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梁紀 第二章 後梁紀二

起著雍執徐八月,盡重光協洽二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中開平二年(戊辰,公元九零八年)

八月,吳越王鏐遣寧國節度使王景仁奉表詣大梁,陳取淮南之策。景仁即茂章也,避梁諱改焉。

淮南遣步軍都指揮使周本、南面統軍使呂師造擊吳越,九月,圍蘇州。吳越將張仁保攻常州之東洲,拔之。淮南兵死者萬餘人。淮南以池州團練使陳璋為水陸行營都招討使,帥柴再用等諸將救東洲,大破仁保於魚盪,復取東洲。柴再用方戰舟壞,長槊浮之,僅而得濟。家人為之飯僧千人,再用悉取其食以犒部兵,曰:「士卒濟我,僧何力焉!」

丙子,蜀立皇后周氏。後,許州人也。

晉周德威、李嗣昭將兵三萬出陰地關,攻晉州,刺史徐懷玉拒守。帝自將救之,丁丑,發大梁,乙酉,至陝州。戊子,岐王所署延州節度使胡敬璋寇上平關,劉知俊擊破之。周德威等聞帝將至,乙未,退保隰州。荊南節度使高季昌遣兵屯漢口,絕楚朝貢之路。楚王殷遣其將許德勛將水軍擊之,至沙頭,季昌懼而請和。殷又遣步軍都指揮使呂師周將兵擊嶺南,與清海節度使劉隱十餘戰,取昭、賀、梧、蒙、龔、富六州。殷土宇既廣,乃養士息民,湖南遂安。

冬,十月,蜀主立後宮張氏為貴妃,徐氏為賢妃,其妹為德妃。張氏,郪人,宗懿之母也。二徐,耕之女也。

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嵯峨山,暴掠雍州諸縣,唐帝諸陵發之殆遍。

庚戌,蜀主講武於星宿山,步騎三十萬。

丁巳,帝還大梁。

辛酉,以劉隱為清海、靜海節度使,以膳部郎中趙光裔、右補闕李殷衡充官告使,隱皆留之。光裔,光逢之弟;殷衡,德裕之孫也。

依政進士梁震,唐末登第,至是歸蜀。過江陵,高季昌愛其才識,留之,欲奏為判官。震恥之,欲去,恐及禍,乃曰:「震素不慕榮宦,明公不以震為愚,必欲使之參謀議,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許之。震終身止稱前進士,不受高氏辟署。季昌甚重之,以為謀主,呼曰先輩。

帝從吳越王鏐之請,以亳州團練使寇彥卿為東南面行營都指揮使,擊淮南。十一月,彥卿帥眾二千襲霍丘,為土豪朱景所敗;又攻廬、壽二州,皆不勝。淮南遣滁州刺史史儼拒之,彥卿引歸。

定難節度使李思諫卒;甲戌,其子彝昌自為留後。

劉守文舉滄德兵攻幽州,劉守光求救於晉,晉王遣兵五千助之。丁亥,守文兵至盧台軍,為守光所敗;又戰玉田,亦敗。守文乃還。

癸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張策以刑部尚書致仕;以左僕射楊涉同平章事。

保塞節度使胡敬璋卒,靜難節度使李繼徽以其將劉萬子代鎮延州。

是歲,弘農王遣軍將萬全感齎書間道詣晉及岐,告以嗣位。

帝將遷都洛陽。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中開平三年(己巳,公元九零九年)

春,正月,己巳,遷太廟神主於洛陽。甲戌,帝發大梁。壬申,以博王友文為東都留守。己卯,帝至洛陽。庚寅,饗太廟。辛巳,祀圓丘,大赦。

丙申,以用度稍充,初給百官全俸。

二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保塞節度使劉萬子暴虐,失眾心,且謀貳於梁,李繼徽使延州牙將李延實圖之。延實因萬子葬胡敬璋,攻而殺之,遂據延州。馬軍都指揮使河西高萬興與其弟萬金聞變,以其眾數千人詣劉知俊降。岐王置翟州於鄜城,其守將亦降。

三月,甲戌,帝發洛陽。以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兼潞州四面行營招討使。

庚辰,帝至河中,發步騎會高萬興兵取丹、延。

丙戌,以朔方節度使兼中書令韓遜為潁川王。遜本靈州牙校,唐末據本鎮,前廷因而授以節鉞。

辛卯,丹州刺史崔公實請降。

徐溫以金陵形勝,戰艦所聚,乃自以淮南行軍副使領升州刺史,留廣陵,以其假子元從指揮使知誥為升州隊遏兼樓船副使,往治之。

夏,四月,丙申朔,劉知俊移軍攻延州,李延實嬰城自守。知俊遣白水鎮使劉儒分兵圍坊州。

庚子,以王審知為閩王,劉隱為南平王。

劉知俊克延州,李延實降。

淮南兵圍蘇州,推洞屋攻城,吳越將臨海孫琰置輪於竿首,垂糹亘投錐以揭之,攻者盡露,炮至則張網以拒之,淮南人不能克。吳越王鏐遣牙內指揮使錢鏢、行軍副使杜建徽等將兵救之。

蘇州有水通城中,淮南張網綴鈴懸水中,魚鱉過皆知之。吳越游弈都虞候司馬福欲潛行入城,故以竿觸網,敵聞鈴聲舉網,福因得過,凡居水中三日,乃得入城。由是城中號令與援兵相應,敵以為神。

吳越王鏐嘗游府園,見園卒陸仁章樹藝有智而志之,及蘇州被圍,使仁章通信入城,果得報而返。鏐以諸孫畜之,累遷兩府軍糧都監使,卒獲其用。仁章,睦州人也。

辛亥,吳越兵內外合擊淮南兵,大破之,擒其將何朗等三十餘人,奪戰艦二百艘。周本夜遁,又追敗之於皇天盪。鍾泰章將精兵二百為殿,多樹旗幟於菰蔣中,追兵不敢進而還。

岐王所署保大節度使李彥博、坊州刺史李彥昱皆棄城奔鳳翔,鄜州都將嚴弘倚舉城降。己未,以高萬興為保塞節度使,以絳州刺史牛存節為保大節度使。

淮南初置選舉,以駱知祥掌之。

五月,丁卯,帝命劉知俊乘勝取邠州,知俊難之,辭以闕食,乃召還。

佑國節度使王重師鎮長安數年,帝在河中,怒其貢奉不時,己巳,召重師入朝,以左龍虎統軍劉扞為佑國留後。癸酉,帝發河中;己卯,至洛陽。

劉扞至長安,王重師不為禮,扞譖之於帝,雲重師潛與邠、岐通。甲申,貶重師溪州刺史,尋賜自盡,夷其族。

劉守文頻年攻劉守光不克,力大發兵,以重賂招契丹、吐谷渾之眾,合四萬屯薊州。守光逆戰於雞蘇,為守文所敗。守文單馬立於陳前,泣謂其眾曰:「勿殺吾弟!」守光將元行欽識之,直前擒之,滄德兵皆潰。守光囚之別室,栫之藂棘,乘勝進攻滄州。滄州節度判宮呂兗、孫鶴推守文子延祚為帥,乘城拒守。兗,安次人也。

忠武節度使兼侍中劉知俊,功名浸盛,以帝猜忍日甚,內不自安。及王重師誅,知俊益懼。帝將伐河東,急征知俊入朝,欲以為河東西面行營都統;且以知俊有丹、延之功,厚賜之。知俊弟右保勝指揮使知浣從帝在洛陽,密使人語知俊云:「入必死。」又白帝,請帥弟侄往迎知俊,帝許之。六月,乙未朔,知俊奏稱「為軍民所留」,遂以同州附於岐,執監軍及將佐之不從者,皆械送於岐。遣兵襲華州,逐刺史蔡敬思,以兵守潼關。潛遣人以重利啖長安諸將,執劉扞,送於岐,殺之。知俊遣使請兵於岐,亦遣使請晉人出兵攻晉、絳,遺晉王書曰:「不過旬日,可取兩京,復唐社稷。」

丁未,朔方節度使韓遜奏克鹽城,斬岐所署刺史李繼直。

帝遣近臣諭劉知俊曰:「朕待卿甚厚,何忽相負?」對曰:「臣不背德,但畏族滅如王重師耳。」帝復使謂之曰:「劉扞言重師陰結邠、岐,朕今悔之無及,扞死不足塞責。」知俊不報。庚戌,詔削知俊官爵,以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為西路行營招討使,帥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劉鄩等討之。辛亥,帝發洛陽。

劉鄩至潼關東,獲劉知俊伏路兵藺如誨等三十人,釋之使為前導。劉知浣迷失道,盤桓數日,乃至關下,關吏納之。如海等繼至,關吏不知其已被擒,亦納之。鄩兵乘門開直進,遂克潼關,追及知浣,擒之。

癸丑,帝至陝。

丹州馬軍都頭王行思等作亂,刺史宋知海逃歸。

帝遣劉知俊侄嗣業持詔指同州招諭知俊,知俊欲輕騎詣行在謝罪,弟知偃止之。楊師厚等至華州,知俊將聶賞開門降。知俊聞潼關不守,官軍繼至,蒼黃失圖,乙卯夜,舉族奔岐。楊師厚至長安,岐兵已據城,師厚以奇兵並南山急趨,自西門入,遂克之。庚申,以劉鄩權佑國留後。岐王厚禮劉知俊,以為中書令。地狹,無籓鎮處之,但厚給俸祿而已。

劉守光遣使上表告捷,且言「俟滄德事畢,為陛下掃平並寇。」亦致書晉王,雲欲與之同破偽梁。

撫州刺史危全諷自稱鎮南節度使,帥撫、信、袁、吉之兵號十萬攻洪州。淮南守兵才千人,將吏皆懼,節度使劉威密遣使告急於廣陵,日召僚佐宴飲。全諷聞之,屯象牙潭,不敢進,請兵於楚,楚王殷遣指揮使苑玫會袁州刺史彭彥章圍高安以助全諷。玫,蔡州人;彥章,玕之兄子也。

徐溫問將於嚴可求,可求薦周本。乃以本為西南面行營招討應援使,將兵七千救高安。本以前攻蘇州無功,稱疾不出,可求即其卧內強起之。本曰:「蘇州之役,敵不能勝我,但主將權輕耳。今必見用,願毋置副貳乃可。」可求許之。本曰:「楚人為全諷聲援耳,非欲取高安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