得多了。不過,張耳和陳餘不能因為可以立別人為趙王,就要放棄武臣,至少先得動用外交手段去解決。再說了,趙國也不是沒有談判的籌碼,韓廣的母親還在趙國手裡呢。

於是,張耳和陳餘派出使者,出使燕國談判。韓廣一看到趙國使者就冷笑不已,你張耳和陳餘就別想只用我老娘就換回趙王,沒有那麼便宜的事。我還是那句話,想要人,就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